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就落后”怎么破?3个阅读方法,从小打造超强学习力

我带着小D进行亲子阅读已经有5年了,也是边学边成长,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
现在回头看,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条就是,如果当年我可以早点知道,孩子能不能听完整本绘本,这件事根本没那么重要。
不知道多少朋友们和我当年一样,也是有这个烦恼,还经常看到很多育儿文章说,这说明专注力没培养好,更加焦虑了。
那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能不能听完绘本和专注力并不是有直接联系的。在生活中更多的方面,我们都能培养专注力。
而如果我们执念于孩子必须听完绘本就是专注力高,反而会忽略亲子阅读中真正重要的能力培养。
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非常得不偿失。
1
真正重要的三大能力
我们经常提到的“三年级落后”现象,其实并不是孩子后劲不足了,或者骄傲飘了,大概率情况就是阅读能力没跟上。
从学龄前到三年级左右,我们都在引导孩子学会阅读,而三年级后,随着学科内容的加深,孩子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学习。
而如果之前的阅读能力根基没有打好,那么自然地,孩子就无法“通过阅读来学习”。
别的不说,最简单的,阅读能力不好的孩子,之后读题审题的速度都比不上其他人。
拆解一下阅读能力到底指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这三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有时会发现学龄的孩子上课经常目光放空,大部分情况会被我们定义为“思想不集中”。
但其实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孩子的“图文转化能力”不行,信息量一大,他的大脑解码处理跟不上,那么自我保护机制就启动了,就会出现“当机”的现象。
那这些能力不是凭空孩子就内置好的,就是需要早期引导,一点一点积累培养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头就强调,如果还停留在亲子阅读是培养专注力这件事上,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我去年上市的新书《爱上阅读的秘密》里面有非常系统的阅读工具和策略,会结合绘本手把手告诉大家可以如何运用。
那今天就举几个简单易上手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真正核心。
2
语言表达-扩充法
语言启蒙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再多说了,有一篇旧文推荐大家可以重温一下👇穷富差距体现在孩子语言发展,美国发起了一项启蒙计划
里面就提到了,在美国富人家的孩子4岁前输入的词汇量要比穷人家同样年龄的孩子高出整整三千万字。
可见,最好的“富养”之一就是富养语言。
亲子阅读一定是最好的途径之一,但如果我们为了追求读完这本绘本,就会错失了扩充“富语言”库存的机会。
我使用的是扩充法
我是从小D 4个月开始读绘本的,那时的她基本上没啥太大反应,直到6、7个月的时候,会出现用手对着某张图片拍,然后嘴巴发出,“嗯~嗯~”的声音。
这时我就开始回应她,,“兔子,兔子”,把孩子的无意识发声扩充为字词。
等到她接近1岁时开始对我说,“兔兔,兔子”时,我就会回应,“白色的兔子”,把单词扩充成短句。
当她开始说,“妈妈,兔子,白色的”,我就会说,“是的,这是一只雪白色的兔子,还毛茸茸的呢”,进一步把短句扩充为完整的句子。
当她可以说句子后,可以扩充句子里描述性词汇,进一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再进一步从句子扩充到段落。
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雪球效应”,一步一步孩子的表达能力就提高了。
这个过程中,孩子有没有读完一本绘本,其实没那么重要。
我关心的是,我有没有看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且可以从她现有的语言水平,进一步扩充。
这是亲子阅读中很关键的第一点。
3
图文转化能力
因为我给小D读绘本开始的时间很早,我发现低幼孩子是不会“看”绘本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眼神是飘的,根本不知道看哪里。
而这时,如果父母还要在一旁又读绘本,又要插入,“你听妈妈说了吗?“这样的唠叨,他们就会出现开头讲的“当机”。
图文转化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看”,这也是为什么学龄前的孩子从看图画书开始,因为画面观察要比文字简单。
这里又要分享一篇旧文了👇儿医没说的关键,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这个新生儿的能力
当时我就强调了锻炼孩子追视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了后面所有学习都需要运用的“看”做基础。
“看”绘本的能力也是急不得的,如果你一个劲赶进度,基本上就是完全剥夺了孩子来学习“看”的能力。
那么即使后面学会认字了,仍然有个很大的能力缺口断层。
这也是为什么上学后很多父母开始说,孩子读书粗心,跳行,漏做题,抄书都能抄错,其实真的不能怪他们粗心,他们从小没被教过,怎样进行看。
那么读绘本的时候怎么做呢?可以使用指读。
读到这里不要马上就评判说,有专家说的,不能指读。听我说完,我所说的“指读”是怎么一回事。
阅读绘本的时候,当发现孩子眼神飘的时候,可以利用食指放在孩子眼前,确保她眼神跟上了,然后食指慢慢引导眼神聚焦到绘本上,你正在读的那个画面。
这样的指读就是给尚未形成“看”绘本能力的孩子一个小小的帮助,让他们的眼睛知道看哪里。
图文转化能力,一定需要先学会看,才有后面的理解和输出。

