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比类与中医

1. 什么是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就是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动象和社会现象以类比于人体,从而解释生理、病理、药理等的一种思维,运用方法。这种取象比类法一直在中医学中运用。(董襄国)
所谓取象比类,即从事物的形象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征,直接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属性的方法。(《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作者: 王新华 )
现代功能模拟方法是模拟生物系统以制造成技术系统,而中医功能模拟方法即比类取象则是模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以认识人体生物系统。 (中医现代方法论体系 高 德 高 亮)
取象比类,是象数思维的基本特征,从思维借助于“象”这一点看来,它富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从取象的目的在于“比类”而言,它有着逻辑思维的特性,因此,取象比类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诱导的特殊思维方法。(《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唐明邦)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不仅运用于哲学的思维方式之中,还是人类认识自然、科学发明的一种方法,也一度被别具特色的称之为仿生学。如果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方法被大量的运用的话,现代科学的道路会少走许多的弯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飞机翅膀上的一个加重的玩意儿。
中医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风俗,一种哲学。其根本的思维方式就是取类比象亦或者说取象比类严格的来说,似乎称之为取象比类合适些。古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均来源于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来源于古人对于自然与人的长期观察与总结。
现代医学的发现,也对于中医学的理论做了一些个研究,德国某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压 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力学的过程,中医的认识是气血脉的相互作用。现代基因学的研究发现表明人类的基因与其他经研究的动物基因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表现出来的性状千差万别,比如蝙蝠,等等。中医的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理论,也就是民间所称的吃啥补啥,无形中居然应对上了基因学说。
同一个想象,华佗发明了五禽戏,孙禄堂可以打出形意拳,张三丰打出太极,中医可以看出阴阳互根互用,徐灵胎可以看出用药如用兵。这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源于取象比类的举一反三。大道至简。
中医认识中药的方式也是如此,附子所处的环境及其性状决定了其药性,人参等等均是如此。虽说有其局限性,但是多种取象比类的方法使其局限变得微乎其微,阴阳、五行等等多学说的运用检验了这种认识方法的效果。
可惜的是这种认识方法,淹没在古往今来的书海之中,一星半点露出其面目,反而在佛偈及其故事中、禅的故事中、道家典籍里、民间故事中等等不断的闪现其精华。在中医的教学中,没有作为重点强调,在临床运用上却不断的采用这种认识方式。令笔者认为取象比类的思维是否渐行渐远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