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1)!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2)大哉!礼仪(3)三百,威仪(4)三千。待其人(5)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6),至道不凝焉(7)。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8),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9)。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10)。《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1)其此之谓与?

【注释】
  (1)洋洋:盛大,浩翰无边。(2)优忧:充足有余,(3)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4)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5)其人:指圣人。(6)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苟,如果。(7)凝聚,引申为成功。(8)问学:询问,学习。(9)倍:通”背”,背弃,背叛。(10)容:容身,指保全自己。(11)“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人雅.烝民》,哲,智慧,指通达事理。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读解】
  这一章在继续盛赞圣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修养德行以适应圣人之道的问题。因为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所以君于应该“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朱熹认为,这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最得圣贤精神,要求学者尽心尽意研习。其实,五句所论不外乎尊崇道德修养和追求知识学问这两个方面,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德育”和“智育”的问题,“又红又专”的问题。我们今天实施的教育方针,也不外乎是在这两方面之外加上“体育”一项。其性质内涵自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其入手的途径却是相通的。
   有了德、智两方面的修养,是不是就可以通行无阻地实现圣人之道了呢?问题当然不是如此简单。修养是主观方面的准备,而实现圣人之道还有赖于客观现实方面的条件。客观现实条件具备当然就可以大行其道,客观现实条件不具备又应该怎样做呢?这就需要“居上下骄,为下不倍”,身居高位不骄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气概。至于“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的态度,则是与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一脉相承的,都是对于现实政治的一种处置,一种适应。反过来说,也就是一种安身立命,进退仕途的艺术,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当然,说者容易做者难,看似平淡却艰辛,要做到明哲保身,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要协“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自非贤达,孰能兼之?”(《杜佑致仕制》)宋代陆游更是直截了当地感叹道:“信乎明哲保身之难也!”(《跋范文正公书》)
   明哲保身,方能进退自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当然与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桂起”的“自由主义表现”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们切莫把它混为一谈。 [下一章>>]

(0)

相关推荐

  • #学国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二)》

    ​​#学国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二)>--君子修道五法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

  • 中庸原文译文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赋予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为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气,能调整自己的太过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七章,讲学习圣人之道,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对圣人之道的赞美."大哉圣人之道!洋洋 ...

  • 儒家思想精华辑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大人之学的宗旨,在于张扬内心的光明品性,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于使人自我求新,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更新自我:在于使人达到最完 ...

  • 《中庸》天生我材必有用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笃(3)焉.故栽者培之( ...

  • 《中庸》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 ...

  • 《中庸》圣人的伟大之处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仲尼祖述(1)尧舜,宪章(2)文武,上律天时,下袭(3)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4),辟如四时之错行(5),如日月之代明(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 ...

  • 《中庸》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天下有三重蔫(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2),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蔫者(3),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4),建诸天地而不悖 ...

  • 《中庸》真诚是没有止息的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故至诚无息(1),不息则久,久则征(2),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3).如此者,不见而章(4) ...

  • 《中庸》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诚者,自成也(1):而道,自道也(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3),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4)之宜 ...

  • 《中庸》国家兴亡,必有征兆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1).国家将兴,必有帧祥(2):国家将亡,必有妖孽(3).见乎起蓍龟(4),动乎四体(5).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6). [注释] (1)前 ...

  • 《中庸》从一个方面下功夫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2),形则著(3),著则明(4),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5).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 (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 ...

  • 《中庸》至诚可参天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2):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3). [注释] (1)尽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