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几十年,生宣和熟宣都分不清?

“写了几十年,仍未有办法选择用啥纸,行,草用生宣但洇墨,半生又不太吃墨用其他纸均不理想。”

这是一位写字几十年的书友发来的留言。也反映了大家写字时对纸张选择的“难得糊涂”。

当然你如果只是随便写写画画,并没想着把字写得更好,那就废旧报纸足够了,以下文字请自行路过。

写字如何选纸,有史可查的最早记录的应该是卫夫人《笔阵图》了:纸取东阳鱼卵,虚柔净滑者。

卫夫人的这句话大意是:

产自东阳这个地方的“鱼卵纸”,柔软、光滑,纸张薄,纸面洁净,写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虚柔净滑

注意,名曰鱼卵纸,但不是鱼卵做的,只是是个形容词而已。

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还写了首诗,狠狠地夸了鱼卵纸:

捣成霜粒细鳞鳞,知作愁吟喜见分。

向日乍惊新茧色,临风时辨白萍文。

好将花下承金粉,堪送天边咏碧云。

见倚小窗亲襞染,尽图春色寄夫君。

诗中说这种纸,对照太阳光观察会发现有类似白如蚕丝的纤维和鱼卵纹。这可能是对鱼卵纸最直观生动的描述了。

唐代李亢《独异志》记载,王羲之当年醉写兰亭序就是用的“蚕茧纸”,据专家考证研究,所谓蚕茧纸和鱼卵纸实际是同一品种的书法用纸,只是时代不同叫法有差异而已。

这两种纸都讲究“虚柔滑净”四字。

古代因为战乱等各种因素,流传到现在的墨迹名作非常稀少。今人对古代书法纸的了解也就更少了

中国最早的墨迹名作《平复帖》所用纸张,曾有专家鉴定为“蚕茧纸”,《平复帖》的纸表面纤维束甚多,无论是叫“麻纸”还是“蚕茧纸”都代表当时用纸的一大特点——纸张柔软,表面平滑,不吃墨。

魏晋隋唐书法发展登峰造极,比如被启功先生考证为杜牧真迹的《张好好诗》,依然用的是麻纸,纸面除干净、平滑外,无洇墨是其一大特点。

从西晋《楼兰残纸》到东晋《丧乱》《中秋帖》《平安帖》,一直到唐代冯摹《兰亭序》《卜商帖》《阴符经》《张翰帖》《仲尼梦奠帖》……

纸张不洇墨,平滑柔软,墨迹清晰流畅,线条光滑平整,简直是这些古代书法名作的标配。

现在有人还用生宣来临《兰亭序》,这不就是典型的没事找罪受嘛!

所以,当代人写不出古人那种韵味,有时候还真不是我们下的功夫少,古人所用纸的材料特性就已经限制了我们的书法上限

那选啥样的纸张来进行书法临帖和创作,更容易写出古人的风韵呢?

首先你记住,历史就是历史,古人就是古人,我们无法穿越。但我们尽量选接近古人书写用纸特性的纸张总是可以的。

所以按卫夫人的四字“虚柔净滑”

照着不洇墨,平滑,柔软总方针来选总是错不了的!

为了找到好用的纸,让练字不要因选纸错误走弯路,书法功课精微堂和黑土经过努力锁定了两款临帖和创作用纸。曾写过文章《毛边纸的一个真相》大家可以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