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膊上阵——防护最差的条约重巡,法国“迪凯纳”级设计史

01
前言

提到法国的重巡洋舰,我们首先可以想到的就是可以争夺“最强条约重巡”称号的“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该舰在水平防护,垂直防护和水下防护三者上做出了比较好的平衡,依笔者之见,其防护水平堪称条约重巡之首。然而就在十余年前,当8英寸主炮巡洋舰(注意20年代时还没有重巡洋舰这一称呼,在那时她们被称为8-inch Cruiser)这一新舰种进入各国舰队中时,作为五强之一的法国海军所拿出来的“迪凯纳”级巡洋舰(Duquesne Class)的防护水平竟然近乎裸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该级舰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迪凯纳”级的设计发展史。

(迪凯纳号,1930年摄于布雷斯特)

02
设计发展

1924年7月,法国媒体L'Illustration就新巡洋舰对海军方面进行了采访并列出了新巡洋舰所要肩负的职责:

战略侦察,远离主力舰队,搜寻特定区域内敌方舰队的相关信息

战术侦察,在海战中作为前卫舰队搜寻敌舰队踪迹并与之保持接触

为驱逐舰、潜艇和巡逻舰等轻型舰只提供支援

消灭威胁法国海上贸易的敌舰

在法国本土和北非之间快速运输部队

在海外殖民地和友好国家维持存在(show the flog)

可以看到法国海军巡洋舰所要执行的任务与同样要维护殖民帝国的英国重巡洋舰十分相似。

事实上,在条约签订之时,只有英、法、日三国有着设计或建造大型现代化巡洋舰的经验,即“霍金斯”级(Hawkins Class)、“迪盖-特鲁安”级(Duguay-Trouin Class)和“古鹰”级。相比于使用单装舰炮“霍金斯”和“古鹰”级巡洋舰,于1922年才开工的“迪盖-特鲁安”级已经可以被看作是一级现代化的巡洋舰,该级舰采用了前2后2共4座双联装炮塔的布局,这一舰炮布局方案在未来也成为了各国条约重巡的主流布局方案。此外“迪盖-特鲁安”级高达33节的航速也很符合法国人的胃口。在条约签订后,由于英国皇家海军仍拥有着航速可达30-31节的“胡德”号和“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因此各国海军都为新型巡洋舰提出了航速不低于33节的要求,以求在面对皇家海军强大的前卫舰队时可以快速撤退。出于以上原因,法国海军决定将8000吨级的“迪盖-特鲁安”级按比例放大来作为新型8英寸主炮巡洋舰的基础。

(迪盖-特鲁安级)

1922年7月,法国海军对新型巡洋舰提出了最初的设计指标:

装备8门203mm舰炮,每门舰炮备弹150发,炮塔应具有轻量防护

4门100mm高射炮,每门炮备弹500发

2座四联装550mm鱼雷发射管

续航力为5000海里/15节

至于防护水平,尽管法国人设想中的新型战舰防护水平应与“迪盖-特鲁安”级相似,即仅限于分舱体系,但他们还是拿出了一个备选方案,牺牲掉2节航速来换取一定的装甲防护。

但是很快法国人就发现他们低估了203mm舰炮的重量。且不说口径更大的舰炮射击时需要承力水平更强的舰体,光是4座主炮塔的重量就高达930吨,相比之下“迪盖-特鲁安”级的主炮仅有400吨,其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35%。在每一吨排水量的十分宝贵的条约巡洋舰上,每一吨重量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雪上加霜的是,1922年11月海军方面又对最初的要求进行了修改,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空中威胁,其对空武器在原有的4门100mm高射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门100mm高射炮、8门40mm高射炮和12挺8mm机枪。这些新增的防空武器又为这艘战舰增加了约160吨的重量。尽管为了尽量减轻重量,鱼雷发射管由四联装削减为三联装,但增加的备用鱼雷又使得这一改动几乎没能减去多少重量。

为了进一步节省重量,“迪凯纳”级原定装备的100mm高射炮被口径更小的75mm/50 Mle 1922型高射炮取代;40mm高射炮则被新的37mm/50 Mle 1925型高射炮取代。

动力方面,“迪凯纳”级配备了一套重达2271吨,可以使战舰达到34节航速的动力系统,采用4轴推进。在15节航速下续航力为5000海里。

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对于标准排水量的规定不甚严谨,在少计算500吨燃油、240吨淡水和100吨各种各样的杂物后,法国人总算是将排水量压到了10000吨。这样一来留给舰体防护的吨位仅剩459吨,仅占总排水量的4.6%,相比之下即使是像“肯特”级那样精打细算,重点防护弹药库而动力舱段和炮塔仅具备破片防护水准的设计,也依然占用了1041吨,那么“迪凯纳”级的吨位都去哪了呢?

