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临摹:如何识别一方战国古玺的地域归属
我们临摹古玺已经接近50方,本文发布我们古玺作业的第47-50方。在临摹古玺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识别一方战国古玺的国别,本文同时也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作业
古玺作业的第47方,是这方三晋小玺“长直”:
(长直)
这是一方三晋小玺,印面两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妙趣无穷,至少要理解这三点:1、这是一方方圆并济、方圆对比强烈的古玺,“长”字的方折处理,与“直”字下部的圆转处理,形成突出对比;2、同时,它又是一方对角疏密呼应的古玺,这方玺的斜对角疏密呼应同样精巧;3、三晋小玺的粗边框与文字线条的纤细形成强烈对比(这一点,第18方作业“右司马”已强调过),战国文字不规整,借助粗边框使之显得规整,保证其印章属性。
古玺作业的第48方,是这方齐玺古玺“晏市信玺”:
(晏市信玺)
这是一方齐玺,印面四字,“晏市('貝市’,市的繁文,还写作'土市’)信玺”,晏,可能指晏城,具体在山东齐河县,春秋时为晏婴的食邑。这方玺,玺面文字关系复杂,至少也应理解如下几点:1、玺面文字占地面积的对角呼应,“晏”字的宽大与“鈢”字横向宽大是一组,“市”字与“信”的占地面积小的对角一组;2、“市”、“信”、“鈢”的三字的借边求稳,有了这种借边,并不安稳的三字求得了十足的安稳。3、古玺文字的参差错落(“晏、市、鈢”三字关系处理得非常精巧);
古玺作业的第49方,是这方齐玺“路右攻师”:
(路右攻师)
这是一方齐玺,玺面四字,“路右攻师”,路字“足”与“各”部共享一个“口”。这方玺,至少应当理解如下几点:1、“路”字的横向拉长,起到了团聚玺面四字的作用;2、这是一方没有边框的白文古玺,线条尾端的排齐促成了玺面文字的边界;3、古玺文字的穿插揖让(“路”与“右”的咬合尤其重要)。
古玺作业的第50方,是这方燕玺“可以正下”:
(可以正下)
这是一方燕玺,印面四字,这是古玺里很少出现的具有强烈装饰作用的作品,临摹这样的作品,除了体会古玺文字古朴憨拙的趣味外,还可以开拓眼界,我们把它作为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收尾,算是做个总结,因为这是后世端正类玺印的滥觞。
再说古玺的地域归属如何判定
1、以玺面文字字形及印面样式来判定。我们知道,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各有其特点,甚至有些地域的文字形成了它独特的写法,与其他六国完全不同,那么,当我们遇到某字的独特写法时,就可以断定它的地域归属,比如之前我们说过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字形差别:
(战国文字的字形差异举例)
比如,我们看到“日庚都萃车马”这方印里的“都”和“马”,就可以断定它是一方燕玺。
(燕玺:日庚都萃车马)
再比如,楚国文字中的“大(太)”字写法与其他国家不同,写成“仌”,于是,当我们看到“大府”印的写法后,我们马上就可以断定它是楚玺。
(楚玺:太府)
我们可以汇总具有独特特征的地域文字,加强记忆,当看到这些独特的文字字形时,就可以断定这方玺印的地域归属。
另外,印面样式中,齐玺中,有一种样式,会在印面上下方中间有向外凸出的一小块,其他地区并无此样式,当遇到这种样式的玺印时,一定是齐玺,比如:
(齐玺:阳都邑聚徒盟之玺)
2、以公玺里的官名来判定。战国私玺,样式纷繁芜杂,不易断定地域,而公玺却有迹可循。比如,我们作业中的第31方“湘夌莫嚣”,因为其中的“莫嚣”是楚国特有的官职名,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它一定是楚玺。
(楚玺:湘夌莫嚣)
与“莫嚣”相似的,还有“连尹”,也是楚国特有的官名,那么,“连尹之玺”,就完全可以断定,它也是一方楚玺,虽然它的样式很像秦玺。
(楚玺:连尹之玺)
3、以玺印中出现的地名来判定。公玺中常常出现地名,而这些地名,常常唯一存在于某一地域,通过地名可以很容易断定玺印的地域归属。
(楚玺:郢粟客玺)
比如,“郢粟客玺”肯定是楚玺,因为“郢”是楚国国都;再比如玺印中有“咸”字的,基本都是秦玺,因为“咸”是咸阳的简称,而咸阳是秦国的国都。当然,这需要相对丰富的地名历史沿革知识,甚至还需要一定的考古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