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有座6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在云南长达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5个县市。在这25个边境县市中,腾冲是最为特别的一个。腾冲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5.99万人,但汉族却占总人口的95%,这在云南25个边境县中,是极其罕见的,因为其他的多为少数民族自治县。腾冲的华侨华人特别多,遍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达35万人。在腾冲众多的乡镇中,最有名气的当数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区西南4公里处,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厚重历史沉淀的小镇。

明朝洪武年间,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将士为保卫边疆来到和顺,寸、刘、李、尹、贾五姓始祖以军职屯守戍边,在此安家落户,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传承至今,形成了现在的和顺。和顺,古名“阳温墩”,因小河绕镇而过,故改名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更名为“和顺”。

如今的和顺古镇,虽只有1300多户6000多常住人口,但海外华侨却有3万多人,分布在缅甸、泰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家家有人在海外,人人都是侨属侨眷。对于如今的海外侨胞来说,延续中华文化,国境线已不再是阻隔。十几年来,腾冲侨办每年培训周边侨校华文教师100人,还举办“中华寻根之旅”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让海外的孩子有机会回到祖国、亲近故乡。

和顺古镇依山傍水而建,上千幢特色民居鳞次栉比,环山渐次递升,老宅子后面是绵延的黛色山脉,一条小河蜿蜒绕村而过,小桥流水,孩童嬉戏,群鸭相戏,古朴自然,最有江南味儿,宛若世外桃源。

老宅子大部分是木结构的,使用传统的榫卯工艺,加上材质与建造俱佳,所以这些老房子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地震,仍然完好如初。院落宽敞,装修得格外精致。他们的主人多侨居国外,亲友代管,逢年过节,主人会回来探亲访友。

和顺古镇不同于丽江,周庄与凤凰,它没有那么浓厚的商业气息,没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它拥有的是柴米油盐的生活。这里的民风相当淳朴,村民们从来没有锁门的习惯。全镇有1300多户、6000多人。

乡里民风淳朴,左邻右舍都是亲朋好友,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这儿的真实写照。随意走进一家老宅子,都有好客的和顺人给你端上一杯好茶,还会带你参观精致的雕刻,会给你讲一讲他们祖辈们走夷方的故事。

和顺古镇与古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有着密切的关联。600多年以来,和顺人依托古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穷走夷方急走厂”,到国外打工做生意,“夷方”指的是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厂”则是指这一带的玉石厂、银矿、宝石厂,促进了汉文化与马帮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

在和顺,曾经流传着“大姐回家泪汪汪,愁眉苦脸诉爹娘,有女莫嫁和顺乡,十年守寡半月双”的民谣。这是因为,腾冲自古为西南边陲重要通商口岸,和顺乡男子成年后多数从商;他们婚后远赴缅甸或印度或南洋等各地经商,家中全靠女子支撑,嫁到和顺的女子都是家庭支柱。

在早年,和顺的传统是男人新婚三天后,如果还不出门是会遭到全镇人耻笑的。相比较新婚燕尔的温存和全镇人的耻笑,男人们在“传统”力量的驱使下,痛别娇妻含泪上路,女人同样是自然舍不得丈夫的,但是她们同样会催促男人们动身。

自明清以来,在6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那些走夷方的和顺人,以他们的勤劳和血汗,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以他们诚信的德行,在缅甸、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英等国,树起了和顺人亦商亦儒的形象。

在和顺古镇,沿着小河漫步,你会发现,每隔一段水边会矗立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这就是和顺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

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便修建了这样的洗衣亭。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贴心的关爱。如今当地人的日常洗涮依然都在小河边进行。

在和顺古镇,你会发现,宗祠特别多,有著名的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大宗祠。和国内很多地方不一样,在和顺,这些宗祠不仅是景点、而依然是“活着”的,是宗族聚会、祭祖、教育、互助的公共场所。其中,刘氏宗祠坐南向北,依山傍水,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还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

和顺古镇有着江南的秀美,还有这极具滇西高原特色的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影视作品取景地。

近些年,和顺古镇吸引了《北京爱情故事》、《大马帮》、《武侠》、《滴血翡翠》、《第七座墓志铭》、《铁血远征军》、《翡翠王》、《我的团长我的团》、《翡翠凤凰》、《滇西1944》等数十部影视作品的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文/图 纳兰小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