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备战】晋 城

文/杨备战

晋  城


蒲城同大荔以洛河分界,有一条县道过洛河桥互通往来。洛河边有一个小村子,名叫晋城。哪有村子称城的,奇怪。至今村西还遗有土城墙,上面长满枸杞子、酸枣和杂草。问问乡亲父老,他们自豪地说,晋代重耳(晋文公)因宫廷内乱由山西西渡黄河逃至洛河边此地,村子由此得名。

一个小村庄的历史上溯到春秋战国,真不简单呀。可见当年洛河文化的繁荣兴盛。眼前不禁弥漫起烽火销烟,太子重耳在介子推等忠臣的护驾下,一路奔波,饥渴难耐。介子推剜掉自己腿上的肉供主子食用。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最终打回山西,重新称王做霸(春秋五霸之一)。当他东过黄河时,仍掉自己的旧物品,介子推暗察此人只可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因此携母亲隐居到深山老林中。

重耳登基后大赏群臣,唯独没有介子推,四处寻找没有踪迹,于是放火烧山逼子推出来。子推终困死于山中,重耳不忘旧恩,把介子推隐居之山林作为祭祀地,每年清明节前一日定为寒食节,百姓一天不动烟火以示怀念。

历史上有个端午节,纪念楚国屈原,寒食节,纪念晋国介子推。同是历史名人。屈忠心爱国,以死殉名保节,看不破。介赤胆耿直,不仕功名,却看破君王之心。数千年来,人们都会怀念他俩个人。

历史发展反而是喧宾夺主,地以人名,走到晋城,想起重耳,提到重耳,又想到寒食节,更忘不了介子推。看到洛河水弯弯曲曲由西北绕村向东南流去,不急不缓,几千年来从未停下脚步,它流走了多少人和事,却流不走一个历史的命名。

可惜,晋城的土城墙却逐渐消灭在一代一代乡亲们平土增田的手中!

【作者简介】杨备战,一九六九年生,中学毕业,生活在农村,从事红白事事业,爱写字画画,创办弘毅书院,把所学知识无私奉献给孩子们。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珺珺(13):梅雨时节: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禁火.扫墓.踏青.插柳等习俗. 清明节又名寒食,这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的途 ...

  • 清明节的寒流在迎合什么

    似乎老天非常认可且重视清明这个悲伤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积极营造一种凄凉哀婉的天气以配合清明节的忧伤氛围.除了亘古不变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外,大风降温也是保留性节目.这不,前两 ...

  • “点高山”的文化意蕴初探

    在礼县.武山南部山区和甘谷南部山区有一个重要的民俗事像"点高山". 点高山是在端午节的晚上(也有的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在村庄周围选一个地方,通常选择在村里的主山的山头.届时全 ...

  • 【杨备战】卤 阳 湖(二)

    文/杨备战 卤阳湖(二) 卤阳湖建设方兴未艾,就目前挖掘泛围来看,东起于林吉村北,向西绵延至樊家村西,中间经过水南.刘家,长约在十五里开外.南北以林吉村和蒋吉村为界.原设想由此开掘出一条通往富平县的河 ...

  • 【杨备战】卤 阳 湖

    文/杨备战 卤 阳 湖 蒲城县党睦镇西北角有一方延绵至内府数百亩大的地是滩地,坑坑洼洼,芦草丛生,不生树木,困盐碱过重.樊刘家一带人在这里承包大片大片的滩地,除去芦草,修成堤坝纵横隔成方长块,用水泵抽 ...

  • 【杨备战】​刘 鸿 烈 赞

    文/杨备战 刘鸿烈赞 奉先人文秀, 英杰代无穷. 鸿烈本姓刘, 求学涉川蜀. 重庆肆高中, 解放著戎装. 雲贵剿残匪, 茅庐初出征. 帝美兵压朝, 唇亡齿亦寒. 伟人一声令, 雄跨鸭绿江. 鸿烈亦应征 ...

  • 【杨备战】​张 备 战

    文/杨备战 张 备 战 年前去秦家收购店卖些废品,看到脚角堆满习过字的废纸,一梱一梱,撂了好高.顺手翻开看看,字写得挺不错.问店老板谁写的字?老板说附近人写的,具体哪里也说不上来.谁写字能下这么大功夫 ...

  • 【杨备战】苟 家 村

    文/杨备战 苟 家 村 苟家村是党睦镇南边的一个小村子.在渭清路东约五百米处,与叱家村丶南王村成三角形.村中姓褚姓苟为多,也有李姓,总人口不多.地势低凹,村南皆有土壕,每逢连阴雨,南边地里便有明水.自 ...

  • 【杨备战】张 西 江

    文/杨备战 张 西 江 兴隆村先叫孝通庄子,是孝通乡东南角一个小村庄,早年从孝通分出另立门户的,现合村并镇,以白庙村作为村名.六.七十年代,这个村很封闭,原因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总是通过五支渠与外相交 ...

  • 【杨备战】杜 凤 珍

    文/杨备战 杜 凤 珍 杜杨村在民国时期,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商界精英,叫杜凤珍.他从做棉花生意起家,由小到大,直做到国际外卖,把中国的棉花推销到日本.据传说,每出口日本的棉花包里都有一个青砖,按理来说, ...

  • 【杨备战】王 麦 萍

    文/杨备战 王 麦 萍 王麦萍不是秦家村人,但她却比秦家村人更秦家村人.一四年她响应组织号召,包村来到这里,一晃就是八年,人生有几个八年,她人到这里,把心也安在这里,把踏实的足迹也留在这里,这里成了她 ...

  • 【杨备战】李 祝 龄

    文/杨备战 李 祝 龄 多年来一直想写一篇李祝龄老师的文章,却迟迟未能下笔.一晃,他离世已十余年了,他的影子却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想忘却却忘却不了. 九十年代,李老师在蒲城画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