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已“电力不足”?

3月13日,“三电一兽”中的怪兽充电被传冲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并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募资额为3亿美元。

早些年间,共享经济或许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概念会被一块小小的充电宝给盘活,随着形形色色的共享项目相继跌落神坛,这片市场实际已然濒临崩塌。但令人惊讶的是,共享充电宝这个曾经让王思聪当众立下“吃翔”flag的生意竟能再次引发资本关注。

不止是怪兽充电,由于这次被传IPO,整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共享充电宝市场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预计在2021年达到160.7亿元,而且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环顾四周人流密集的商圈与街道,共享充电宝的影子无处不在,尤其在公众与手机突破零距离的当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前共享充电宝在商场与餐饮场景的渗透率高达61%与55%,机场与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地区的渗透率同样不可小觑。

这种基于外部环境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显然是共享类项目生存的最大依仗,但有意思的是,共享宝明明还活着,为什么在绝大多数的用户心里却已经死了?

热闹背后,无尽“悲凉”?

“对于很多习惯性出差的人来讲,街头触手可及的充电宝是日常工作中的刚需,但这个刚需往往会沦为用户想甩都甩不掉的“烫手山芋!”在听到怪兽充电即将上市的消息,医药销售晓琳无奈的表示。

2020年元旦前夕,奔波在青岛出差的晓琳在回临沂之前临时起意与同事看了场电影,九点二十的场,进场前在影院柜台旁边的充电仓前扫了一个充电宝。电影结束后打算还的时候却发现一楼的充电仓已经被工作人员收走,为了归还充电宝,晓琳只能按照小程序导航其他门店。

但麻烦却恰恰在这个时候接踵而至,小程序中推荐的所有附近可归还门店要么已经打烊关门,要么是充电仓没有空位,唯一一个显示24小时营业的足浴店也早就人去楼空,等到终于在一家咖啡店找到空位,但晓琳也因此错过了末班地铁。

图片锦鲤财经经受访者授权发布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营销策略,但这实在太过分了!我已经带回家好几个充电宝了,电影院明明还在营业,为什么要将充电仓收走?导航还不合理,这未免吃相太难看。”无独有偶,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疯狂吐槽共享充电宝归还问题的帖子数不胜数。

《中国消费报》曾经在早中晚等不同时间段对附近某充电宝网店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附近共18个网点商家设备租还信息,与真实情况相吻合的只有5家,不符合率高达72%。而归还成功之后,系统发生故障胡乱扣费的事例也不在少数,在黑猫搜索平台上,仅是小电科技的投诉就高达8451条,其中“归还难”“乱收费”等问题高居投诉榜首。

这不仅仅是一场用户舆论运动,正如晓琳所说,共享充电宝的吃相过于难看,有关盈利与伪概念的争议市场反反复复提了有近三年时间,直到目前都未有明确的定论。2018年,街

电率先宣布盈利,紧接着小电、来电和怪兽也纷纷传来利好的消息。

尽管随着5G时代的来临,各种杀时间的娱乐性软件也将公众对手机电量的焦虑无限放大,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本该迎来增长爆发期,可是,共享充电宝的生存现状并不如对外宣扬得那么光鲜。除了归还难的问题,不断涨价也备受诟病,有媒体统计过,近年来的共享充电宝价格暴涨了400%。

根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已基本饱和,即便是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但行业的增速明显有所下滑,约从每年100%的增速区间回落至50%到80%左右。

表面看来,共享充电宝正在借助碎片化的消费场景与外部需求一点点渗透到基本生活领域,但这背后潜藏着一个事实却远非如此,反而在热闹中有落入下风的趋势。

厮斗、转行、接烂广……共享充电宝像棵草

2018年,一则来电创始人袁炳松在长沙某餐厅顺走公关区域街电充电宝机柜的监控视频将行业之间的厮斗闹剧袒露无疑。

这并不是共享充电宝暴露在公众视线里的唯一一次硬核闹剧,同样在2018年,西安同一商场内的小电机器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次爆炸,这背后恶意竞争的人为因素极大。共享充电宝占据街头巷尾,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个领域天然受就近地域限制,品牌的用户粘性几乎等于零。

这是否会加剧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洗牌期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的是,三电一兽围绕市场所制造的争地盘大战始终未有停歇。据悉,在入驻商家之前,多数品牌会与商家签订排他合同,但这也不能阻止一个商场前台出现四家充电宝的现象。

