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究竟为何要焚书坑儒?背后的主谋并非秦始皇,而是此人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嬴政下诏焚毁除官藏以外的所有《诗》《书》等诸子百家著作。

次年,嬴政又在都城咸阳郊外坑杀了460余名儒生和百家士子,并昭告天下。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自儒家掌握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以后,这件事被广泛诟病,使得秦始皇成为暴君的典型代表。

然而,在儒家成为国家思想之前,司马迁的《史记》中详细叙述了这件事的始末,使得我们有机会窥见这件事背后的真相。

01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场宴会。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他的第四次巡游,回到了首都咸阳。次年,嬴政在咸阳宫设置酒宴,宴请百官。

中国的饭桌文化大约在先秦时候就已经兴起,自然有人会抓住这个机会,比如仆射周青臣。

周青臣率领属下的博士官70余人,对始皇帝的一统大业、郡县制度等等,夸了个遍,嬴政面露喜色。

然而,正当嬴政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马屁声中不能自拔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大声响了起来。

“当初周王朝分封子弟功臣,辅弼王室,所以立国1000余年。而现在陛下一统宇内,但您的兄弟子侄却只是普通人,无权无势,如有田常、六卿这样的野心之辈,谁来保卫皇室呢?

周青臣等人明知分封郡县是错的,不但不劝谏,还乱拍马屁,简直是对国家不忠。”

嬴政瞄了一眼这个叫淳于越的博士,压

抑住了内心的不快,宣布将这件事情下廷议。然而,

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料到,这次廷议最终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

完成这个转变的主要推手,是丞相李斯。

“五帝各自制度并不相同,夏商周也并未沿袭前代制度。并不是说他们要故意与前朝相反,而是说明,伟大的王朝制定政策时总是因时而异。

周的分封导致诸侯并起,天下分裂。如今皇帝陛下好不容易一统宇内,境内令行禁止,我们难道还要学习三代的制度,回到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吗?

李斯慢条斯理的站起身来,而这番雄辩让这些想要恢复分封的博士们不得不噤声。

“启禀陛下,天下之所以纷乱数百年,正是因为这些夸夸其谈的士子们惑乱人心,用讽刺国君来建立他们自己的威望。

现在皇帝陛下唯我独尊,如果不对这种现象加以抑制的话,恐怕有损您的威望,而他们则自下而上结党威胁帝国的统治。

因此,臣建议,除了官藏图书,应该将民间所有的诸子百家书籍一律焚毁,并严厉惩罚那些私自收藏和学习百家典籍者。

这样就能禁止诸子言论观点的传播,而只允许官方法令的传播和推广,而想要学习法令的人,应该以官吏为师。”

李斯的这一番话,瞬间将这场由分封制引起的政见争议,很巧妙地升级成了思想和文化之争,在淳于越身上打上了一个思想阴谋者的烙印。

当听到“主势降乎上,而党羽成乎下”这句话的时候,嬴政明显已经变了脸色。于是,李斯的建议得到采纳,”焚书“开始了。

这场本来只是各抒己见的廷议,却在李斯的推动下,变成了一场针对儒家和诸子百家言论的集体封杀和文化思想界的政治迫害。

那么,为何嬴政会被李斯牵着鼻子走,将这场廷议升级为一场政治迫害呢?

02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早在这次廷议之前,对于分封还是郡县的讨论早已进行过一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嬴政刚刚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便在御前召开了一次大的廷议。

便是在这次廷议上,嬴政确定了自己的尊号“皇帝”。同样是在这次廷议上,丞相王绾提出分封诸侯的建议。

彼时担任廷尉的李斯,便大力反对分封,并建议帝国全盘采用郡县制。嬴政态度鲜明的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在不久之后,让李斯代替王绾成为丞相。

换句话说,关于分封还是郡县,嬴政的态度很明确:我要的就是郡县制,而不是导致天下战乱不已的分封制。

如此一来,上文中淳于越的发言便显出了一丝不一般的味道。

领导已经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倾向,这个愣头青为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表相反的观点,并请求领导听从呢?

是的,这背后是不是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阴谋呢?

淳于越是不是有阴谋不得而知,但李斯之所以能够将这次廷议转化为一场政治迫害,正是抓住了嬴政的这一心理。

本来就不舒服的嬴政,在得到李斯的那一番话的提醒之下猛然意识到,儒生们在此时旧事重提,将我已经否定的议案摆到桌面上,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阴谋呢,是不是真的想要颠覆帝国的统治呢?

一旦怀疑的种子在嬴政的心中生根发芽,谁也不知道会酿成什么样的果实。

果然,这场政治迫害并没有结束。

第二年,为嬴政寻找长生不老仙药的儒生又逃跑了,嬴政大为恼怒,直接下令查问儒生,并因此坑杀了儒生460余人。

这便是“坑儒”事件。

嬴政杀他们的理由是,上次焚了他们的书,他们竟然还敢妖言惑众,诽谤我的统治。

没有李斯给秦始皇种下的怀疑的种子,这次处置或许不会如此决绝。

而这次,嬴政似乎的确做得很过分,连他自己的长子扶苏也跪在他面前苦苦哀求。而暴怒之下的嬴政,直接将扶苏发配上郡,监蒙恬军。

对于扶苏的处置历来众说纷纭,而我们从焚书的角度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连扶苏都为他们说话?是不是他们真的要威胁帝国的统治,甚至说扶苏是否也参与到了其中?

所以,扶苏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作为焚书坑儒事件背后最大的推手,丞相李斯在秦始皇后期大权独揽,成为帝国炙手可热的权臣

然而,李斯却因此和扶苏势不两立,并在后来的沙丘之变中不得不矫诏立君,则是这场阴谋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那么,已经身为帝国丞相的李斯,为何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策动一场巨大的焚书坑儒事件呢?

