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精髓:桂枝法思维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
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钦安祖师讲了“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个邪正过程”,通体就在这两个字,你就从这两个字去深入,那么有可能伤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说思过半矣。另外你也只有从这个问题去进入,才能够领悟师父的学问,为什么什么都是桂枝四逆,万病都不离这两法?实际旨归就在这个邪正上。
我们首先看看正邪,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也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扶阳,为什么要一竿子要到底?正是什么?正者,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课,正在汇报,正者当时当令之位,当时当令。在《说文》里面讲“止于一谓之正”,我们看正的写法,上面一横,下面一个止字,停止的止,所以止于一就叫正,那么一是什么呢?一就是当下,大家注意,二就是过去未来,一就是在当下,所以我们讲佛教里面有“八正”,有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就是当下的念叫正念,正非常重要,当下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看《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阳予之正,阴为之主”,什么叫阳与之正?
阳气是主流动的,阳动阴静,阳气是属流动,刹刹不息,只有刹那刹那不息,才能够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无所止耳,一有止,一有停止就成为过去,不再是当下,生命也只有刹那刹那不息,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才能够天地相应,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什么,一是什么?一就是当下。这就叫正,所以一旦有阻碍,就不能够正,就成为过去,这就叫做邪,非正就是邪。邪怎么来的?不在当下就是邪。
所以,大家看看这个跟阳气的关系太重要了!阳一不主事,时时都在邪中,没有正,怎么会不生病呢?所以为什么卢门,为什么师父那么强调这个阳气?原来真是不理解。我真真实实跟各位同仁分享这个感想,大家不要认为书上有了就有了,有了是有了,但我们自己如果不浸透下去,如果不真正入木三分,还是他是他,我是我,你还是你,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从师父所讲的去起用。
那么,由正邪我们想到了“中正”。我们讲 “四正”,也有“八正”,“四正”是什么?春正,夏正,秋正,冬正,春正是什么?春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温;夏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热;秋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凉;冬的当令之气是寒。这是“四正”,天地之间的正气,也就是当令、当时之气。“中”是中央,什么在中央?土在中央,所以土是不主事的。土不在正位,因为事事的流转都要靠土。“中正”是互相依靠的,是至为重要的。之所以师父一直强调“中”,就是因为“中”跟“正”太有关系了!没有“中”就没有“正”,没有“正”就是“邪”。所以,大家看看,这个真正是从细微处“一以贯之”的。到了这样一个细微处才能够像师父这样用药,高血压也是这样的,低血压也是这样,有些没法理解。高血压很高,师父也是桂枝法,吃了以后血压也下来了。为什么会有高血压?就是血不在“正”,有滞碍了。
以上这些问题,确实太重要了!这个“中正”理解了,我们就知道四逆是一个全法,全体之法,不是一个偏法。所以仲景先师起四逆汤这个名字,真是很令我感佩。这个名字实际上把四逆的一种内涵和盘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去参考,所以实际上四逆是一个顺逆之法,也是一个正邪之法。所谓顺逆就是使逆顺过来,所谓正邪就是使邪正过来,是这么一个法。保证了阳气刹那刹那的流动,就是保证了机体正常,使机体不再逆。
什么叫逆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我们就知道什么叫逆,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然把四逆告诉我们了,什么叫四逆?逆春夏秋冬,逆心肝肺肾,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这就是四逆。为什么会有四逆?阳不主事,阳不为正了,就有四逆,阳不为正,那就是邪,所以四逆法实际上就是不逆春,不逆夏,不逆秋,不逆冬,四气不逆,那就是正了,就是正法。所以说四逆法不仅仅是在逆春或者逆夏,而是一个全体之法,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收功的法,一个根本的道理就在这。那么多病都能够治疗,道理也在这。
那么,钦安讲了,仲景一生的学问,阴阳攸分,即在四逆承气二方见之。这个总结真是太了不起了!惟有他老人家在很多地方能够这样来点划仲景一生的学问在哪两个字,这个不容易。仲景一生的学问,就在四逆承气两方当中。深入了钦安,深入了卢氏,深入了师父的思想,我们就知道,虽然是两法,但最后还是一法。为什么呢?这里面有经权。承气是权法,四逆才是经法。权就是权宜,权宜之计的那个权,古人讲经权之变。