抢市场、多占地,这是共享类项目诞生时的主要进展方式,而市场拿捏住品牌背后的资本与迫切的心后,一向不缺流量的商圈点位便手握极高的话语权,消费场景的入场费一再水涨船高。在脉脉职言区,有人爆出怪兽充电在2019年的入场费数据,仅武汉威尼斯水世界的入场费就高达140万。某充电宝品牌与一家大型酒吧连锁集团签署三年排他合作协议,成交价高达2000万元。

共享充电宝的技术门槛虽然不高,但新入场的玩家想要在星罗棋布的商圈中分一杯羹也是颇有难度。有数据显示,小电和怪兽均宣称已覆盖超过1600座城市,街电则对外公布其城市覆盖率达95%,来电也达到了90%。

入场费一涨再涨,随之而来的是单一盈利模式所造成的利润困局,据悉,截止2020年,怪兽充电宝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榜首,但租赁收入为27亿,约占总收入的96.5%,尽管频繁强调实现营收,怪兽充电宝的净利润却在持续下滑。

就目前看来,实现多元化变现的思维正逐渐渗透到共享充电宝这个闷声发财的领域,比起其他共享项目,这个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严苛条件。以来电为例,来电最备受诟病的便是无底线的广告业务。

翻看来电的官方服务账号,诸如富婆与保安、总裁与豪门等打着色情擦边球的网文推送广告屡见不鲜,各种不知名的微商类护肤品也在这个共享充电宝的账号中层出不穷。在共享经济浪潮退却的今天,充电宝给人的感觉无外乎是剩余价值不高,即便身边比比皆是,其存在感却微乎其微。

共享充电宝在气势上或已蓄势待发,可其营收能力似乎无法跟上行业急速扩张的步伐,以至于不少品牌都在试水其他行业。2019年,电子烟站在风口上疯狂收割红利的档口,多家共享充电宝也纷纷踏足电子烟线下销售渠道。“并不是完全退出行业,只是需要靠其他方式活着。”一位共享充电宝的从业人员如是说。

属于共享充电宝的时代去哪了?

冲刺IPO显然不是共享充电宝崛起的节点,眼看5G的加速氛围正浓,充电业务一片叫好,但殊不知行业内一丝寒意已经上头。

公众的电量焦虑还在持续增长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到2019年,移动互联网端用户的人均月度使用时长从73.8小时增长至的87.3小时,但与之相反的是,手机的续航能力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有数据统计过,对当前市面上的52款热门机型进行测评,普遍在5个小时的重度使用后平均电量仅为33%。表面来看,共享充电宝触达用户的频率应是不可小觑的,但真实情况却未必如此。

与其他行业不同,共享类项目自进入我们视线的那一刻起便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可言,充电宝也不例外。技术从来都能重塑一个行业,不仅表现在能促使其市场前景与结构发生改变,也能从根本上挽救一家公司。至少从现有存活下来的共享充电宝品牌来看,怪兽充电牵手紫米科技,小电与飞毛腿、比亚迪都有合作。

但合作毕竟只是合作,共享充电宝技术的落后,直观表现在专利技术的缺失上,艾瑞数据有一组资料显示,2019年有关共享充电宝的纠纷案件的裁判文书共有40份,涉及专利技术的纠纷却寥寥无几。

曾几何时,共享充电宝赛道已经与主流充电赛道拉开了一段难以弥补的距离,这其中快充技术首当其冲,成为共享充电宝未来前路上最大的阻碍之一。

2020年7月份,OPPO和VIVO相继发布了自己的125W和120W超级快充技术,这从某种角度开启手机充电新效率的征程,超100瓦逐渐成了充电时代的标配。如果快充打破了时间膈膜,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挤压共享充电宝的生存空间。

有意思的是,除了安卓手机,电池性能被多番吐槽的苹果也在大幅度提升充电效率。曾有调查显示,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安卓用户与苹果用户比例约是1比4,甚至一度将苹果用户群体与整个行业规模相挂钩,但从iPhone12 Pro上市伊始,苹果也开始将快充作为关键卖点。

2018年,武汉便投放了一批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慧路灯,2020年11月汉口江汉路步行街出现了60多个可充电路灯,一台安卓手机20分钟即可充到70%至80%。这些充电技术的出现本意显然不是为了争夺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份额,但在充电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共享充电宝未来的日子明显不会好过。

属于共享充电宝的时代并不是没有到来,而是早已逝去。

锦鲤财经,深度有趣好运气,公众号:jinlifin。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