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幸福是什么?
厦门 尤德才
我以为,所谓“幸福”是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中。如幸福处于物质的追求,与精神体验满足的和谐状态。处于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或与所思所做和谐的状态。“和谐”才能产生1+1>2的幸福状态,不“和谐”产生1+1<2的不幸状态。这即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幸福至少有以下特征:
一、幸福是一种处于和谐”状态过程中,因时因环境不断变化。 今天“和谐”了,明天不一定“和谐”。即对于幸福的认知也会随时间环境而发生改变,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名人明星结婚时,现场郎才女貌、恩恩爱爱,合家欢乐所展现的幸福画面,可曾几何时,又痛苦地吵着要离婚。
二、幸福没有标准,关键与所思所做的和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环境不同,生活实践的维度也不同,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有人说有汽车别墅才叫幸福,或有人的幸福是找份好工作;有人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子孙满堂就是幸福。科学家和游戏玩家以自己所迷醉的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为幸福……。关键“因人因时因环境的和谐”。
三,幸福感随”和谐“程度变化而变化,越”和谐“幸福感越强。譬如,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对物质的渴求越来越弱,或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开始沉沦没落了,最终就会出现人们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人们越来越空虚或无聊,幸福感越来越弱。为此,人们就要在精神文化,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追求,使之物质与精神和谐,幸福感才会增强。
四、获得幸福要遵循的“中道中庸”原则。 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极其相似。不是数学上的“中值”,而是从人的理念、情感和行为等层面去强调要适中、适度,既不要过度与放纵,也不要不及,过度和不及都被称之为恶。都同样会毁灭德性,影响幸福和社会和谐。
譬如,人的欲望,西方人认为,欲望是满足的源泉,激发进取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欲望是善。但佛学、印度哲学则认为,欲望是挫折和烦恼的根源,欲望是恶。其实,欲望本身无所谓善和恶,说欲望是善或恶是有条件的。若从事物发展方面看,欲望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事物发展,是谓善。若欲望放纵,造成人们的对立抗争爆发,导致生命和自然的破坏,或欲望不能实现,造成挫折和烦恼,欲望由善变恶,是谓恶。由此可见,过度和不及都被称之为恶。遵循中道中庸原则有利于获得幸福,有利于心灵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
五、幸福是有层次,不同层次的人幸福感不同,境界也不同。 有人问“一头只知吃喝睡觉的快乐的猪和一个思考人生的痛苦的哲学家,究竟谁更幸福?”这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层次不同,境界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其“和谐”状态也是不同的。如果你说猪的肤浅的快乐不值一提,也是武断。没考虑猪的感受和意见:子非猪,焉知猪之乐也?与古人庄子与惠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之辩一样,无法定论。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总结幸福三个层次,记得大概意思:
1、动物层次幸福:即追求追求财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如果以物质金钱的成功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作为幸福的标准,这种幸福往往是短暂的,并易成为欲望的奴隶,难获得真正的幸福。他的人生最终往往是无聊、迷茫、痛苦的,而且是无解。正如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名言: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2、常人层次幸福:追求荣誉,名利权力。但这些取决于外界授予者,而不是自有的,被动的。荣誉和名利权力也要相应承担责任的压力,甚至在名利场上的角逐会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但幸福应该是人们固有的,而不是轻易能被取走的东西。荣誉名利权力很多人都想,你有没有一个办法,没有外面给予荣誉名利也很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3、圣人智者层次幸福:这是一种求知的生活,把思辨活动当作是人存在的最大快乐和最高幸福。感官的生理快乐和荣誉权利也是追求幸福目的,但都是自身以外的它物,惟有读书求知生活才是为自身的选择,不会出现打麻将打牌“三缺一“状况,不靠外物外界给予的幸福更能持续长久。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探索无穷宇宙奥秘和拥有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心灵就会处在永久祥和之中。
我以为,求知和精神信仰追求的意义在于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超越动物性,乐在其中,不致沦为行尸走肉,是身心和谐最高层次,其幸福更能持续长久,是幸福最高层次和境界。
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不羡慕荣华富贵。春秋末年,老子在楚国做官的一个同乡,见他的家里空荡荡的,连个像样的家俱也没有,吃的,穿的,也都很差,就十分同情地说:“先生的学问,只要你愿意,现在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做高官,得厚禄,享尽荣华富贵,何必在这里默默无闻地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呢?”
“谢谢您的关心。”老子笑了笑说,“我认为,五光十色,会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会使人两耳变聋;山珍海味,会使人口不知味,金银珠玉,会使人不知满足;骑马打猎,会使人兴奋发狂。所以,古代的圣人,都不追求这些东西。我虽然清贫,但是心里像明镜一样清亮。我天天研究史册典籍,探索天地的奥妙,还真是乐在其中呢!”
真正的智者不会被外在物质所束缚的,他自由无拘遨游太虚,探索宇宙奥秘,生活简单纯朴。逍遥自在是无为,简单纯朴易生存;不欠别人的,也不还别人的。今天住茅草屋里,很快乐;明天有机缘住在五星级饭店里,一样也快乐,这需要明心强身往内求,遵循古人讲,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否则,人生肯定有高潮、有低谷,当我们低谷的时候,回不去了,你可能就崩溃了。
大道至简,生活越简单,活得越轻松,幸福往往属于知足常乐的人。追求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攀比,追求时尚、花天酒地的物质生活。原因在于是比别人过得更好时,快乐就快远离我们了,压力就越来越大了,还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虚伪和哄骗。失望及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烦恼空虚就无法避免,并把孤独寂寞看作不能忍受的生活而痛苦。而智者会把独处时的寂寞作为一种享受,自得其乐,远离烦恼,使人更加睿智和幸福。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主要原因是把钱、物质享受、追求时尚这个奴役工具刻在灵魂里了,互相攀比,忽视求知和精神信仰追求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