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第一次出版遭拒,出版社告诉余秋雨:散文不是这么写的
当我们旅行,面对敦煌莫高窟、洛阳石窟、东坡故居、石门栈道时,若不知晓其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又怎能说旅行让生命更丰富呢?
钱钟书先生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
《文化苦旅》卖420万册,曾出版遭拒,出版社:散文不是这么写的
尤其是,当你读过《文化苦旅》后,书中的深邃浑厚、气象万千。或许,有生之年我们不会去那么多地方,但有一个人能用他的文字,带我们领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茶马古道……这些壮丽景观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
而他,就是当年用一本《文化苦旅》震撼中外的余秋雨。
1992年《文化苦旅》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本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余秋雨也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的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有谁想到,现在大火几十年的《文化苦旅》在当时却屡屡遭拒绝。南方的一家出版社向余秋雨约稿,余秋雨同意了,可他们却误判了《文化苦旅》的价值,将它当做旅游指南的小册子。当时还有一家出版社还对他说:“散文不是这么写的。
但是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它的价值,《文化苦旅》1992年年初出版,至今已经28年,仍然在畅销420万册。
的确,从1990年代开始,余秋雨的系列散文成为华文畅销书的“现象级”事件,其后大概只有易中天等人的著作能够望其项背,但从畅销的时间跨度和绝对数量上比,却只是小巫见大巫。
贯穿《文化苦旅》这部历史性散文集,我个人觉得是一种寻找文化的线索,在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各个部分。
在书中都能看到作者在思索着文化的脉络,既有对孕育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思考,又有对文化先行者的敬仰和缅怀,更有作者自己作为文人一分子的责任担当。
本书为《文化苦旅》独家定稿版,由作者历时数年亲自修订。与旧版相比,变动篇幅接近50%,以中华之旅为核心。
特别收录新版小序、原版初序。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当下视角,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人文精神启蒙书。与原版变动增幅近50%,新加了余秋雨注,用当下的视角来解读。
此外这套书还有《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四本代表作,质量上乘,价格实惠,非常适合希望提高文学造诣、文化水平的有志之士。
《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伊斯兰文明遗迹的经历。
车轮紧贴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过去,完全不知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真实的故事。
《行者无疆》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