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言大辞典:君臣(二)

【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语出《荀子·王霸》。英明的君主善于抓要领,愚昧的君主喜欢样样都抓。要:指要领,纲领。详:细密;完备。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语出《韩非子·有度》。英明的君主用法度来选择人才,不按自己的私意来提拔,用法度来衡量功绩,不凭自己的私意来推测。自举:按照自己的私意来荐举人。度(duo夺):推测,估计。

【忠臣安于心,谀臣安于身】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上》。尽忠输诚之臣要求的是内心的安宁,阿谀奉承之臣要求的是自身的安宁。意谓忠臣意在无愧于心,谀臣意在保全自身。谀臣:阿谀奉承的大臣。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语出《国语·晋语四》。政事败坏的地方不可以居住,有利时机不可以丢失,忠诚的人不可以抛弃,眷恋私欲的情绪不可以依顺。处:居住。怀:指眷恋私欲。从:依顺,听从。

【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奢侈将会使其自行灭亡,专制则会被别人消灭。说明治国者不能穷奢极侈,专横自用。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语出战国宋玉《九辩》。那日月明亮地照耀着,尚且有昏暗和有斑点的时候;何况一个国家的事情,又是那样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喻指圣明的君主日理万机,有时难免出错。黯黮(tan探):昏暗不明。胶加:纠缠牵涉。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语出《史记·商君列传》。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在上位的人带头犯法。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与此意相近。说明领导者应起表率作用。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语出清代唐甄《潜书-鲜君》。使天下太平无事的是君王,使天下动荡不安的也是君王。说明君王是国家治乱的关键,必须言行举止十分谨慎。治:安,使安定。

【治天下国家,必体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从自身做起。自身不端正,而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样的事是不会有的。本诸身:求之于自身,从自身做起。

【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出《史记·韩长孺列传》。治理国家始终不能由于私情而扰乱国家大计。说明治理国家的人应一心为公,以国家利益为重。天下:全国。终:始终。

【治平而忽危亡,未有不危亡者也;高位而忘颠覆,未有不颠覆者也】语出宋代苏舜钦《乞纳谏书》。形势安定而忽视危亡之可能,没有不危亡的;地位崇高而想不到失位之可能,没有不失位的。忽:忽略,不经意。颠覆:翻跌,喻失去官位。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语出《书·伊训》。居上位的人能够体察下情,在下位的人事上就能够竭尽忠诚。克;能够。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语出《颜氏家训·涉务》。在长期太平的社会中生活,不知道有灭亡战乱的灾祸;在朝廷中任职,不知道有战争的紧急)只知道保住自己的俸禄资财,不知道有耕种的辛苦;只知道在差役百姓上作威作福,不知道有劳役之苦,所以这样的人很难适应时世而把事情办理好。说明只有居安思危,体恤下情,才能适应社会,有所成就。庙堂:宗庙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代指朝廷。陈(zhen阵):同“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肆:放纵。勤:苦。应世:适应时世。经务:办理事务。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语出《墨子·公孟》。管理政务的人,嘴上说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说明为政者应言行一致,尤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城中好高髻,四方离一尺】语出《乐府诗集·杂谣歌辞-城中谣》。京城中的人喜欢挽高发,其它地方的人就会挽得有一尺高。比喻上面的人喜欢什么,下面的人就会仿效,并且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与俗语“上行下效”意似。髻:挽在头顶上的发结。

【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语出宋代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虽然有忧愁劳苦之心但不知道达到太平盛世的要领,那势必会心里越是忧劳,事情越是办不好;虽然有采纳众议的明智,但缺乏尽力实行的坚定意志,那势必会言论越多听起来就越是困惑不解。说明治理国家不仅要忧勤国事,更要懂得治国之术;不仅要从谏如流,更要尽力实践。忧勤:忧恐和劳苦,指忧思并勤于国事。致治:达到太平盛世。要:基本的道理和方法。乖(guai):谬误。果断:坚定而不犹豫。

【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谓一心做好事可以消除怨恨,未有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损;减少,消除。威:权威。权势。

【闻学而后人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谓学习以后才能做官从政,未有用做官从政来学习的。这是郑国大夫子产论从政的话。说明做官从政应当是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人。

【闻谤而怒者,谗之由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语出隋代王通《中说·魏相》。听到谤谏就怒气冲冲,这是招来谗言的缘由;受到称赞就喜形于色,这是引来媚语的媒介。说明领导者应当加强修养,不能闻誉则喜、闻谏则怒。谤:谤谏。由:因由,缘由。佞:花言巧语。媒:媒介。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语出明代海瑞《治安疏》。好就说好,一点也不掩饰其好;错就说错,一点也不夸张其错。此为作者所恪守的奉上之道,今天,它同样应该成为人们交往的信条。虚美:虚夸美好。讳:忌讳。

