从“神坛”跌落的供应商-反思采购如何给供应商把关 | 案例

前言

神户钢所是日本制造的基础构建者,曾经代表日本制造神级企业,然随着国际化经济带转移,尤其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无论从成本和技术迅猛发展都对原有的国际供应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变量。

面对市场变量,神户钢所采取的措施不是努力迎难而上去化解,而是采用了下下策方案,这不得不使人怀疑日本制造的可持续性。

专栏编辑小组从采购供应链职业人的角度,分析了这个事件对采购人产生的反思与价值,供大家参考。

—— 柳 荣Jasunlau

编辑部3.0 | 事件资讯/企业案例小组

文 | 008编辑 020编辑 022编辑  023编辑  024编辑 026编辑

从 本月初起日本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主要的新闻媒体对此次事件进行不同角度分析。作为采购供应链专栏编辑小组,我们也需对此事件进行关注,避免我们的“神坛”级的供应商犯同样的错误。

神户制钢所简介:日本神户制钢所(简称KOBELCO)是世界500强之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该公司创建于1905年,以钢铁制造业、锻造业起家,其前身为1905年9月建立的当时日本国内最大的贸易厂家的神户钢铁厂。1960年公司开启了全球化发展的新纪元,迄今以成为涵盖钢铁、机械、工程、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公司在电子和信息系统方面都具有高科技业务。以钢铁业为核心的综合性跨国公司,在日本本土及世界各地控股多家子公司,并设立了多家海外办事机构,公司在日本,美国,亚洲和欧洲都有很多稳定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

此次造假事件 -据央视10月10日报道:日本第三大钢企神户制钢所篡改部分产品的铜铝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等约二百家企业受到波及,涉及飞机,汽车,新干线列车等部件制造,涉嫌造假的包括铝制品约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品等,占到企业铜铝产品总生产量的约百分之四。涉事工厂在出厂前就发现某些方面不达标,却在检查声明书中修改强度,尺寸等数据。神户制钢所辩称:虽然这些产品未能达到客户要求,但符合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制定的工业标准。有报道称:神钢的日本国内工厂从数十年前就开始持续造假。

从大量的报道信息中我们选取以下信息进行分析:

1.报道中提到-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尚人还提到一点,即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

-专栏编辑小组员分析:企业中存在这种现象,生产十万火急要用的零件,才发现库存没货。这种情况下不管实际供应商交期需要多久,都要压缩到很短的交货期,把压力全部转移到供应商身上。

这就需要采购计划对生产所需件进行控制分析,提前采购,减小供应商供货交期短造成的压力;有时候也是因为供应商的生产力饱和而继续接单,导致生产力跟不上无法按期完成,所以采购需要提前对供应商生产力和对该市场的占有率大致评估,是否供应商生产力已经饱,提前做出方案。

2.报道中提到-企业管理层为降低成本,与合作伙伴搞内幕交易,对产品质量缺乏长期监督,对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压价,后者也因相似压力放松了品质要求。

-专栏编辑小组员分析:企业中存在这种现象,领导每年要求供应商按固定百分比降价,用以体现自己的业绩。殊不知不了解产品价格组成,不去了解供需市场,盲目的降价,只能恶化供需关系,需求方一昧的降低价格,供应方就可能存在降低质量。

专栏编辑小组员最好去了解供应商产品价格组成,及供需市场,做到合理降价。作为专栏编辑小组员,虽不说一定要对产品成分,元素特性等专业知识要求有多精通,对于一些通用原材料市场还是需要有所了解,有助于提前预测供应商源头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风险降至最低。

3.报道中提到-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神户制钢大约有2.15万吨铝和铜制品流入大批企业,这些问题产品约占该公司年产量的4%。其中,涉及篡改数据的铝制品累计发货19300吨、铜制品2200吨,以及19400件铝铸锻件免检。

-专栏编辑小组员分析:为何这么多造假产品进入大批企业没有被发现?

企业中存在这种现象,针对优质供应商,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免检的政策,过于对供应商的信任,抽检这一步都会省掉。但是,免检不等于不检,盲目扩大了免检的外延。

针对钢材这类质量问题比较难管控,缺乏较好预防机制的原材料,采购量不大且成品货值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不定期抽取一定比例样品做第三方检测;同时需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工艺流程等更多细节。

如果成品货值较大,且不同品质钢材等原材料对品质影响大的情况下,企业则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把控,每一批次的相关检测验证,不定期对钢材进行大批抽样全面检测,增加供应商考察频次,从供应商来料开始设立相对健全的监督把关机制。

另一方面,SQE驻厂也是一个好的选择。SQE根据工厂提供的作业文件管控工艺流程,监督检查每个环节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增加对供应商年度出货量与生产量的了解和评估,在供应商产能饱和或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提前预警,做好备案。短期内看似人工成本有所增加,但长期来看质量成本下降,利大于弊。

4.报道中提到-从日本经济大环境来分析,日本企业进入较为艰难的生存期。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守住市场份额,不排除部分企业采取极端手段或欺骗手段的可能。

-作为专栏编辑小组员,需要对供应商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了解,评估其潜在的财务风险。比如从下面财富世界500强某些日企的排名落差很大可以推测企业运营可能出现某些问题。(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