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没有套路怎么行?

什么是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学习商业模式?

以下,Enjoy:
作者:赵越,因维咨询创始合伙人、商业模式创新专家
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

怎么设计一款赚钱的商业模式?

👆 抢先体验 👆

01 “商业”需要“模式”吗?
投资人: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创业者:我有商业模式……还找你干嘛?
投资人:……
近些年来“商业模式”的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但你是否想过,商业真的需要模式么?对于延续数千年的“商业”而言,商业模式这个近十几年才兴起的概念有什么作用?
作为以讲授“商业模式”为业的人,总不免要给人解释:为什么需要学习商业模式?
提问者既有500强企业的高管,也有团队成员屈指可数的创业者。虽然我每次给出的答案因人而异,但归纳起来,还是有三大共性:可简化、可复制、可沟通
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先来给“商业模式”下个不那么严谨的通俗版定义:商业≈做生意,模式≈套路。所以“商业模式≈做生意的套路”。
那么问题来了:做生意有套路么?这些套路能学到么?学到套路有用么?
02 商业模式可简化
做生意不仅有套路,而且可以被提炼。
前些年,伴随互联网思维的火热,“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成了坊间津津乐道的流行语。其实这就是商业模式可简化的例证。
这句话通俗地解释了“用户免费使用——产生增量价值——第三方买单——反哺平台投入”的商业逻辑。在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应用背后,你都可以套用这个逻辑,快速抓住其经营的本质。
能够帮你快速提炼商业的本质,这就是学习商业模式的第一层意义。
做生意要么先看清对方的套路,再来盘算自己的招数,所谓见招拆招。要么以不变应万变,那就要抓住行业的本质(要求更高),提前布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了解一下做生意的套路,都分成哪些流派,各自的短长之处,很有必要。
看到这里,请你暂停一下,试试看能否写下:“我所做的生意,本质逻辑是什么”?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在这个逻辑上,我和竞争对手比较,优劣势如何?”
最后,再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做,才能保持,甚至逐步扩大我的竞争优势呢?”
03 商业模式可复制
套路完全可以学,但要注意前提
总有人搬出大佬们的名言:“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来佐证试图复制成功经验的下场。他们还有个屡试不爽的护身符,就是自以为的“创新”。可实际上,以大多数人的复制能力,还轮不上拼创新
商业模式的成功复制,还要看清本质逻辑背后的“前提假设”。没有完美的套路,只有适用的套路。
能够帮你借鉴他人的成功方法,反思自己的商业实践,这是学习商业模式的第二层意义。
举个身边的例子:
同为“共享经济”的代表作,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命运为什么大相径庭?虽然他们背后有个共同的套路:无人式租赁,但对这一模式的两大前提——盈利方式和互惠生态——驾驭能力决定了商业模式的结果。
确切地说,共享≠租赁:虽然都是短期付费使用,但“共享”时平台扮演的是信息中介,而“租赁”时平台扮演的是资源所有者。所以爱彼迎(Airbnb)的本质是闲置房屋共享平台,而国内多数所谓的“共享XX”,其实不过是个租赁公司。
盈利方式看,爱彼迎上的房源没有一个是平台自有的,这时承担维护成本的是房东,平台收取的其实是房费 中介费,房费能否覆盖房屋维护成本,并不用平台操心。只要中介费收入≥获客成本 平台运维成本,平台即可盈利。
而租赁模式下,无论单车还是充电宝,都由平台承担维护成本。
这时要想健康盈利,必须满足一个公式:
用户损耗≤维护成本<租用价格≤用户收益。
损耗过高则资产减值、用户收益下降;维护成本过高则无法盈利;租用价格过高则无人使用。对比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就会发现,无论使用中的损耗还是维护成本,单车模式都远高于充电宝模式,而单位时间的单车租用价格却更低,仅靠租赁收入,盈利能力明显堪忧。
互惠生态看,爱彼迎上的房东和游客都受惠于这一生态,分别得到“闲置资产变现”和“本地化便宜住所”的收益。共享经济得以打造出三方互惠的平台模式。
而租赁模式下,如果只是平台和客户双方,就是简单的交易关系。但共享单车占用了城市公共空间,共享充电宝占据了商家前台展示位置,就都需要为第三方设计受惠方式。
共享充电宝利用布点商家分成模式,营造出更健康的互惠生态。而共享单车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的同时,却没有同城市管理者形成互惠生态。这是二者发展中一个得到助力,一个屡屡被管制的根本原因。
看完这个例子,请你再暂停一下。试着写出:“我所做的生意,可以学习谁的套路”?
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套路的前提是什么,怎样才能成功?”
最后,问问自己“以我的现有条件,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04 商业模式可沟通
套路帮你表达更有章法、讨论更有效率。
商业模式不能闭门造车,光是自己想没有用。你必须把对商业模式的思考拿出来和别人沟通,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和合伙人/班子成员沟通,来复盘、展望、达成共识;和下属沟通,来拆解、执行、评估效果;和内/外部投资人沟通,来修正、说服、获得资源/资金……
无论哪种沟通场合,最怕两种情况:毫无章法和套路混战。
能够帮你提高表达和讨论商业问题的效率,这是学习商业模式的第三层意义。
毫无章法的人并不缺少想法,而是缺少一套结构性的框架来阐述自己的想法。所谓结构性的框架,既要满足MECE(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原则,把商业模式的要素涵盖齐全,又要有逻辑顺序,符合多数人的叙事习惯。
比如,我们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描述一个组织创造、传递和获得价值的基本原理”。那么要素就要包含“用什么”、“为谁”、创造“什么价值”、“如何传递”、获得“多少价值”、付出“多少代价”。
使用这样的结构来描述和思考,既不至于遗漏,又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思考和表达都有了章法。
套路混战是更麻烦的情况,因为大家各有套路,造成讨论时的冲突和低效。
比如,为了保证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我们通常建议高管团队来源多元化。你会看到业务研讨时常变成“华山论剑”,但由于大家流派不同,有时连“比武规则”甚至“胜负标准”都不一致。
这就要求团队内部要有共同的语言框架——统一的商业模式分析方法——帮助团队在同一基准上展开良性讨论。
在这里,建议使用“商业模式画布”作为统一团队语言的工具,这是全球范围内商业模式领域最广为应用的分析方法。
在贴身辅导企业展开商业模式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对于成熟行业的领导者,还是新兴行业的创业者,甚至跨界颠覆者,这套理论都能有效兼容。
如果你也苦于对商业模式空有概念,缺乏落地的方法和工具,不妨试着用这套框架来总结、设想和验证你对生意的创意和判断,让商业模式成为你的思考习惯。

本文由作者授权,华章管理(ID:hzbook_gl)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