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翻看了手谕,颤抖地说:这是模仿的手迹...
康熙翻看了手谕,颤抖地说:这是模仿的手迹,这,这个事是谁干的?气的康熙立刻要查这个幕后黑手,张廷玉阻拦道:希望皇上能够从容查办,一是对方是有备而来,查起来不是一般的难;而是查不出来会让对方更小心。其实康熙能刹得住车是因别有用心。
话说康熙被儿子们的兵变和争执气倒了,正在吃药,张廷玉在一旁哭哭唧唧地抹眼泪,康熙看到反而劝慰道:别哭,衡臣,朕的身子自己知道,一时半刻还死不了。
张廷玉这个尚书房的大臣这一妇人举动看似感性,其实却恰到好处,一方面让皇上看到了自己真正的关心和忠心,事事替领导考虑,想领导所想忧领导所忧,把领导不能的哭自己哭了出来,反而激起了康熙的斗志,更觉得这个臣子贴心,更进一步拉近了距离。
张廷玉继续哭唧唧:皇上,您千万不能这样想,太子失德是咎由自取,皇上对他仁至义尽,天下皆知,纵使千秋万代之后,也不至玷损圣德,皇上微臣现在所担心的,倒不是废黜太子,而是怕因此而引来夺嫡之争,萧墙之祸
康熙更多的置气是在气太子,所以张廷玉劝慰皇上的点也是从太子入手,他告诉皇上是太子失德才至如此,跟您没有关系,这让康熙觉得自己有被理解。等康熙冷静下来了,张廷玉才说出了这件事中自己的担心:怕引起夺嫡之争,以及被忽略的关键:手谕。
康熙意识到了什么,说:说下去
张廷玉:太子纵有千般不是,但是有一点微臣是万难相信,那就是太子调兵之事,他有这个心机,可绝没有这个胆量。皇上,微臣以为,那张调兵的手谕...
康熙忙慌到:李德全,把那张手谕给朕。
拿到手谕后,康熙疑惑道:难道是假的?
仔细翻了翻手谕,震惊、激动地说:这是模仿的手迹,这,这个事是谁干的?
张廷玉说:皇上,微臣以为应该从容查办
康熙气愤地从床上跳下来:不,现在就查。
张廷玉:可现在去查,无从着手啊?
康熙看了看张廷玉,愣了一会儿,说:朕想想....
张廷玉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怀疑?那张手谕是假的。而是在关键事情前面又是抹泪,又是宽慰皇上呢?这么多的铺垫恰恰显示出了张廷玉处事的老辣与圆滑,如果直接说出自己的困惑的假手谕的事儿,明显地会引起康熙的误会,会认为他站太子党一队,是在为太子求情。
而之前的哭唧唧之举看似多余,其实已经让康熙信任了,把张廷玉归为自己人,他是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考虑事情的,当说出自己的怀疑时更显得客观,而不是有私心。康熙此刻的信任才是张廷玉敢说的后盾。
说到信任,不是因为康熙的信任张廷玉才敢说,而是张廷玉先走进康熙心里,做了一些让人信任的事,后面的说的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让人信任的。
当康熙激动的要查幕后黑手时,张廷玉又阻止了,一句“无从下手”让康熙冷静了下来,如果真查出来了,必定是其中的一位皇子干的,那么到时候怎么办,杀还是不杀呢?不杀事情闹起来了似乎说不过去,如果杀了那都是自己的亲儿子,康熙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冒失,于是开始琢磨加以权衡,他俩不动声色地开始了密谋。
这就是体贴入微的张廷玉,关键时刻还能帮领导出谋划策,也难怪深得康熙和雍正的重用,这都是有原因的!
都说伴君如伴虎,这就是在皇帝身边游刃有余且能明哲保身的张廷玉,在关键事情的处理上,他层层深入,能让康熙从激动镇定,这也是张廷玉的高明之道,也是迂回之道,更有巧妙地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