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什么——论证理论的回答

按照预告的思路,我们今天聊聊论证理论是怎么回答科学理论是什么的。其实论证理论似乎不太关心什么是理论,我们只是从论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理论是什么。那论证理论的角度是啥角度呢?其实“论证理论”也是一个含混的词,代表了一大堆具体的论证理论概念和模型。这里的分析仅仅用到了论证(Argument)的概念和论证结构模型(以前介绍了,这里就不说了)。

我们直入主题吧:Metcalfe(1996)建议我们用Argument代替Theory。“A theory is a complex argument” p.54 (Metcalfe引用自Messimer,1990). 也就是说不用“理论”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论证”。他说这样做了以后,①我们对理论的理解由模糊变得清晰了(from blurred to focused,from vague understandings of what a theory is to the clear court room analogy, p. 54);②让研究者更加投入了,对偏见的投入,而且是公开地,不是掖掖藏藏地假装公正。他说:“To replace theory with argument also allows the scientist to be openly committed” p.54。接着解释说:“To argue for something requires far more commitment than pretending you are presenting as unbiased both sides of the argument” p.54。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来说吧,两个人在吵架,一个人在劝架。劝架的人对他的观点的投入程度远不及吵架的一方对自己观点的投入程度。

那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在鼓励偏见吗?是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偏见就不是科学家了,他需要偏见带来的激情来支撑他攻坚克难。但是科学家的偏见偏得程度是有界限的,一个最明显的界限就是事实证据。还有一点能够打消我们的忧虑,那就是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共同体的事情,共同体有他的纠偏机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很难说某个科学理论死亡了(特别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只要还有人对这个理论感兴趣,原意为之做工作,即使不受待见的理论,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主流。只有再也没有人对它感兴趣了,一个理论才可能真正地死亡。

这里我们不多说了,今天说一下如何用论证结构模型来分析理论的要素。下面的内容取自我们2016年在《管理学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是它的核心部分(省略了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我们提出了ADEL模型。这是对PEL论证结构模型的改进;PEL是对Toulmin论证结构模型的改进。说的是对管理理论的分解,其实社会科学的理论应该都适用。

ADEL模型包括了Assumption(假设)、Derivation(导出命题)、Evidence(证据)和Logic(逻辑)。需要说明的是,Assumption在这里并未采用“预设”的叫法。因为,“预设”这个叫法很可能使我们陷入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关于预设的容易令人混淆的讨论中,这对管理理论构建而言有害无益。因此,采用了管理学和经济学中普遍接受的叫法:“假设”。

01
假  设

与PEL模型中的“预设”相比,“假设”的含义基本一致但更广泛一些。假设是一个论证中,我们暂时相信为真的那些信念。这些信念在当前论证中享有不受挑战的权利,在其他的论证中则可能被修正。也就是说,一个论证的假设有可能是另一个论证的结论。与“假设”含义相近的一些名称有预设、假定、推测、始点、先验信念、公理、前提、第一原理、第一哲学、第一真理、逻辑起点等。这些概念常常混用而不加细致地区别。

与GAUCH类似,我们将假设在总体上分成了两类(见图1),一类是与理论构建者所采用的研究范式密切相关的假设,称之为研究范式相关假设(Paradigm Related Assumptions);另一类是与理论构建活动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假设,称之为研究问题相关假设(Problem Related Assumptions)。

图1 完全展开的管理理论的构成要素

研究范式相关假设主要反映理论构建者所在的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理论构建时所持有的信念,通常是关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信念。例如,建构主义的假设至少包括以下几点:①事实无法脱离理论,建构主义者在解决一个管理研究问题时,总是在头脑中预设一个关于该问题的观念;管理研究者从来就不是客观的或价值中立的,不能完全独立于研究主题;②研究主体和客体的分离是不可能的;③管理研究产生于在共同持有的假设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的学术团体之间。根据ALVESSON等的观点,研究范式相关假设按适用范围从小到大,可以依次分为理论学派假设(In-house Assumptions)、基本隐喻假设(Root Metaphor Assumptions)、范式假设(Paradigm Assumptions)、意识形态假设(Ideology Assumptions)、领域假设(Field Assumptions)。

研究问题相关假设主要反映理论构建者本人所持有的有关研究问题的信念。在总结了关于理论构建的经典著作之后,发现这些优秀的理论构建者都强调3个要素:构念、关系和边界条件。与这3个要素相对应,REYNOLDS提出了3类假设的分类方法,把研究问题相关假设分为:定义性假设(Definitional Statements)、关系性假设(Relational Statements)和存在性假设(Existence Statements)。本研究沿用了这一分类方法。

定义性假设指明了构建的理论是为了解释哪部分社会现象,它又可细分为抽象的构念和能用于指导收集经验数据的变量。构念或概念是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把构念和概念作某种意义上的区分,也有很多学者对二者不作区分,本研究采取后者的做法,统称为构念。科学构念的分析是通过词项进行的。一个词项可能有多种含义,用一个陈述为其固定一种含义,这个陈述就是定义性假设。应该指出,我们不能为一个理论中所有的词项都给出明确的定义。有少数的词项虽不能给出明确定义,但科学共同体成员对其含义能达成一致意见,这样的词项叫初始词项。初始词项用于定义其他的词项,即导出词项。构念用于表征一类事物的某个属性。不同的构念通常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抽象的构念独立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具体的构念则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如果一个构念包含在另一个构念的含义中,则后者更为抽象。可以赋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构念叫做变量。变量是以一定刻度变化来反映构念的指标。通常构念是不可直接观察的,变量则是可直接观察的。

