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乐添 || 千年古镇见证人——联魁塔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新登”活动优秀作品
千年古镇见证人——联魁塔
新登镇小 五(4)班 袁乐添
你知道吗,在千年古镇新登,有一座古塔,他巍然屹立于城南的贤明山上,像一位老人一样默默地见证了千年古镇的历史沧桑——他就是联魁塔!
他始建于在明朝的历万年间,又曾在清朝的道光年间重建过一次,就这一点看来,他的历史非常悠久。
这座历经300多年的古塔全都由青石造成,在外表跟本看不到一丁点的木质材料。他塔身完整,为六面九层文曲星塔,塔高七丈,在东西两面各开一门,每层间隔之间,都有约二尺的宽屋檐状的石板伸出塔身,以免雨水流进塔内,再加上是青石制成,他经得住风吹雨打。据考证,在新登的贤明山周边还有两座古塔,形成了“一镇三塔”的景观,但那两座塔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已经毁灭了。
联魁塔属于文昌星塔,无需供奉舍利——这是他与佛塔的不同之处,另外,他不会像佛塔那样修建地宫,只是非常单纯的分成几部分:塔基、基座、塔身以及整座塔最美观的一部分——塔刹。联魁塔的塔刹在刹座上贯有以巨大的宝顶,作葫芦形,全由石板扣砌而成,覆压在塔顶上。塔顶砌作忍冬花叶形座,以承托刹身。刹身也是由圆环形相轮石柱制成,并与刹顶连成一柱,呈尖顶,与整座文塔连为一体,远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联魁塔整修后,又历经历咸丰兵燹之灾、以及民国末期的解放战争,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古塔显得满目沧痍,外表有很多地方的石条歪斜得凹凸不平,塔内的螺旋形石阶仅剩破损的一层幸存。在十年浩劫初期,联魁塔居然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为惊险的一刻:有人为了实现彻底“破四旧”,居然抱着炸药包来到联魁塔边,打算把整座塔来个天翻地覆。幸运的是,山下的居民听说后,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上山与那人抗议,联魁塔才得以幸存。
上世纪八十年代,联魁塔被列为富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有关部门对联魁塔进行按原样全面整修,塔体的门面平整了,塔顶还安装了避雷针,整座塔的菱角边都用灯光配置好,使他更加坚固,更加美观。
相传,晚唐诗人罗隐就出生在新登的双江村,到他上学年纪时,他就得到葛溪对岸的贤明山下的舒啸学堂去读书。但当时溪上没有桥,他怎么过去呢?哈哈,不用怕,他是金口玉言,当他说出要过河时,河里就有一块房子那么大的石头浮了起来,给他当桥过河,每天都是如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叫“浮石潭”,据爷爷说,他小时候也看到过这块大石头哩!可惜的是,后来为了修建公路,这块石头就被厚厚的泥土埋在了地下,“浮石潭”也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这位大诗人也跟贤明山有着关系呢!正是因为新登晚唐出了这么一位大诗人,后世新登一直是一个文风浓厚、耕读传家的地方,宋朝有诗人许广渊,明朝嘉靖年间有工部侍郎方廉等一大批名人雅士,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却很少有人能登进士第,这对于好学的新城学子来说,可谓非常失意。有人认为是新登“双溪”葛溪、松溪冲走了新城的文风,当时的县令和乡绅们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在贤明山顶建塔,以求此塔镇住文风,助佑新城学子能联翩中魁登科,于是古塔的名字就诞生了。或许联魁塔是寄托了新城学子的美好愿望,自那以后,新登果然出了许多名人:如清朝山海关总兵袁雨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廷儒、周廷冲、“蚯蚓博士”陈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中国亲子音乐教父叶圣陶等人物……这似乎在展示着联魁塔的神奇……
联魁塔,是我们新登镇珍贵的文物,也是新登镇数千年历史的见证人。现在,政府修整后的贤明塔,在夜晚华光四射,显得更加古朴美丽,变成了新登的一处靓丽景观。
(本文为富阳文保单位征文获奖作品)
袁乐添
袁乐添,12岁,新登镇中心小学福光校区五(4)班副中队长,爱好阅读与写作,徜徉于名家名篇,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喜欢动手写写画画,为柯南道尔、江户乱川步的侦探推理小说而痴迷,又热衷于动漫特摄片,梦想着能把侦探推理与特摄技术完美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