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olotti 综合征
昨日推送的文章(你注意过腰5椎体的横突吗?),我们详细介绍了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LSTV)的Castellvi分型和诊断,其在整个人群的发生率高达37%,而我们临床上却容易忽略,检索PubMed已有228篇相关文章报道。
大多数存在LSTV的患者是无症状的。但少数病人(20%),尤其是小于30岁的年轻人,可合并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即出现典型的L5神经根受压的表现,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另外,也有学者将症状性的LSTV,称之为Bertolotti综合征(Bertolotti’s syndrome),中国学者又将其翻译为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
检索PubMed已有39篇Bertolotti’s syndrome相关文献报道,其中一篇日本学者发表在英国版骨与关节杂志(J Bone Joint Surg [Br],现在改名为The Bone & Joint Journal)的误诊误治病例,印象深刻。如果这样的病例发生在中国,医疗纠纷肯定难以避免。现详细介绍如下:
患者为46岁女性,因腰痛伴右下肢坐骨神经痛、行走困难6个月入院,其下肢疼痛从右臀部放射至踝关节和足。疼痛VAS评分为88分(0-100),JOA评分为10/29。查体: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40°。右侧拇背伸肌肌力4/5级。双腿反射正常,但右脚感觉迟钝。平片提示:11个胸椎和6个腰椎。CT提示:L6右侧横突明显肥大。MRI提示:L5-6椎间水平右侧硬膜囊中度受压。三维MRI显示右侧L6神经根受压。
平片显示有6个腰椎
图示:腰6椎体右侧横突肥大(箭头)。上图为后面观,下图为前面观。
图示:MRI T2加权像显示L5-6水平右侧硬膜囊中度受压(箭头)。
动力片显示无椎体不稳,因为穿刺针未达到脊神经,所以第一次L6选择性神经根管造影失败。2007年8月,行显微内镜下L6-S1椎管减压术,但效果不佳。
再次行选择性L6神经根管造影是成功的,显示右侧L6脊神经在椎管外区被卡压。进行右侧L6神经利多卡因阻滞,取得了完全但短暂的疼痛缓解。因此,他们认为,患者的疼痛是由于椎间孔外L6神经根受压引起的。
图示:右侧L6神经根管选择性造影提示L6神经在椎间孔外区域受压(箭头)。
2008年2月,他们运用METRx系统(美敦力)行右侧L6神经椎间孔外减压术。用咬骨钳咬除肥大的横突下部、L6体侧壁和骶骨翼上部,显露L6神经。术后CT显示减压彻底,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消失。术后30个月随访,患者VAS评分减小到10分,JOA评分提高至25。右侧拇背伸肌肌力完全恢复,可自由活动和参加工作。
图示:术后CT扫描显示横突内侧部分被切除(箭头)。上图为后面观,下图为前面观。
本例患者,经过椎间孔外神经根减压明显缓解了疼痛和提升了拇背伸肌的肌力,说明患者L6神经根其实就是功能上的L5神经根。
Bertolotti综合征,最早由Bertolotti在1917年提出,其为症状性LSTV,常伴随上位椎间盘(L4-5)的退变、突出或椎体不稳,因此,临床上常会引起误治,比如腰4-5椎间隙减压非常彻底,但患者症状却未见明显缓解。据估计,4.6-7%的青年、超过11%的30岁以下腰痛患者都是由它引起的。因此,对于青年腰痛或伴下肢放射痛,特别是发生在L4-5水平的,术前应排除Bertolotti综合征,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目前,Bertolotti综合征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是,文献报道可能与下面4点有关:1. 移行椎上位椎间盘、椎管或后柱结构退行性改变,引起腰椎管狭窄或突出症;2. LSTV与骶骨之间形成的假关节因不稳定,可引起退行性关节炎;3.单侧融合或形成假关节的LSTV,因为力学传导不对称,可引起对侧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炎;4.肥大的横突引起的椎间孔外狭窄,压迫L5神经根的出口根。
图示:脊神经的走行
L5神经根:自L4/5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向外下走行越过L5椎体后上部绕椎弓根入L5/S1椎间孔。
图示:尸体解剖的脊神经根走行。11为L5神经,8为L4-5椎间盘,10为L5椎弓根,3为L5神经背根节(脊神经节),6为L5-S1椎间盘,5为S1神经根。
图示:髂腰韧带连接横突与髂嵴
图示:脊神经的入口根(1)、走行根(2)和出口根(3)
图示:MRI弥散张量成像显示的L5神经根在椎间孔外受卡压(箭头)
Bertolotti综合征首先应考虑保守治疗,比如热敷、理疗、药物等对症治疗,如效果不佳也可采用肥大的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处造影,并行局麻药或激素穿刺封闭或射频消融治疗,但只能取得短期疗效,同时也可以作为诊断性试验。
文献报道的外科手术治疗Bertolotti综合征包括传统开放手术、显微镜下或内镜下肥大的横突切除,神经根管减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最高随访30个月无明显复发迹象。
参考文献:
Shibayama. J Bone Joint Surg [Br].2011;93-B:705-7
Konin. AJNR Am J Neuroradiol.2010;31(10):1778-86
Takata. Case Rep Orthop.2014;2014:613971
Quinlan. J Bone Joint Surg [Br].2006;88-B:1183-6
Jeffrey. Spine. 2001;26:226–229
(No.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