指读并不是一直要用,除了上面这个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如果所面对绘本的图画比较复杂、信息量很大,你也可以使用指读。
这是帮助孩子学会按照怎样的顺序看书,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等。
(关于开始认字后是否要指读,今天篇幅的关系,我就先不讲了,下次单独写一篇文章)
4
阅读理解能力
有语言输入了,可以学会“看”书了,那么下一步最后才有“理解”。
写到这里,大家不妨也反思一下,亲子阅读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太经常地直接跳到“理解”,而忽略了前面的打基础。
阅读理解能力太重要了,而这也是分两个层面的,一个就是能否理解;第二个是是否知道自己能否理解。

第二个层面有一点绕,我再来举个例子。
读书时总有孩子成绩很差,老师父母就着急,噼里啪啦地给了一堆标签:上课不专心、态度不端正,订正也总做错,反复讲的都不进脑子,等等。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到底懂还是不懂呢?
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理解,这是需要很强的自我觉察能力的。
我们很多成人也没有,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以为自己懂了”,自己做或者复述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对我来说,培养这个能力比培养第一层面的“阅读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元认知”的培养。
在小D3、4岁的时候,我开始引入了阅读过程中监测自己是否理解的机制,我们使用的是,大拇指向上“ding!”,表明懂了;大拇指向下“Nah!”,表明不懂。
一开始为了让小D养成习惯,日常中我就会使用起来。
小D和我说话时,我就用手势来表明我是否理解她的话。而且因为有两个好玩的象声词,小D模仿的也很开心。
然后我们再慢慢引入到亲子阅读中。后面的技巧和任何育儿技巧都是一样的了,帮助习惯固化,就是给正面反馈。
一开始,只要她使用了,我就会表扬她。被肯定的就会被重复,那么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面对小D说不理解的,我们要怎么做呢?
这个阶段就是开始培养孩子第一层面的“阅读理解”能力了,我们带着孩子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其实就是向孩子展示学习阅读策略。
比如,重新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提问阅读法,猜测验证等等,具体的就不展开了,每个人结合自己的阅读习惯都能灵活运用。
感兴趣的也能看看我那本新书,里面会有更加详细的28个阅读工具策略这些就是在“授孩子以渔”。
试想,通过这样的亲子阅读,等到孩子真的上学了,她就能明白自己懂没懂。
当她没懂时,她会知道求助,也就能认识到预习和复习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是她针对自己“懂没懂”的学习策略。
我在学习育儿这条路上马上就满六年了,我会经常回看自己当年的感悟,然后不断迭代。
最近有个感悟,就是我们父母学习育儿知识其实都是带有功利性的,比如为了以后孩子学习好。
这无可厚非。而且一定程度还挺好的,因为可以引起我们重视,认真对待。
但在操作层面,我们一定要减少功利心。
扪心自问,我当年之所以执着于小D有没有听完整绘本,其实只不过这是最容易衡量结果的方式。而人的共性都是习惯于,有了付出,就要回报。
而今天谈的这些更加重要的,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它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有滞后性,也许要过两三年。
过度关注结果的人,往往都不愿意付出。

可以用最功利的方式学习育儿知识,但一定要用最不功利的方式引导孩子。

正在团👇
开团 | 美国销量第一的杂志——Highlights来啦!
开团 | “补仓”来了!你们久等的英文绘本专场

大J叨叨叨

这段时间一直收到大家的问候,的确昨晚美国CDC说了,新冠病毒在美国的爆发不可避免。卫生部部长还提出,美国口罩出现2亿7千万缺口。
昨晚在微博和大家报平安了,今天在这里也报一声。纽约这边表面看上去一切如常,但我们会注意的,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同时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好几个朋友还留言和私信我说,之前是你给武汉寄口罩,现在如果纽约买不到口罩和我说,我这边给你寄。
真的好暖,谢谢大家,守望相助,这四个词,因为这个平台,因为你们变得如此生动。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我们约定要相伴走很久的。

小幸福打卡

用你的幸福吸引更多的美好

@夜雨微蓝

#小幸福#今天花生跟我说“麻麻,我想去很外面很外面”,的确,疫情以来,她都知道外面有大病毒,我们得待在家里,可是最近总会说很外面很外面。

于是,和粑粑一起带她去了很外面很外面(其实是一个离家还好的山庄)。开心的跑,大声的笑,主动为我和粑粑拍照片。

想说,当平常变的不再平常时,孩子的天真才是真正的永恒。

@黄归

#小幸福#从开始在家办公就非常忙,一个人带娃的日常+繁忙高压的工作,所以整体就是节奏有些乱。
包括晚上娃睡了以后加班到快天亮;白天专注工作时娃不得不看几个小时的电视;还有各种生活的小糟心。
但是每天看到这个萝卜(娃学校带回来暂时养的)用力的在生长,今天都开花了,这颗小生命让我感觉到生活没有停滞,那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黄归

#小幸福# 以前总是希望着去外面旅游,今年被疫情困住,散步在乡间各个角落,发现每一处都是风景。

真的是应了那句“生活中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