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古驿道
沿104国道南行,至横板桥村,村南有一山,为天姥山西南余脉,上有天姥寺,当然同样毁于我大红卫兵,天姥寺遗址处起,有约一米宽的石头路面古道,沿山腰南行,数百米有一水库,过水库继续南行,2-3里可至冷水坑村,此间除水库所覆盖部分外,其余古驿道路面均保存良好!据说这一段才是最可能是谢灵运所伐木开径的古道,故又名“谢公道”~~~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天姥山,先因谢灵运开山凿道名声渐著,后又因李白的这首千古绝唱而名闻遐迩。
谢灵运乃天姥山开山之祖。据史志记载,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率数百人伐木开径、凿山筑路,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通道,这就是今人所称的“谢公古道”,又叫“古驿道”。天姥山因此佳景显观,名声渐著。
“天姥”之意乃神仙领袖“王母娘娘”,传说登上山顶能听到王母娘娘的歌谣。天姥山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许浑、皇甫冉、储光羲、曹唐、李敬方、灵澈等许多唐代诗人来此寻仙访道、览胜歌咏,踏出了一条飘飘逸逸的“唐诗之路”。
司马悔桥是其中出名的古桥。这座被青藤与绿树掩映的极古拙的单孔石拱桥传说始建于东晋,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火毁重建。虽然未见有诗直接记载此桥,但桥的来历却脱不开诗人。
据传唐代名道司马承桢隐居在天台山,先后受到武后、睿宗、玄宗四次征召,最后一次才无奈出山。黄昏牵马过桥时回首遥望,暮色群山如烟,桥下溪水长流,不知惆怅为何物,遂长叹一声,对出山后悔不已。
而道教徒李白的踏足天姥山,却正是为了寻访司马承桢而来,因此而留下被后人吟诵千年的诸多诗篇。
唐诗在古道留下的痕迹,不细寻并不明显。但有心去找,依然有迹可寻。
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阶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驿道的原貌。一路不少古民宅,破败的木门上贴的不是发财致富或松鹤延年之类的祈福求财对联,却明明是一句句描绘景致、借以咏志的唐诗。“洞庭风落木,天姥月离云”,取自贾岛的《夕思》;“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正是刘禹锡游新昌借诗言志的心声。
由于唐代诗人的相继来访,形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 ,同时也使得天姥山成为后人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然而就是这么一座神奇的山,却在其后的一千年里沉寂下来,从此湮没于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
有关专家认为,天姥山的“失落”是一个谜,这在中国的名山演进史上是一个奇特现象。其他受到古代名人推崇的名山从古至今都保持着相当的知名度,唯独天姥山却不知什么原因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从而走向了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