所以四逆是经法,我们真正把四逆悟了,这个根底的学问才能够明了,这就是内外伤辨,这也是钦安卢氏非常重视的问题。内伤主要是伤情志,这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认识。《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讲到生气的危害,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生气导致,尤其癌症。陈玉琴老师也是这样认为。为什么很多肿瘤,手术了或者治疗后好了,但是很多又复发转移了?很重要的一点:哪个生气多,就容易复发,就会转移;生气少的,甚至不生气的,就比较延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医讲的内伤。
外感就是六淫所伤,那么内外伤的缘由是什么呢?心阳不足,君火虚衰,以为七情所动,则多内伤。大家注意,心阳不足了,君火虚衰,就是离火虚了,那么就容易被七情所伤,为七情所动。这一点师父讲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人生了气以后不病,有的人生气了不久之后就生病了,甚至大病了?《内经》里面讲“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些人大怒以后就完了,就在于离位、君位的阳气是什么情况,阳气虚衰了七情就能够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心阳足就没有这个问题。如果肾阳虚弱,相火不足,就易为六淫所感。膀胱为六经之藩篱,所以实际上肾阳的虚弱,相火的不足,是外感的一个根本;心阳的不足是内伤一个根本。这里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问题上来。
如果君相的火都不足,实际上也是古人都讲到的,但钦安老人家提的尤其明显,即上下二火的往来熏蒸化生了中土,所以君相的火弱了、不足了,那么就不能够上下的往来,就不能够化生中土。中土一弱,化源就没有了,化源受到损伤,反过来又没能力供养君相,这就叫“不知常,枉作,凶”,所有的问题就来了。南北不能贯通,阻塞阴阳之交合,百病之所由生也。阳气为什么那么重要?阳气一旺一充足,君相一充足,尤其就像师父讲的,“你从极上一立,实际上相足君就足,君相一足,中土就足,这样外感能够杜绝,内伤能够杜绝,化源又充足。”这就进入常道,就进入良性的循环。
当时师母给我寄的小纸条里面就加了一张报纸,这个报纸就是《成都晚报》刊登师父的报道,题目叫《一把姜桂附成就火神名》,讲师父怎么用姜桂附,怎么成就他火神的名字,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一把姜桂附能够成就火神。姜桂附都是性温可以温阳,但还是有所偏的。古人都讲桂是入心的,桂本身是红的,主要居上,也入下,但是从偏重来讲有这样一个习性;姜是黄的,主要是主土的,当然上下都可以;附主要是在下面,所以一君一相一中土,姜桂附次序是井然的。这样,君火壮了,相火足了,中土又旺了,百病何由而生?内伤外感没有了,火神的名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当然就成就了。我们看《扶阳讲记》最后列的,还有师父的两万张处方总结,用姜的占百分之九十多少,桂百分之九十几,附子百分之多少多少。为什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偏好,而是从根底上面完全的,甚至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理念完全是一体的。相对我们还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分开,还没有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有些事我们会摇摆。我们需要真正下工夫去熏习。这是内外伤的问题。
图片
昨天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一个讲座,学生就递一个条子上来,说四逆汤我们也吃了,有的女孩子吃了就崩漏,有些男孩子吃了遗精,为什么呢?四逆汤确实是扶阳,我们说是全体之法。但是为什么你吃了就崩漏?为什么就遗精?这就是没有掌握次第,什么该先什么该后不清楚,而这个次第实际上就在桂枝、四逆二法搞颠倒了。我举一个例子,《扶阳讲记》里面也能看到,实际上我在《扶阳讲记》的序里面是发自内心讲,大家一定要有心,一定要沉潜下来,不要那么心急,《扶阳讲记》大家有心去看,反复去琢磨,还是能体悟到的。虽然没有机会像我一样,能有运气亲炙师父,但师父讲的都是实话,这个我可以做一个人格担保,师父要么不说,要说就不是假话。所以《扶阳讲记》里所讲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深入进去,那么确实就离道不远了。我们看《扶阳讲记》后面几个案例,这就体现了一个次第的问题。
06年我陪师父到广东,跟着看了红斑肢痛症这个病,明明是一个阳虚,一定是要用四逆,可是为什么前面很多医生用了又不行?甚至出现反复?我刚才说的这个学生,为什么四逆吃了要崩漏要遗精?就是次第没了,这个路子我们没有理顺。我们讲生长收藏,升降这个学问,我们讲四逆是一个收功的法,是一个纳下的法,是一个阳行阴令的法。那么要能够下去是需要有条件的。为什么钦安先生说了要用姜来做宣导,以为前驱,这样才能迎阳归舍,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些问题。我们讲上中下,是要从上才到中才到下,这就叫做次第,中路明显还不通,怎么能到下面?就比如说我以前从南宁到马来西亚没有直飞,要从广州中转,先到广州才能到马来西亚,现在你还没有直飞的情况下,你不先到广州你怎么到马来西亚?