【将欲治人,必先治己】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经说·中庸解》。要去管别人,一定要首先把自己管好。治:管理。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雨水透过屋顶漏在地下,要制止住它,就得在屋顶上堵塞漏洞;屋顶堵不好,雨水滴漏不止,地下就不能够居住。喻指下面有问题,必须从上面我原因;上面的问题克服不了,下面也就不可收拾了。

【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发怒的时候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的时候也不放纵应该杀头的坏人。意谓治国者必须喜怒有节,绝不能感情用事。犯:侵犯。从:通“纵”,放纵。戮(lu路):杀。

【除肤疡,不除症结者,其人必死;称君圣,谪百官过者,其国必亡】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抑尊》。除去皮肤上的疮疖,而不除去疮疖因以生长的病根,这个人一定要死亡;一味颂扬君王圣明,每有错误总要斥责百官,这个国家一定要衰亡。说明国家在政务上有了问题,首先要从最高统治者那里找原因;否则,为尊者讳,一味拿众人开刀,国家就只能衰败、灭亡。疡(yang阳):疮。症结:腹中结块的病,比喻病根。圣:圣明。谪(zhe哲):指责。百官:众官。过:错误。

【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语出《战国策·燕策一》。骄傲的国君一定不会虚心听纳计谋,亡国的大臣无不贪取财宝。好计:乐闻计谋。

【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病情危急了便看重医道高明的医生,天下混乱了则看重忠贞不二的大臣。困:指生命垂危。

【海唯能下,故川泽之水归之;人君唯能下,故天下之善归之】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抑尊》。大海只是因为自甘低下,所以长江大河能纷纷汇入;人君只是因为自甘低下,所以种种善美能集其一身。说明统治者只有虚心待人,才会赢得天下人的赞美,从而才会使天下的人归从自己。川泽:泛指江河流水。人君:君主。天下之善:天下人的赞美,引申为各种美德。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语出《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家道困穷,则希望有一个会持家的妻予;国家混乱,则渴求有一个治国有方的宰相。意谓困难来了,就需要能解决困难的人出现。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语出《书·仲虺之诰》。意谓能够自己求得圣贤为师的,可以成就王业;认为别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就会灭亡。莫己若:“莫若己”的倒装,没有人能比上自己。

【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只有圣人才能使外部内部都没有祸患,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宁了,一定会有内忧。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语出《孟子·离娄上》。要做君主,就要努力体行为君之道;要做大臣,就要努力体行为臣之道。意谓君主、大臣都应严格按照各自的持身行己之道做事,不能放任。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疾贪》。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自己要做到廉洁。说明要求别人做的事情,自己应该先做,要以身作则。表:标杆。廉:廉洁,方正。

【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五。潭水深广。里面才会生长大鱼;君主贤明,他的臣子才会聪慧。谓只有贤君才能任用贤人。

【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人,乘隙而人】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畏鬼》。谗言不会自己随便到来,它是根据你心中对人有所疑而来;挑拨离间的话不会自己随便进入,它是趁着人们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而入。谗:谗言,中伤别人的话。间:间言,挑拨离间的话。隙:空子,指矛盾点、分歧点。

【祸福在君,不在天时】语出《六韬·文韬·盈虚》。国家是遭受灾难还是获致福祥,这取决于国君的作为,而不取决于天命。说明领导者应当恭谨为政,这样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天时:谓天命。

【騊駼骋远,必以四足之力;鸑鷟翔遐,莫非六翮之用也】语出唐代罗隐《两同书·得失第七》。騊駼余驰骋千里,靠的是四条腿的力量;鸑鷟高飞万里,离不开强健的羽翅。喻指贤君明主也离不了众多辅臣的辅助。騊駼(tao tu逃途):良马名。骋(cheng逞)远:奔驰千里。鸑鷟(yue zhuo岳浊):凤的别称。遐:远。六翮(he河):健羽。翮。鸟的翅膀。

【量足以容君子,识足以辨小人,可以为大臣矣】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达贤录》。气量大得足可以容下君子,见识强得足可以认清小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大臣了。说明大臣应有包容贤才的气量和辨清小人的卓识。量:气量,度量。识:见识。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语出唐代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有智谋的人往往能在危难的情况下实现安定,明达之人往往能纠正过失从而成就美德。

【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语出《左传·宣公十六年》。有贤良的君主在上位,国中就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幸:侥幸。

【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贫富》。善于为别人办事的人,能够做好自己的事;善于统治别人的人,能够管理好自己。强调治理国家的人,首先应当善于“自治”,否则便治理不好国家。自为:指把自己的事做好。自治:管理好自己。

【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据安念危,值利思害】语出《新唐书·陈子昂传》。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是思谋大事而不责细小,致力道德而不重刑罚,处在平安的环境中想着可能出现的危险,当着获得成效的时候不忘或许会有的不利方面。为:治理。计:考虑。务:致力,从事。据:通“居”,处。

