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逃避,常思考,就能获得解决方案

正文共2365字,预计阅读8分钟
周日上午我起床看信息,发现有几个朋友给我发同样的建议,在混沌工作的朋友和在混沌学习的同学都建议我上午可以看下混沌的公开课。
混沌这次的课是请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老师,亲自讲述守护敦煌的实践和思考,公开课主题是“守护敦煌,以信念作为方法”
啊,我早就听说过樊锦诗先生的大名和传奇故事,对樊先生如何以信念作为方法,完成一件人生作品的亲述当然全程听完。听完全程应该说是非常感动。
“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千余年开凿,至今保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瑰宝。敦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她成为了中原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是佛教东传的重要节点,曾经在中原战乱时期成为儒家文化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庇护所,可以说理解敦煌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敦煌是非常热的话题,我的很多朋友去过敦煌后都很激动,认为不虚此行,不断有人和我说,敦煌很值得一去,现在的敦煌既能看到历史的厚重也能看到现代科技的运用。
敦煌是我国至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受制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条件,守护敦煌却异常艰辛。每一个中国人大体都知道敦煌历史上多次被盗被毁的历史,文化瑰宝历尽沧桑。数十年来,通过几代莫高窟人的艰苦努力,使敦煌石窟焕发出新的光芒。从第一任常书鸿先生,到第三任院长樊锦诗先生,历代莫高人都为保护和传播敦煌文化遗产耗尽了心血。樊锦诗先生(一旦女性被尊称为先生都是有大学问大智慧的)今年83岁了,在敦煌工作了50多年,被尊称为敦煌女儿,当之无愧。
樊先生知识沉淀深厚,介绍敦煌瑰宝如数家珍;人生阅历丰富,亲述人生经历详实生动,一位上海姑娘把50多年的生命投入到守护敦煌的事业上来,经历了无数困难,敢想敢做,无论是事业还是为人都让人敬佩。樊先生的亲述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推敲的地方。结束后现场有听众问了一个问题: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我们的国家都经过一系列变迁,敦煌在西部地区,樊先生又是考古学者,在敦煌能引进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历史保护和现代科技结合,绝对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是怎么做成的。
樊先生回忆了敦煌数字化的曲折过程,哪怕是再怎么仔细,历经岁月的文物还是会发生退化,她在80年代时看壁画对照1904年外国人拍的照片时,已经不断发现有些东西在消失,她就想尽办法一方面修,一方面保存,找资金,找技术,用数字化的手段将最真实的原样数字保留, 虽然樊先生轻描淡写,但大家都能感到困难重重。
最后樊先生总结说,遇到问题就要不断去想,见了困难不要怕,最困难的事也有方法,只要努力去想,去学去试就一定能有方法。不能遇到困难就不去想解决它,觉得理所应当没有办法。
樊先生守护敦煌的过程当然宏大,遇到的困难更是不计其数,但也是一点点克服,从来不逃避,而是不断想办法,才有了这样让人赞叹的一生。这让我想起上周我们开博士论文研讨会时教授在会上对我们写博士论文的指导。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可能知道,我在读DBA(工商管理博士)。
主动读DBA的都是工作上小有经验甚至有一定成绩的人,以我们班为例,以企业家为主,再学习深造大多是完善自身,并没有特别的紧迫的目的。大家在读之前都很有决心,但是很多在论文阶段一直拖延,毕业无望。博士学习最后都是要做论文,做过的就知道这是学习最坚苦的阶段。哪怕你读了博士,但不一定能毕业,读得早也不一定就毕业早。我们好几级同学也没几个能毕业。
博士论文确实做得很坚苦,虽然只是工商管理博士,但也需要遵循博士论文严苛的研究方法,哪怕我这种对写作完全不畏难的人也会觉得极痛苦,这个论文我做了快两年了,紧赶慢赶才勉强出了雏形,离交稿还有段距离。
和同学们交流,发现好几级的同学交论文的都并不算多,通过率也不高。
再了解有些同学一直没空写,有些写的要大改,班上不断有人说,最近很忙,忙上市,忙出差,不是全职学生找资料又不方便,研究方法太死板……
这次学校对论文进展开了个研讨会,几位领导教授讲了论文注意事项,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讲的要想做好论文就不要讲什么:自己水平不够,忙,找不到资料这些理由,也不要去想学校对DBA的要求不应该这么高……
要知道水平不够就不要来,等水平够了再来上学;找不到资料就不要做这个选题,换能找到资料的;忙,你会越来越忙,自己要分清什么时候什么事是重点,只有排好重点,才能忙到点子上,人生在于取舍,有难度的事如果自己找理由总能找得到,如果想毕业,想做好文,就没有任何理由,一点点自己找资源,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
是啊,很多事既然选择了要去做,遇到困难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的人生其实都是这样,在选择前总有宏大目标,在不顺利觉得困难时,总会找各种借口回避困难,实际上回避困难就是回避目标,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即使我们向他人再说我们的理由,别人再同情我们,最后承担达不成目标的后果的人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在找借口里并没有深思,我们的回避到底会让我们失去什么。现在很多的难其实都是自己前期选择带来的责任。现在的困难也是前期积累不足或资源不足,是典型的能力赶不上野心,如果不愿意为自己的野心坚持和努力,只能错过自己既定的目标。
其实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大部分是不会像敦煌守护那么大,甚至都没有写博士论文那么难,但哪怕小到一个电话可能被拒绝这样的阻碍,我们也经常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去回避。
我们如果总不想为克服困难想办法,而总想着有其它的办法回避,我们给自己的选择太多,退路太多,但是经常回避困难的结果是:我们总是错过和失去目标,曾经的豪情万丈最后终于变成平庸模糊,还要安慰自己务实平凡。
所有达成目标的人都是不断克服困难的人,遇到困难越大,成长机遇越大,正如樊先生所说,不逃避,去思考,总能获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