大家都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附桂用了要么没效果,要么出现反的作用,这一反就把我们的心动摇了,就觉得不是阳虚,又转过来去用犀角地黄。大家想想看,过去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所以为什么说要有定力呢?当时看到师父开出第一个方子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心想这样一个扶阳大家肯定上来就用附子,我们才用60克,那么卢老可能用160克镇住你们,这才有效果。可是师父完全都没有附子,连桂枝都没有。第一个方子,就轻描淡写的用了什么?广藿香、苍术、陈皮、法半夏、砂仁、白蔻仁、生白术、南山楂就这么几味药,不痛不痒,跟红斑肢痛症是不搭界的,不在气分上,又不在血分上。师父说先吃这个,等胃口开一些了,舒服了,胃不饱胀了,就开始吃第二个方子。第二个方子就有附子了,可是没有料到,第一个方子下去之后,再吃第二个方子病情就日新月异,这个病人很快就好了。这个病例实际上已经把真机透出来了,这个就显示了次第问题。
现在我在临床的时候,会感觉到不慌不忙,按照次第去用,哪个该先哪个该后,上面不通,宣导上面,中路不通,去拨通中间,然后慢慢的拿下,一个一个的吃掉,也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样就是有目的,不会被病人牵着走,我们最终是为了达到收功的目的,但是这个达到是需要条件的,我们一定要把次第保护好,这个就希望大家从《扶阳讲记》,从师父这次讲到的一些问题,去反反复复的体会。
师父这次反复谈到,方子变了就怎么怎么样,我的感受是很深的。比如说这个方子他就不用甘草,这也是大家这次提问的,为什么卢老师用甘草那么少,有些时候他根本就不用甘草,5克的甘草都不用,为什么?他在拨中的时候,往往很多时候都不用甘草,就是一味甘草,就可以起缓中的作用,那么对拨中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比如说有些时候开一个纳下的方子,四逆都用了,然后还有填精的,纳下填精,这个是师父经常用的,可是这次的纳下填精的方子里面,他老人家加了一个麦芽,我问师父怎么用麦芽?为什么那个填精又不用麦芽?师父说你自己去动脑筋。昨天师父讲了四逆的问题,春夏的时候是以生长为主导,纳下过后就生长,所以里面有一个炒麦芽。这样一个细微的动作,但整个次第就是跟天地搅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所以说是法相森严。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个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一直温阳,一直用四逆没有效果呢?或者效果不理想?我们去思考次第的问题,我们之前哪一步没走好?我们先走好了,这个时候就会有转机,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长沙方歌括》由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它最大的优点是歌里不仅包含了方剂中药物的组成,而且有剂量,是学用经方非常好的基础材料。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
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
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
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
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
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
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图片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
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
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
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
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
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
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
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
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
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
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
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
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
图片
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
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
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
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
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
茯苓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当,
汗伤心液下伤肾,肾躁心烦得媾昌。
五苓散
猪术茯苓十八铢,泽宜一两六铢符,
桂枝半两磨调服,暖水频吞汗出苏。
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优,
二桂一甘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
栀子豉汤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
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羸二两炙甘加,
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
栀子厚朴汤
朴须四两枳四枚,十四山栀亦妙哉,
下后心烦还腹满,止烦泄满效兼该。
栀子干姜汤
十四山栀二两姜,以丸误下救偏方,
微烦身热君须记,辛苦相需尽所长。
图片
真武汤
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
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
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
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
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
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
小柴胡汤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
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胸烦不呕除夏参,蒌实一枚应加煮。
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
蒌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钜。
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
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
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
外有微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
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
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小建中汤
建中即是桂枝汤,倍芍加饴绝妙方,
饴取一升六两芍,悸烦腹痛有奇长。
大柴胡汤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分二大黄,
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分两照原方,二两芒硝后入良,
误下热来日晡所,补兼荡涤有奇长。
桃仁承气汤
五十桃仁四两黄,桂硝二两草同行,
膀胱热结如狂证,外解方攻用此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参芩龙牡桂丹铅,苓夏柴黄姜枣全,
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惊狂。
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
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二甘一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
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
抵当汤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任冲不指胱,