03

李斯,楚国上蔡人,早年身为小吏,而迎来人生转折点是在他投入荀子门下之后。

在儒家掌握了话语权之后,一直将荀子列为仅次于孔孟的儒家第三代掌门人。但事实上,作为战国后期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体系中虽然包含了一部分儒家思想,但很多观点却与孔孟相左。

荀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刑名、礼乐、王霸、天道等等内容。简而言之,荀子以法家和儒家为主,将诸子思想进行了融合,取其最为经世致用的部分,自成一脉。

事实上,从战国中后期开始,诸子百家就向着经世致用、天下一统的方向进行融合,而以荀子为其最杰出的代表。在当时,这被称之为帝王之学。

而李斯和韩非,就是帝王之学最杰出的两位学生。

事实上,与其说是儒家体系,帝王之学的核心之一便是崇尚君主强权,这似乎更加接近于法家的主张,所以李斯韩非二人都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青睐。

而虽然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尊崇法家,但在法家体系之下,并不排斥儒家等显学作为帝国治理地方的手段。

即使在极端崇法的秦始皇时期,嬴政仍然十分注意笼络儒家,在其第二次东巡途中,就曾令儒生“刻石颂德”,其智囊团博士团队中也不乏诸子百家的士子。

而这,就是李斯冒险发动这场阴谋的根本原因。

从李斯可以陷害同门师弟韩非来看,李斯并不是一个宽仁的政治家,而大权在握的李斯,梦想着自己的帝王之学、法家思想能够成为帝国唯一的官方思想。

所以,李斯不断的劝说秦始皇崇法而抑诸子百家,这与本就被法家思想深深吸引的秦始皇不谋而合。于是,李斯很快就从客卿升到了廷尉,而后又高升至丞相。

与此同时,史载,秦始皇一统之后,“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淳于越之所以执着于劝说嬴政分封恐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一场儒家思想的垂死挣扎。

而当淳于越发表了他的分封制言论之后,早已知道嬴政心有所属的李斯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个彻底断绝诸子百家之学的传播,让自己的法家之学垄断帝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好机会。

于是,李斯刻意将淳于越的发言指向了结党营私、颠覆帝国统治的阴谋,而本就有所怀疑的嬴政也真的完全听从了李斯的意见。

于是,伴随着帝国以法家为唯一指导思想,嬴政对儒家的不信任与日俱增,焚书坑儒这场针对思想文化界的政治迫害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子彧

(0)

相关推荐

  • 秦始皇:开天辟地,千古一帝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秦始皇:开天辟地,千古一帝 作者: 张佳 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千古一帝--始皇嬴政,在他三十九岁这年,攀上了事业的巅峰!"秦王扫六合,虎 ...

  • 历史上关于《焚书坑儒》的各家报道

    喜欢读书,思考的人,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杂谈与时评 一:秦朝官方报:<大秦日报> 始皇三十六年,特约记者赵高报道: 在伟大的始皇陛下卓越领导下,经过十几年在军事上.经济上以及外交等各方面 ...

  • 《大秦赋》大结局:用一个大大的彩字,痛击2000多年来的指责

    <大秦赋>终于迎来了大结局,正如吕不韦死之前的回忆一样,看完<大秦赋>之后,回忆起种种内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再算上<大秦帝国>前面几部的内容,昭烈君作为一个历 ...

  • 是因为早死了半个时辰吗?究竟谁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陈胜.吴广,赵高--谁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大秦帝国为何二世而亡?聂作平先生以较为轻松的笔调对这一沉重的话题作出了解答:"问题就出在秦始皇早死了那么半个时辰"(<谁是大秦帝国 ...

  • 大秦帝国(三)

    秦国起源于秦邑,属于当时核心政权的偏远地区.中原列国的天朝上国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对于这个边陲小国的歧视和封杀使秦国数百年来与戎狄各部争斗不休.这种血与刀的历练为秦国未来的强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年历经 ...

  • 大秦帝国(二)——奋进

    非子获封秦邑,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之君,号称"秦嬴"或"嬴秦". 祖孙三代‬血战‬西戎‬ 约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失传继位,史称"秦侯" ...

  • 大秦帝国凭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功...

    大秦帝国凭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功崛起的秘诀其实靠得是一个机制,让秦军战斗力大增! 商鞅变法里最核心的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度,秦国要用军功来论出身.最后也是因为这个制度让秦国最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

  • 大秦帝国(一)——起源

    秦以"嬴"为姓,"嬴"姓为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属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 ...

  • 大秦帝国历代国君秦国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昏君...

    大秦帝国历代国君 秦国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昏君,这是秦国能笑到最后并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大秦帝国留给华夏的三大水利工程,两项入选世界遗产,这个最伟大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都江堰,一座闻名世界的伟大水利工程,正是它的建成让四川盆地真正意义上成了天府之国.都江堰设计精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两千二百七十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和防洪作用,保证 ...

  • 周孝王的一笔交易,成就了后来的大秦帝国|史记周次元034

    关于篡位之君周孝王姬辟方还是另外一个故事,是记在后来的<秦本纪>里.这是一笔私下里的交易,按规矩不应该那么办. 不过,周孝王姬辟方本来就不是一个讲规矩的人.同时,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在他背后 ...

  • 秦始皇为何不能了解大秦帝国的危机?

    对酒要当歌 昨天 19:58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很快,一度强大的大秦帝国,很快瓦解,除了后继的胡高体制要负直接责任外,秦始皇也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如果秦始皇在世时期秦国没有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