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之四种

春暖花开的时节,桃花、杏花、梨花、李花是再平常不过的。古人说:桃李满天下。

她们不似牡丹,长于庭园,另众人观赏;也不似杜鹃生于山野,孤芳暄妍。桃、杏、梨、李,不过是四种寻常水果的花卉,郊外、城中随处可见。花色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远不如牡丹、杜鹃娇艳。

正因为普通,所以桃花岛、杏花村这样的地名随处可见,像春桃、杏花、梨花,在乡野之间也是很寻常的女子的名字。孔子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之时,想必路边开遍的,多是桃、杏、梨、李之花吧。

桃花似乎是最早进入诗人笔下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有了关于桃花的诗句。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华如桃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等。

桃花有白色、粉红、红色等颜色,有复瓣、重瓣,花核呈球形。桃花盛开之时,繁花满树,仿佛人面红润娇媚。《诗经》中以桃花起兴,正是应了桃花的媚与繁。

《诗经》中梅花也经常被用来起兴。梅花以雅、疏取胜,因此自古以来,梅花比桃花更有资格进入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自“桃之夭夭”之后,桃花似乎不再登入大雅之堂。不过,桃花自有处江湖之远的魅力。桃花潭、桃花源、桃花岛,文人隐士、江湖侠客的身边,总是少不了桃花的陪伴。

桃花的媚,更多的用来比喻美女,如:桃花眼、桃花腮、人面桃花。花中用来形容美女面容的形容词,大概没有能超过桃花的。

杏花和桃花都是古老的物种。中古之前,杏花给人以郑重的印象。当下人们最关注的教育、医疗,在古代都被称为“杏坛”、“杏林”。孔子在杏坛之上教授弟子,删定诗书,对身旁的杏花竟没有一点关注,《诗经》里没有提到过一次杏花。南朝庾信的《小园赋》里桃花、梨花、李花都写到了,就是没有提到杏花。

唐宋以后,诗、词、曲兴盛,杏花独以妖艳之姿,逐渐被文人雅士所喜爱。杏花开于早春二月,百花尚在萌发之时,杏花最早感受春天的气息。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上途中见到萧瑟原野中杏花独放,为杏花写下了“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的素描。

杏花的开放时,先花后叶,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团团簇簇比桃花更为秾艳。宋人的诗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花为早春平添了几分妖娆。

桃花“媚”,杏花“妖”。十二花神中,杨玉环作为二月杏花神主,和杨氏先后嫁给寿王、玄宗父子,“红杏出墙”有关。西游记中荆棘岭的杏仙,用歌舞诗酒的招数,引诱唐僧。一曲“雨润红姿娇且嫩”,道出了杏花的妖娆。

杏花可以为宋词增添婉约之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是春天的物候象征。杏花春雨江南,已经是江南春天的标志。

北方的春天也少不了杏花。民国初年,名士黄秋岳游北京阳台山赏杏花,写下“繁枝犹待后游人”的诗句。

“日边红杏倚云栽”,杏花后来居上,当春独占鳌头,竟比桃花更多几分风流、蕴藉。

梨花没有桃花的媚,杏花的妖。虽然是山野之花,梨花却多了几分贵气。“梨花院落溶溶月”,正是贵族之家的典范。

梨花的花瓣是纯白色的,不像桃花、杏花的花瓣有粉、有红。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是形容梨花雪白的经典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用梨花的白,衬托海棠的红。《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操百万军中,一杆长枪,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白袍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金代女将杨妙真,自称“一杆梨花枪,天下无敌”。古有樊梨花,近代有铁梨花,梨花自有其英武之气。

唐代有“梨园”,唐明皇被尊为“梨园教主”。梨花自有梨花的妩媚。“梨花一枝春带雨”、“雨打梨花深闭门”。杏花开于初春,细雨润花,才有“雨润红姿”;梨花开于仲春,雨打梨花,怜香惜玉之情,溢于言表。

桃、杏、梨、李中,李花是最缺乏存在感的。很多人甚至连李花和梨花都分辨不清。诗人们,总把李花当成桃花的侍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桃榹李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仿佛李花离不开桃花,没有自己的个性。

王安石写李花:朝摘桃花破红颚,莫摘李花繁满枝。杨万里写到:李花全落杏花开。可怜的李花,在诗人的笔下,总是为她人做嫁衣。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今天是清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看来我杏花又要比众花高出一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