虻蛭桃仁各三十,攻下其血定其狂。
抵当丸
卅五桃仁三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
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
大陷胸汤
一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
日晡热潮腹满痛,胸前结聚此方消。
小陷胸汤
按而始痛病犹轻,脉络凝邪心下成,
夏取半升连一两,栝蒌整个要先烹。
文蛤散
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三物白散
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一分守成规,
更加桔贝均三分,寒实结胸细辨医。
柴胡桂枝汤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
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
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半夏泻心汤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
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
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
大黄黄连泻心汤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
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附子泻心汤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
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生姜泻心汤
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
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甘草泻心汤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
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禹余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
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
旋覆代赭汤
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
人参二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
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瓜蒂散
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
平行瓜豆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
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黄连汤
腹疼呕吐藉枢能,二两参甘夏半升,
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层层。
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
大枣方中十二粒,痛难转侧此方探。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
即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汤
阳明白虎辨非难,难在阳邪背恶寒,
知六膏斤甘二两,米加六合服之安。
炙甘草汤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
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
朴枳先熬黄后入,去渣硝入火微熏。
小承气汤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
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
猪苓汤
泽胶猪茯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
煮好去渣胶后入,育阴利水法兼全。
蜜煎导方、猪胆汁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二法审谁宜。
茵陈蒿汤
二两大黄十四栀,茵陈六两早煎宜,
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
麻仁丸
一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
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
栀子柏皮汤
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规,
草须一两二黄柏,十五枚栀不去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
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杏仁二草嘉。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倍芍转输脾,泄满升邪止痛宜,
大实痛因反下误,黄加二两下无疑。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
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麻黄附子甘草汤
甘草麻黄二两佳,一枚附子固根荄,
少阴得病二三日,里证全无汗岂乖。
黄连阿胶汤
四两黄连三两胶,二枚鸡子取黄敲,
一芩二芍心烦治,更治难眠睫不交。
附子汤
生附二枚附子汤,术宜四两主斯方,
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祥。
图片
桃花汤
一升粳米一斤脂,脂半磨研法亦奇,
一两干姜同煮服,少阴脓血是良规。
吴茱萸汤
升许吴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
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疼烦躁寻。
猪肤汤
斤许猪肤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
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方教二两不多收,
后人只认中焦药,谁识少阴主治优。
桔梗汤
甘草汤投痛未瘥,桔加一两莫轻过,
奇而不效须知偶,好把经文仔细哦 。
苦酒汤
生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半夏散及汤
半夏桂甘等分施,散须寸匕饮调宜,
若煎少与当微冷,咽痛求枢法亦奇。
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一两姜,全枚生附白通汤,
脉微下利肢兼厥,干呕心烦胆尿襄。
通脉四逆汤
一枚生附草姜三,招纳亡阳此指南,
外热里寒面赤厥,脉微通脉法中探。
面赤加葱茎用九,腹痛去葱真好手,
葱去换芍二两加,呕者生姜二两偶,
咽痛去芍桔须加,桔梗一两循经走,
脉若不出二两参,桔梗丢开莫掣肘。
四逆散
枳甘柴芍数相均,热厥能回察所因,
白饮和匀方寸匕,阴阳顺接用斯神。
咳加五味与干姜,五分平行为正路,
下利之病照此加,辛温酸收两相顾,
悸者桂枝五分加,补养心虚为独步。
小便不利加茯苓,五分此方为法度,
腹中痛者里气寒,炮附一枚加勿误。
泄利下重阳郁求,薤白三升水煮具,
水用五升取三升,去薤纳散寸匕数,
再煮一升有半成,分温两服法可悟。
乌梅丸
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
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
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
麻黄升麻汤
两半麻升一两归,六铢苓术芍冬依,
膏姜桂草同分两,十八铢兮芩母萎。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芩连苦降藉姜开,济以人参绝妙哉,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拒格此方该。
白头翁汤
三两黄连柏与秦,白头二两妙通神,
病缘热利时思水,下重难通此方珍。
霍乱方
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
利虽已止知亡血,须取中焦变化乡。
理中丸
吐利腹疼用理中,丸汤分量各三同,
术姜参草刚柔济,服后还余啜粥功。
脐上筑者白术忌,去术加桂四两治,
吐多白术亦须除,再加生姜三两试,
若还下多术仍留,输转之功君须记,
悸者心下水气凌,茯苓二两堪为使,
渴欲饮水术多加,共投四两五钱饵,
腹中痛者加人参,四两半兮足前备;
寒者方内加干姜,其数亦与加参类,
腹满应将白术删,加附一枚无剩义,
服如食顷热粥尝,戒勿贪凉衣被实。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生附一枚三两姜,炙甘二两玉函方,
脉微内竭资真汁,猪胆还加四合襄。
烧裈散
近阴裆裤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
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
枳实栀子豉汤
一升香豉枳三枚,十四山栀复病该,
浆水法煎微取汗,食停还藉大黄开。
牡蛎泽泻散
病瘥腰下水偏停,泽泻蒌根蜀漆葶,
牡蛎商陆同海藻,捣称等分饮调灵。
竹叶石膏汤
三参二草一斤膏,病后虚羸呕逆叨,
粳夏半升叶二把,麦门还配一升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