(迪凯纳号,注意2、3号炮塔上的蓝白红三色条纹,这表明这张照片摄于西班牙内战期间)

03
舰体结构

问题就出在法国人所使用的钢铁材料上

用于舰体塑造和装甲防护的钢铁材料依据其极限抗拉强度(UTS,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来进行分类,其定义为:单位面积的测试样品在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英制单位为吨/平方英寸,法国方面所使用的单位为千克/平方毫米。

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法国在冶金工艺上要落后于英美,其使用的低碳钢(Mild Steel)的极限抗拉强度为32吨/平方英寸,而英国于1922年引入的一种新型强力钢“D质钢”的极限抗拉强度则可达到37-44吨/平方英寸,也就是说,使用D质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舰体减重,并且在20年代日本和意大利也开始广泛运用这种钢材。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人在这场巡洋舰的造舰竞赛中实际上处于颇为不利的态势,“迪凯纳”级的舰体总重为4783吨。

在舰体结构上,“迪凯纳”级与“迪盖-特鲁安”级基本相似,采用了艏楼船型,其适航性十分优秀。在第一批8英尺主炮巡洋舰中,也只有法国人选择了艏楼船型,相比之下美、英、意三国海军都选择了平甲板,而日本海军则选择了其特色的波浪型船体。但使用艏楼船型的缺点在于,由于在舰体后部缺少一层甲板,其舰体内部空间稍显拥挤,舰员的居住条件也相对较差。此外艏楼甲板中断处也成为了舰体结构上的一大弱点,例如该级二号舰“图尔维尔”号在1929年的环球航行后便需要对舰体结构进行加强。

(迪凯纳号,1930年摄于阿尔及利亚。此时该舰正在参加庆祝法国殖民100周年庆典)

04
防护水平

虽说留给防护的吨位已经寥寥无几,但法国人并没有放弃治疗,而是尽可能强化了该级舰的生存能力。该级舰的弹药库由单独的内置装甲盒保护,侧面装甲厚度为30mm,顶部装甲厚度为20mm,再加上四周的舱室和设备,基本上可以免疫击中舰体的小口径炮弹所产生的破片,此外主炮塔和指挥仪控制塔也有30mm的装甲保护。

至于其余无装甲保护的部位,法国人选择在舰体上设置16道横舱壁,这些舱壁厚度为20mm,每道舱壁都从舰底一直延伸到上甲板。由此产生的17个分舱每一个都配备独立的水泵和通风设备。这样的分舱系统可以将损伤控制在最小程度,大大提升战舰的生存性,例如在中雷或触雷时有望将进水限制在3个分舱内,并且还有着足够的动力返航。

(动力舱段舰体截面)

(舰体各处截面)

05
武备

在主炮方面,“迪凯纳”级装备了专门研发的203mm Mle 1924型主炮。该炮结构较为简单,采用分装式弹药,炮弹由装填器送入炮内,发射药包则由人工装填。在使用穿甲弹时(弹重123.1kg),该炮最大射程为31400米,此时炮口仰角为45度,炮口初速为850米/秒。1936年时,该炮换用了更重的Mle 1936型炮弹(134kg),初速和发射药重量都有所下降,1939年时法国人又为炮弹添加了染色剂,以便更好地观察落点。其中“迪凯纳”号为红色,“图尔维尔”号为黄色,编属于同一舰队的“絮弗伦”号则为绿色。这门炮设计可以说还是很成功的,后续的法国重巡洋舰也都在使用该炮或该炮的改进版。

对空武器方面,该级舰装备的是75mm Mle 1924型高射炮,共8门,以单装方式布置在舰桥两侧和遮蔽甲板末端。1933年加装了防破片护盾。此外该级舰还装备了8门37mm Mle 1925型高射炮,舰首、舰尾各布置2座,另外4座布置于烟囱两侧,这款37炮……理解为法国版的37手拉机就好。1932年的改装中还加装4座双联装13.2mm哈奇开斯 Mle 1929型机枪。