【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不责诸下而求诸身】语出三国桓范《世要论·臣不易》。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归咎于众人而问罪于自己,不苛责下属而细求于自身。意谓治国者必须在出了问题时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能迁怒于别人。尤:怨恨,归咎。罪:问罪。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善于驾驶车马的人,不会忘记他的马;善于射箭的人,不会忘记他的弓;能把君主的事做好的人,不会忘记他的百姓。意谓一个好的国君应以民为本,随时想着百姓的疾苦。御:驾驶车马。上:指国君。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语出《管子·小称》。善于自责的,人民不会责备他,不肯自责的,人民才谴责他。罪:谴责,归罪。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出《诗·小雅·北山》。整个天下,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沿着国土的边界,没有人不是君王的臣下。四句诗谓国力强盛。溥(pu谱);通“普”,普遍。率:循。滨:水边,此指边界。

【群尚则爱,群弃则恶】语出清代唐甄《潜书·卿牧》。众人都看好的就喜爱,众人都鄙弃的就厌恶。意谓必须顺同众人的爱憎。群:众人。尚:崇尚,看好。恶(wu误):讨厌,憎恨。

【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语出《书·皋陶谟》。意谓谨慎勤恳,天天处理上万件政务。兢兢业业:恐惧的样子,后形容做事谨慎勤恳。万几:又作“万机”,指纷繁的政务。

【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语出《管子·法禁》。独揽国家大权来勒索人民,这是圣明的君主所要禁止的。擅:独揽。索:求取。

【獭多则鱼扰,鹰众则鸟乱】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诘鲍篇》。水獭多了,鱼群就会惊扰;鹰多了,众鸟就会混乱。比喻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獭(ta塔):水獭,主食鱼类。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语出三国曹植《薤露行》诗。水中的鱼鳖都敬重龙王,山中的野兽都尊奉麒麟。比喻志士愿为贤明的君主效力,为国家建立功勋。鳞介: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宗:尊奉。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古代作为吉祥的象征。

(0)

相关推荐

  • 历史故事:舜帝挑选接班人

       编辑:历史君    来源:找历史网 [原文] 皋陶(1)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2)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3),祖考(4)至,群后(5)相让,鸟兽翔舞(6):<箫韶&g ...

  • 李说我听:君王占尽四种美好,一些大臣想窃取,咋办吧?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韩非子在<爱臣>篇中讲,在万事万物中,君王占尽了四种美好,一些臣子们总想窃取豪夺,咋办呢? 韩非子讲,君王占尽了四种美好,究竟是哪四种美好呢? 一是,在万事万物中, ...

  • 道经之二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帛书校订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白话通译本: 慎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古代的君主与 ...

  • 【孔迹】临淄晏婴墓:沮封之隙,敬重如初(下)

    那么孔子因为晏婴身仕三朝,而怀疑其人品,这件事是否存在呢?根据历史记载,这件事确实是事实.晏婴出身名门,齐灵公二十六年,晏婴的父亲晏弱去世后,晏婴继任齐国上大夫,此后历仕刘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主 ...

  • #每日学论语#11.24【2017-4-18】

    #每日学论语#11.24[2017-4-18]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 ...

  • 中国名言大辞典:忧国

    [一寸山河一寸金]语出<金史·左企弓传>.极言祖国山河之珍贵.清代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诗:"寸寸山河寸寸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语出宋代 ...

  • 中国名言大辞典:忧民

    [一身如可赎,万死又何辞]语出清代陈确<又咏>诗.用我一个人如果可以换得天下人免受酷旱的威胁,那么我即使死上一万次,也决不推辞!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思想境界.本诗开头四句是: ...

  • 中国名言大辞典:悼亡(一)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语出清代周淑嫒<元日哭先大人>诗.元旦这天,我一夜未眠.思念已故的父亲,泪流不已.天亮了,却又担心母亲看到自己流泪的样子,会给她带来更大的 ...

  • 中国名言大辞典:变化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语出<韩非子·解老>.万物必定有茂盛和衰败,万事必定有松弛和紧张.弛(chi迟):放松. [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语出明代刘基<司马季主论 ...

  • 中国名言大辞典:辩证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语出<庄子·天下>.一尺长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具有无限可分性.捶 (chui垂):通"棰",棍,杖. ...

  • 中国名言大辞典:喜逢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语出唐代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人一生中能有几次放声大笑的时候?这次相逢,应当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二句诗表现了作者与故友相逢宴饮的兴奋心情.斗酒: ...

  • 中国名言大辞典:条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语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喻指一切都准备停当,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语出<颜氏家训·归心>.住在山区的人 ...

  • 中国名言大辞典:忧伤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语出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一旦像贾谊那样被贬到长沙,向西望,就再也看不到长安城中的家了.二句诗以贾谊自比,写出了告别长安时忧伤苦闷的心情 ...

  • 中国名言大辞典:豁达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语出宋代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倔俭>词.只要我心中这点浩然正气犹存,就可以领略千里吹来的浩荡长风.二句词以"一点"和"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