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问曰:病有霍乱①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注释】
①霍乱:病名,形容病势急而变化快,挥霍之间便致撩乱,因而名为霍乱。

【译文】
问:什么叫霍乱?答:呕吐与腹泻并作,病势急骤,倾刻间有挥霍撩乱之势的,即所谓的霍乱。

【评析】
本条讲霍乱的症候特点。

【原文】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译文】
问: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上吐下泻的,这是什么病?答:这名叫霍乱。霍乱自以吐泻为主症,又有吐泻止后,再次发热的。

【评析】
本条讲霍乱另一症型为吐泻兼表,或里和表复病。

【原文】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①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注释】
①亡血:这里作亡津液解。

【译文】
恶寒脉微而又下利,恶寒脉微依然,而下利停止,这是津液涸竭,宜用四逆加人参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霍乱阳虚液亡的症治。
霍乱恶寒脉微下利,是阴盛阳虚,必阳气回复,利始得止,今无阳复脉症,却见利止,这是津液涸竭,无物可下。此时不但阳虚,而且液竭,非四逆汤所能胜任,所以宜用四逆加人参汤回阳益阴。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译文】
霍乱病,吐泻,头痛发热,身疼痛,为霍乱表里同病,若表热较甚而想喝水的,主治宜用五苓散;若中焦寒湿偏盛而不想喝水的,主治宜用理中丸。

【评析】
本条讲霍乱表里同病的辨治。
霍乱病以吐利为主症,本条未提吐利,属于省文。既有吐利,又有头痛发热,身体疼痛,是表里症同具。一般应表里同治,但霍乱以里症为主,就不能囿于常规,当综合表里寒热的整个情况,立法选方。热多欲饮水的,治宜五苓散温阳运脾化气和表;寒多不用水的,治宜理中丸温中祛寒。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两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原文】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①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②之。

【注释】
①消息:斟酌的意思。
②小和:犹微和。

【译文】
呕吐腹泻停止,而身体疼痛仍不解的,是里和表未解,应当斟酌使用解表的方法,可用桂枝汤解肌去风,微微和解表邪。

【评析】
本条讲里和而表未罢的治法。
表里症同具的霍乱病,吐利止而身痛不休,此里和而表未和,当斟酌使用和解肌表的方法,可选用桂枝汤以小和之。所谓“消息”,寓有灵活变通、酌情使用的意思。这仅是举例而言,如见身疼痛而脉沉迟,乃营血耗伤,筋脉失养,就非单用桂枝汤所能胜任,而宜用桂枝新加汤;假如卫外阳虚,又当用桂枝加附子汤了,辨证选方,不拘一格。

【原文】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译文】
呕吐、腹泻交作,而小便又通畅,大汗淋漓,所泻之物完谷不化,体表发热,脉微弱至极、似有似无,即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症,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评析】
本条讲霍乱阴盛格阳的症治。
呕吐下利,津液耗损,小便本该不利,今反而清利,这是元阳大虚,肾气不能固摄的缘故。火不熳土,则下利清谷;卫阳失固,则大汗淋漓;阳气浮越于外故外显假热,里寒太甚而阳气大虚,故脉微欲绝。

【原文】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译文】
吐下虽止,但汗出厥冷,四肢拘挛劲急不解,而且脉微欲绝的,用通脉四逆加猪汁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霍乱阳亡阴竭的症治。
吐已下断,若肢温脉复,则是阳回佳兆;现汗出厥冷依然,四肢拘急不解,而且脉微欲绝,可见不是阳气回复,而是阳亡液竭的危候,故宜急用通脉四逆汤以回阳,加猪胆汁以益阴,且防其格拒。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原文】
吐利发汗,脉平①,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②故也。

【注释】
①脉平:脉象平和。
②谷气:食物之气。

【译文】
呕吐、腹泻、汗出以后,脉搏呈平和之象,还感觉微烦不适的,是病后新虚,脾胃之气尚弱,食物不能消化所致。只要适当节制饮食,则可痊愈。

【评析】
本条说明霍乱初解,病人微烦的原因。
呕吐、腹泻、汗出等症均解,脉亦平和,乃邪去正复的恢复期,只须注意饮食调护,不难完全痊愈。间有发觉微烦不适的,这是病后新虚、不胜谷气的缘故,不是病态,不需治疗。 [下一章>>]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六经病总治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论六经病总治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太阳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主要治法是汗法,因其兼证不同,可兼用下.清.温.补.(至于汗法和其他治法的先后治则关系, 详见 ...

  • ​七、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原文279后段

    ​七.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原文279后段 [郑论] 按大实痛而在太阴,理应大承气汤以逐其邪,于桂枝何取乎*? *此亦太阳之邪,陷于脾而邪实,故表里两解之,亦妙法也(顶批). [阐释] 此条紧接 ...

  • 经方:理中丸(肠胃寒湿,口吐涎沫)

    理中丸[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 ...

  •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 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 ...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 ③心中疼热:胃脘 ...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①,但欲寐②也. [注释] ①脉微细:微是脉的搏动轻微无力,属于阳气衰弱:细是脉的形态细小,属于营血不足. ②但欲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译文]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为脉象微细 ...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 ...

  •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①也. [注释] ①目眩: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译文] 少阳病的主要症候,是口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评析] 本条为少阳病提纲. [原文] 少阳中风①,两耳 ...

  •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法,秋宜下. [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评析] 本条讲适宜用下法的季节. 秋季属燥金司令,其气主降,万物开始渐入收藏之令,人体随着秋令的到来,也相应地起着变化 ...

  • 《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译文] 关脉濡而弱,寸脉反见微,尺脉反见涩 ...

  •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邪气得散,经气得畅,且通津 ...

  • 《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法,春夏宜发汗. [译文] 在春夏季节,适宜发汗,这是使用汗法的一般原则. [评析] 本条讲概言治法运用当结合时令. 春天阳气初升,夏天阳气旺盛.在春夏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应之而浮盛于外,感 ...

  • 《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