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4仁未必治民易服势

韩非》卷49五蠹诗解4仁未必治民服势

题文诗: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以宽缓政,治急世民,

犹无辔策,而御马此,不知之患.今儒墨家,

皆称先王,兼爱天下,视民如母,何明其然?

儒墨皆:司寇行刑,君不举乐;闻死刑报,

君为流涕,所举先王.夫以君臣,为如父子,

则必治,推是言之,无乱父子.人情性莫,

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

奚遽不乱?先王爱民,不过于,父母爱子,

未必不乱,民奚遽治?以法行刑,君为流涕,

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仁也垂泣,不欲刑也;

不可不刑,其则法也.先王,不听其泣.

民固服势,寡怀于义.孔丘仲尼,天下圣人,

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悦其,美其义而,

服役,七十人.贵仁者寡,能义者难.

哀公下主,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民服于势,诚易服人,反为臣,哀公为君.

非怀其义,服其势.今学者之,说人主不,

乘必胜势,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

必及仲尼,以世凡民,皆如列徒,不得.

【原文】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译文】

古今社会风俗不同,新旧政治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想用宽大和缓的政策去治理剧变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这就会产生不明智的祸害。现在,儒家和墨家都称颂先王,说他们博爱天下一切人,就如同父母爱子女一样。用什么证明先王如此呢?他们说:“司寇执行刑法的时候,君主为此停止奏乐;听到罪犯被处决的报告后,君主难过得流下眼泪。”这就是他们所赞美的先王。如果认为君臣关系能像父子关系一样,天下必能治理得好,由此推论开去,就不会存在父子之间发生纠纷的事了。从人类本性上说,没有什么感情能超过父母疼爱子女的,然而大家都一样疼爱子女,家庭却未必就和睦。君主即使深爱臣民,何以见得天下就不会发生动乱呢?何况先王的爱民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一定不背弃父母,那么民众何以就能靠仁爱治理好呢?再说按照法令执行刑法,而君主为之流泪;这不过是用来表现仁爱罢了,却并非用来治理国家的。流泪而不想用刑,这是君主的仁爱;然而不得不用刑,这是国家的法令。先王首先要执行法令,并不会因为同情而废去刑法,那么不能用仁爱来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就明白无疑了。

况且人们一向就屈服于权势,很少能被仁义感化的。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身心,宣扬儒道,周游列国,可是天下赞赏他的仁、颂扬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来个。可见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所以天下这么大,愿意为他效劳的只有七十人,而倡导仁义的只有孔子一个。鲁哀公是个不高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统治鲁国,国内的人没有敢于不服从的。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鲁哀公却成了君主。孔子并不是服从于鲁哀公的仁义,而是屈服于他的权势。因此,要讲仁义,孔子就不会屈服于哀公;要讲权势,哀公却可以使孔子俯首称臣。现在的学者们游说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致力于宣扬施行仁义就可以统治天下;这就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样,要求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这在事实上是肯定办不到的。

(0)

相关推荐

  • 《诛与不诛》

    说俗点,就是杀还是不杀.殷纣王与费仲君臣君臣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并且就杀与不杀这样的原则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论战. 首先费仲说纣曰:"西伯昌贤,百姓悦之,诸候附焉,不可不诛:不诛,必为殷祸.&q ...

  • 韩非子050五蠹第四十九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一兽众,人民不胜禽一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

  • 《管子》精华(一)

    管子(约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的先驱.管仲学派的创始人.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 ...

  • 《韩非子》开讲啦!(《五蠹》第一)

    先从一个段子说起. 一个瞎子,晚上走路打灯笼,如果他是认为晚上就应该打灯笼,那么他是法家.   这个段子,意思说法家讲规矩,严格执行,不能通融. 这就流于表面了.   固然法无等差,但是,法本身却不是 ...

  • 五蠹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是韩非的代表性作品,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韩非的社会历史观和法治主张.指出了清除儒侠等五蠹之民的必要性,结构宏伟,气派宏大,是历来公认的代表作.蠹(dù),即蛀虫,这是比喻危害国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3仁古不今事异备变

    题文诗: 古者文王,处丰镐间,地方百里,乃行仁义, 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者,处汉东地, 方五百里,其行仁义,割地而朝,三十六国. 荆文王也,恐其害己,举兵伐徐,遂而灭之.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偃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0明法赏必耕战除蠹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0明法赏必耕战除蠹 题文诗: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多资易功.治强易谋, 弱难为计.周灭于纵,卫亡于衡.使周卫缓, 纵衡之计,严境内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 尽其地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9纵横非实法术强内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9纵横非实法术强内 题文诗: 今则不然,士民儒侠,纵恣于内,其言谈者, 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纵衡之党, 则有仇衷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8耕富战贵言谈轨法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8耕富战贵言谈轨法 题文诗: 人主于言,说其辩而,不求其当;臣用于行, 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故天下众,其谈言者, 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 盈廷而政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7一法非智不慕信士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7一法非智不慕信士 题文诗: 世所谓贤,贞信之行;所谓智者,微妙之言, 上智难知.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 民无从识.糟糠不饱,不务粱肉,短褐不完, 不待文绣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6儒侠乱法农卒富国

    题文诗: 儒文乱法,侠武犯禁,主兼礼之,此所以乱. 罹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 而群侠者,以私剑养.法之所非,君之所取; 吏之所诛,上之所养.法取上下,四相反也, 而无所定,虽十黄帝,不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5峭法严刑私立公灭

    题文诗: 有不才子,父怒弗改,谯之弗动,教之弗变. 以父母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 而终不动,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以官兵, 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节易行. 父母爱不,足以教子,必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2称俗而行事因于世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2称俗而行事因于世 题文诗: 尧王天下,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 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监门服养, 不亏于此.禹王天下,身执耒歃,以为民先, 其股无胈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不期修古论事为备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不期修古论事为备 题文诗: 上古之世,人少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号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 恶臭伤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