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战败背后的几个事实,你可能不知道

“四万万人齐下泪,去年今日割台湾。”熟悉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开启近代社会以来,我国曾和日本有了两次大范围的冲突。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而另外一次就是抗日战争。不过这两种战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日本率先发起的侵略性战争。其中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清光绪年间。在清光绪20年,由于这一年是甲午年,因此被称为甲午战争。而且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一样,也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整战争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战况延续了九个月之久。但最终,这场甲午战争却以失败告终。

在甲午海战失败以后,清朝不仅为日本割地赔款,而且还被其他列强虎视眈眈,最终掀起了一场刮分的狂潮。在之后,我国与侵略者日本还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得条约《马关条约》,并在条约中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那就悲愤诗。

不过这场战争也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民众开始大范围的觉醒。当时整个境内救亡图存的的民族运动十分高涨,而这场战争也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先决条件。

但有关1895年的这场战争,一直被人们议论纷纷,而这场战争背后的真相,远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如果不说出来,估计你可能永远不知道。

第一个真相,北洋水师贪污腐败其实是污名。在1894年9月12日,距离日本宣战还有几天的时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赫然发现,这些战舰所用的燃煤竟然是劣质煤。这让他急火攻心,数次申请拨一些优质煤炭,但是当时由于整个朝廷腐败至极,他未能收到这些优质煤。这些优质煤炭早已经过层层盘剥被上级官僚给贪污下来。因此,即便北洋水师作战能力再强,面对着这些劣质燃料,他们也无能为力。

而当时,朝廷批评北洋水师往炮弹里填沙子,更这是一种无稽之谈。因为当时这些水师用的穿甲弹,本就是需要用砂石填充。因此,北洋水师成了“背锅侠”,这支水师的覆灭,说白了和朝廷的腐败和泼脏水有关。

第二个真相,北洋水师实力亚洲第一的传言也是假的。洋务运动开展以来,北洋水师逐渐发展成了吨位33350吨,舰艇34搜的亚洲第一水师。但是,在这里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的日本水师也发展十分迅猛,在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也就是1893年,日本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达到了61373吨,而且日本总共的战舰已经达到了45艘。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吨位来看,日本海军远远实力强于北洋水师。

第三个真相是,日本靠全国性征款打赢战争也是一种假消息。而真相是,在这次战争中日本国民捐款的份额只占到了1.3%。而整个战争的军费则为1.17亿日元。很显然,其他的98.7%的军费其实都是靠发行国债获得的收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靠全国性捐款打仗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实力应该非常弱小,更不可能打赢战争。

第四个真相就是,日本把《马关条约》的赔款用在教育上也是一种误传。据日本的《日清战争》记载,日本对于这笔财产有了明确的划分,其中85%都运作军费,5.5%则是战争分红。

第五个真相是,其他水师见死不救也是一个谣传。因为真实情况是除了北洋水师以外,还有南洋、福、和广东三区水师。但是,福建和广东水师早已经在中法战争和其他战役中消耗了很大的元气,实力远远不及北洋水师,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南洋水师也没有一支可以远洋航行的战舰。在这种物质条件的限制下,这三支水师即便是想救援,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甲午战争让李鸿章多年的心血于一旦毁灭,他也成为晚晴最大的背锅侠。而北洋水师的覆灭和甲午战争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北洋水师实力不行,但是真实的原因是顽固派过于强大,朝廷上人心早就涣散,没有一个强悍的凝聚力。此外,朝廷的腐败也是一大重要因素。在这种历史因素的层层制约下,李鸿章等洋务派即使将北洋水师训练成世界一流水师,也逃不出战败的事实。

参考资料:《清史稿》、《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