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稻盛和夫88年的人生答案,让人醍醐灌顶

李善友的人生答案

李善友教授2020觉性世界里面,在“使命召唤”中讲:“使命就在当下”,他说,你要“无念”地活在当下,然后“等待,等待”,直到使命出现。

然后他在逻辑上严密的一环扣一环的推导,得出人生的意义,就是“临在当下”。

他解释说:临在当下的“无念”,叫“NO Mind”,没有任何念头。

那么,冥想时想啥?他说:“冥想时什么都不想”。

然后他继续从第一性原理推导存在与时间,他得出:“时间不存在”,再推导到人生的意义就在“当下的无念”,叫“临在当下”。

他从逻辑上推导,为了契合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中提出的“当下”,所以推导出这个人生答案。

但是他却无法讲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活在当下,为什么要“无念”,为什么要“no mind”。

“无念”应对传统文化中的“无欲”,初看之下,似乎有道理,但是又因为对大脑原理不了解而出现偏差,因为人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任何“念头”。

传统文化中比如老子与佛陀,他们的“无欲”的核心是为了打掉“为已的念头”而不是“没有念头”,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欲望,但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是不敢强调“不要有欲望的”,因为跟他的人生观相悖,正是这样一个悖谬,导致像李老师这样探索多年的人,也处在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找不到真正的决定点。

稻盛和夫的人生答案

小务虚写过多次稻盛,只有稻盛明确的强调说:“人生,就是要克己利他的”,而且在克己这个点上,稻盛也所谓是极致的,他在60岁时选择出家,正是这个极致的体现,这意味着他敢于放下一切负担。

当然,这是他探寻人生答案的一种极致挑战,并不代表消极的人生观,因为“无为”仅仅指“没有为已的念头”,而不是“消极”。

因此,稻盛说,这辈子,就是用来磨炼灵魂,提升心性的,因此,稻盛在行为与生活上,不断的在践行“没有任何为已的欲望”这个人生指南,纯粹的利他,这个境界才能做到真正的“活在当下”。

因此,所谓的“No mind”, 不是没有任何念头,而是没有任何为已的念头,没有任何为已的欲望,只有纯粹的利他之心,就像老子圣人的无为,像水一样,处众人之所恶,利万物而不争,圣人没有任何私心,只有一颗纯粹的利他之心。

因此,老子的圣人是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正因为圣人没有任何一点为已的私心,因此,他不被任何东西束缚,纯粹的只为产品本身,不为任何结果,最终反而成就圣人的“无不为”。

因此,稻盛不断地在强调你要“克己利他”,但是我们会发现,强调无效,不管你如何学习,你就是学不会“稻盛哲学”,你肯定做不到“克己利他”。

即使我在此处如此明确的告诉你,这就是正确的人生答案,你也一定做不到!

问题到底在哪里?

追问“人生意义”的价值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行尸走肉地活着,而人生最大的祝福是:“追问人生的意义”。

因此,最可怕的,是“不追问”人生的意义,而不是“没有找到人生意义”,只有恐慌到想要寻找人生意义,才最终可能找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清晰的知道人生的意义的,正是因为疑问与不确定性才促使我们去寻找人生意义,而你会发现,你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这个过程,正是人生意义所在。

因为只有追寻人生意义,不想让人生荒废,不想虚度人生,这种最纯粹的发心,就最终可以让你走上最正确的路!

这就是“活着的无意义感”的价值所在,它会迫使我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反思过去,觉察当下,这个过程,正是符合大脑原理的有效反思过程,因为只有这个尺度的追问,人才会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过去的林林总总,这种对过去大信息量的整顿,就可以让我们看明白很多事情的真相。

因此,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探明人生意义的过程里面,当你不断追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路开始越来越正确了!,你的人生开始越来越正确了!

我们不分配目标,我们帮助人们寻找的是内心深处的激情,激情不是目标

老子与佛陀等传统文化的修行都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它们缺乏大脑神经科学的支持,这导致我们在操作层面只要存在一点点偏差,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小务虚自己就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年的弯路。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以及打卡反思,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的,它的核心就是把修行中最重要的点细化到对应的神经元网络上,以有效的形成我们的行为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