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味药,平喘滋阴,还能化燥痰,绝了!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上篇介绍了我的自拟方玄参润痰汤,此方是我在学习印会河先生、张文选先生、潘华信先生诸位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汤而创制的一首新方,方由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等组成,治疗燥痰咳嗽疗效甚佳。该书下篇有《治痰定喘话熟地》一文,详述熟地黄治咳喘的古今经验,并提出此药的用药指征有三:一是肾不纳气之喘,只要符合肾不纳气,那不管是寒痰、热痰、燥痰、湿痰,均可用之;二是痰黏难咯,此时用熟地黄不是为了补肾,而是把它作为一味化痰药来用;三是咸痰。

这里要介绍一则医案,病家为高年“慢阻肺”患者,用大剂人参、西洋参、天冬、麦冬、熟地黄等治疗,表面看是峻补肺肾,实则不仅仅如此。地冬不仅补益,而且是重要的化痰药,所以谓之一箭双雕。

Y 某,男,79 岁。

2010 年 5 月 10 日初诊。

主诉:气喘近 2 年。

病史:2008 年年中出现气喘,西医肺功能检查提示肺通气功能重度减退、换气功能重度减退、气道阻力增高。去年出现过阵发性房颤。刻下:患者气喘,走路时明显,伴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平时痰多、色白、黏,不易咯出,咯不出痰时感胸口堵塞,咯出乃舒。神疲乏力,脾气急躁,手足逆冷,头晕目糊,小便频数、夜尿二三次,口干喜温饮。偶有头痛,大便、胃口、睡眠正常。有高血压病史。1994 年因肾癌已手术切除左肾。舌偏紫、有裂纹,苔薄略黄、少苔少津;脉弦涩。

处方:生晒参 6g,西洋参 6g,党参 30g,麦冬 15g,五味子 15g,白芍 15g,天冬 15g,玄参 30g,鳖甲 9g,龟板 9g,7 剂。

5 月 17 日二诊:药后气喘略减,睡眠比之前更好,痰较易咯出。舌偏紫、有裂纹,苔薄少津,脉弦涩。另外,患者刚服生晒参、西洋参后会头晕,遂减量,各服 3g,之后未头晕。

处方:守初诊方。改党参 60g,加熟地黄 15g,14 剂。另,方中生晒参、西洋参剂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不头晕,剂量可逐渐增加。

5 月 31 日三诊:气喘、心慌、胸闷均大减,精神已振,痰易咯出,头晕减轻,夜尿减少为一二次。近 2 周服生晒参、西洋参未头晕。舌偏紫,有裂纹,脉弦。

处方:守方。改五味子 30g,熟地黄 20g;方中生晒参、西洋参剂量各 6g,7 剂。

6 月 21 日四诊:上次处方服完后,又配了 2 周药。目前气喘减轻,痰量明显减少,口干大减,但大便欠畅。舌偏红、有裂纹,脉细。

处方:生晒参 5g,西洋参 7g,熟地黄 15g,山茱萸 15g,山药 15g,鳖甲 9g,龟板 9g,党参 30g,砂仁 3g(后下),炒谷芽 30g, 炒麦芽 30g,蛤蚧粉 2g(吞服),石斛 30g,14 剂。

8 月 2 日五诊:气喘已明显减轻,患者自诉就诊前走路打飘,双腿无力,现在行走如常。但纳略减,口略干。前天 Holter检查完全正常。舌偏红,有裂纹,脉细。

处方:守 6 月 21 日方。改熟地黄 24g;加天花粉 15g,生山楂 15g,鸡内金 9g,7 剂。

8 月 23 日六诊:走路已不喘,胸闷心悸基本消失。但有时仍有痰难咯,偶有头晕,夜尿最近仍二三次,口干。舌偏紫、稍红、少津,脉弦。

处方:生晒参 3g,西洋参 8g,熟地黄 15g,山茱萸 15g,山药 15g,鳖甲 9g,龟板 9g,南沙参 30g,北沙参 30g,砂仁 3g(后下),炒谷芽 30g,炒麦芽 30g,蛤蚧粉 2g(吞服),石斛 30g,天麻 30g,白蒺藜 30g,女贞子 15g,7 剂。

9 月 27 日七诊:诸症均安,唯口干,曾有过一次胸闷,自行缓解。舌偏紫、有裂纹、少津,脉弦。

处方:守 8 月 23 日方。去砂仁,改熟地黄 30g;加三七粉 2g(吞服),天花粉 30g,14 剂。

患者之后断续服药至 2011 年 5 月,其间曾出现过头晕、怕热等症,调整药物后都得到缓解。其气喘痰黏、胸闷心悸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反复。

按语:

本案患者高年气喘,肺肾俱虚,气阴两亏,故初诊采用大剂生脉饮合玄参润痰汤加减治疗,服药后即见效果。二诊加入熟地黄,此玄参润痰汤本有之药,加入后又有两仪膏之义。药后症状逐渐减轻,痰量大减。四诊改用两仪膏、参蛤散合六味地黄汤义,用其三补而不用三泻,因患者津液不足故也,用药后症状进一步减轻。

此案值得注意者有三:①地冬治喘,一箭双雕。地冬辈治疗此等喘证,一者补益,二者化痰,不可因其痰多而畏用之。畏用者,不明痰之有燥者也。②治疗喘证,人参、西洋参、熟地黄、五味子、党参等药物应采用较大剂量方效。③要注意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调整用药及药物剂量。如初诊用人参、西洋参,各用 6g;四诊时气虚有所好转,而阴虚更明显,则人参剂量减少而西洋参剂量增加;六诊时更是如此,剂量又进一步调整,务使药证丝丝入扣,此医者用心之所在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