在鱼雷方面,此前的“迪盖-特鲁安”级上装备了多达4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这一配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英国E级巡洋舰和美国“奥马哈”级巡洋舰的影响。但对于鱼雷的争论也一直持续着,因为一旦鱼雷发射管在战斗中被击中就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爆炸,其作为一种进攻武器所带来的收益远小于被击中时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迪凯纳”级只装备了2座三联装550mm鱼雷发射管,布置于烟囱两侧,但位置并不对称,这是因为还有6枚备用鱼雷被储存在舰体中部,可以通过装填器再次装填,下图中红色区域内即为鱼雷装填器,当然这种装填器只是赋予了其脱离战斗后在平静的海面上再次装填鱼雷的能力,在战斗中几乎无法使用。

“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在服役之时并没有安装航空设施,1927年法国海军尝试为该级3号舰Primauguet号安装了一部弹射器,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不过由于空间限制,因此弹射器只能安装在舰艉。尽管弹射器本身表现良好,但实践证明将其布置在舰艉是一个错位的选择。一来,舰艉的干舷过低,飞机会暴露在风吹浪打中;二来飞机也会受到炮口风暴的影响。

因此在“迪凯纳”级上,法国海军选择将航空设施布置在舰体中部第二根烟囱和主桅之间,并且使用了以火药为动力的新式弹射器,这使得该舰可以运作新型的Gordou-Leseurre 810式水上飞机。载机数为两架,其中一架停放在弹射器上,另一架存放在两个烟囱之间。

(迪凯纳号,摄于1932年6月24日。可以看见弹射器上的一架飞机和两座烟囱间存放的第二架飞机)

(图尔维尔号舰体中部特写)

06
服役与改装

该级舰的名字来源于17世纪两位法国海军将领:

迪凯纳(Abraham Duquesne ,1610-1688),曾在第三次荷兰战争中与大名鼎鼎的荷兰海军上将德.鲁伊特交手,不过作为一名新教徒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信仰,最终只官至海军中将。

图尔维尔(Anne Hilarion de Tourville,1642-1701),效力于“太阳王”路易十四帐下,其代表作是1693年6月27日在圣文森特角击败了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同年被封为元帅。

“迪凯纳”号于1924年10月30日在布雷斯特海军造船厂开工,二号舰“图尔维尔”号于1925年4月4日在洛里昂海军造船厂开工。首舰于1925年12月17日下水,二号舰于1926年8月24日下水。

“迪凯纳”级两舰都于1929年入役,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在法国海军的作战序列中,他们被分类为“croiseurs légers”也就是轻巡洋舰,与此相对应的是“croiseurs cuirasses”,也就是装甲巡洋舰,这一分类方式一直沿用到《伦敦海军条约》将巡洋舰分为A、B两类后。

1930年末,为了在停靠时保护向外凸出的螺旋桨,该级两舰于布雷斯特加装了螺旋桨护栏。1932-34年间,该级舰接受了大规模改装,主要对防空武器进行了升级,75mm高射炮加装了防破片护盾;舰桥后部加装了高射炮指挥仪;舰体后部的4座单装37mm炮被重新布置,腾出来的空间用来加装4座双联装13.2mm哈奇开斯 Mle 1929型机枪。

(37mm Mle 1925型高炮,图为福煦号重巡洋舰)

战争爆发后,“迪凯纳”号在大西洋与英军一起执行封锁任务,“图尔维尔”号则被部署在地中海。随后两舰都被编入驻扎在亚历山大港的X舰队,法国投降后在那里度过了3年的时光。1942年11月,德军破坏与维希法国间的停火协议,出兵占领了法国残存的领土,作为回应X舰队于1943年5月17日加入自由法国海军。在此后的日子里,两舰主要执行封锁和岸轰任务,1947年转入预备役。

07
番外:航空母舰改造计划

当“迪凯纳”级于1929年入役时,其所要面对的对手同样防御不足,但在1930年代当意大利海军完成了4艘“扎拉”级重巡洋舰后,“迪凯纳”级便处于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正面交锋显然无法与对手匹敌,而其所依仗的航速优势由于动力系统老化也不复存在。因此1935年,海军内部有人提议将“迪凯纳”级改造为航空母舰,此时法国海军仅有一艘航速较慢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无法伴随舰队行动,而“迪凯纳”级相对较高的航速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不过该级舰相对较窄的舰体也意味着她们只能携带大约12-14架飞机。最终法国海军决定新建两艘排水量为18000吨的航空母舰(即未能完成的“霞飞”和“潘尔维”号航空母舰),具有双层机库,可以携带40架飞机,“迪凯纳”级的改造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参考资料

《French Cruisers,1922-1956》 John Jord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John Jordan

END

点击这里留言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