存在性假设,也称作边界条件假设,指明了关系性假设应用的情境或范围。如果一个理论被应用在它的存在性假设之外,它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至少可以通过3个因素来定义一个理论的存在性假设:空间、时间和价值观。存在性假设相当于WHETTEN提出的一个理论的“When/Where/Who”元素。如同TURNER描述的那样,“总会有一系列的存在性假设指明了理论中的命题和概念的应用情境”。清晰地阐明一个理论的存在性假设是高质量理论的一个特点。

关系性假设则构成了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它指明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关系性假设又可细分为公理性假设(Axiomatic Statements)和对应假设(Correspondence Statements)。公理性假设是表述构念之间基本关系的命题。“公理性”主要体现在理论中一个命题被赋予了无需追问其根据的权利,它并不意味着该命题必然正确,也不意味着理论中的所有命题要以公理化系统的形式展现。公理性假设不能从理论中其他语句导出,它用来导出理论命题,相当于WHETTEN提出的一个理论的“Why”元素。一个理论的公理性假设构成的集合是在理论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起点。公理性假设集的主要任务是在逻辑的指引下导出理论命题或者待检经验命题,也常常提供机理上的解释。

关于对应假设,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名字。CARNAP称之为对应规则;BRIDGMAN称之为操作性定义;CAMPBELL则叫它辞典;HEMPEL称其为桥接原理;把它放到结构方程模型的语境下也叫测量模型。这些叫法的含义虽不尽相同,但大意一致,本文中我们都称为对应假设。对应假设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假设,它用来联结抽象的构念和能用于收集经验数据的变量,与理论命题一起导出待检经验命题。例如,工作满意度是一个抽象的构念,无法通过人的感官直接获取,但是可以通过间接的指标来体现工作满意度,如工作质量、离职率、缺勤率等。对应假设这一概念从一开始就不断遭受批评,但是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承认这种假设存在的意义,并经常讨论它们的性质。对应假设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逻辑:直接可观察的事物能够给人以认识论意义上的安全感,即眼见为实,而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往往不足以使人怀有这种安全感。构成理论的公理性假设和理论命题都是由抽象的构念与逻辑词项,在句法规则约束下形成的语句,是不可直接观察的。如果可以在抽象的构念与可观察的变量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结,那么这种由可观察性赋予的认识论意义上的安全感就可以传递给公理性假设和理论命题,进而传递给整个理论。根据BORSBOOM,明确地指出对应假设,就是要阐明不可观察的构念的变动是如何引起可观察的变量的变动的。但是,在管理研究中这样明确的陈述还是比较少见。

02
导 出 命 题

ADEL模型的第二个元素是导出命题。一个理论中通常有两类导出命题,理论命题(Propositions)和待检经验命题(Hypotheses,也叫假说),它们通常是关系性假设、定义性假设和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关系性假设、定义性假设、逻辑和导出命题的关系通常表现如下:定义性假设+公理性假设+逻辑=理论命题;定义性假设+公理性假设+对应假设+逻辑=待检经验命题;定义性假设+理论命题+对应假设+逻辑=待检经验命题。

03
证  据

ADEL模型中的第3个元素是证据。证据是关于事实的陈述,它经常是收集的数据或再加工的数据。数据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记录。证据通常需要根据欲支持的结论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使数据形成一定的结构。证据不是科学理论,但是证据是科学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往对科学理论组成要素的论述极少把证据列入其中,而本研究则明确主张证据是科学理论的组成要素。一方面,从论证理论的角度看,证据是论证的一个核心要素,科学理论是一组互相联系的论证,因此证据理当是科学理论的组成要素。另外,一批学者,如PICKETT等,LEAVITT等和BOXENBAUM等,明确表示证据是理论的组成部分,SHOEMAKER等虽未明言证据是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强调证据的呈现方式是理论不可或缺的元素,证据与理论的关系非常紧密。

04
逻  辑

ADEL模型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是逻辑。逻辑是指合理的、基于语言的思维模式和推理方法,在论证中,它把作为前提的假设和证据合理地联结在一起,得出结论。例如,作为定性确证逻辑的假说演绎模型的经典版内容如下:“观察证据E确证假说H,当且仅当,①E为偶然真;②H ⊦ E”。逻辑是一种工具,包括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高阶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模糊逻辑等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创造新的逻辑作为工具。逻辑常常作为论证标准出现在论证评价过程中。科学论证标准处于不断演化当中,因此有时会存在多个论证标准。例如,KETOKIVI等研究了由归纳不全性引起的管理理论构建困境:如果两个理论在逻辑上都和经验证据不矛盾,如何选择其中一个理论?他们提出了理想化和情境化两种推理策略用于解决这个问题。SANDBERG等认为管理实践遵循实践理性的逻辑框架,当前的管理理论都是在科学理性的逻辑框架下构建的,所以不能很好地指导管理实践,并提出了在实践理性逻辑框架下构建理论的主张。

图2  ADEL模型示例

以上讨论的ADEL模型的内容可以用图2所示的设想的例子来表示。注意图2中的导出命题可能有两种:理论命题或者待检经验命题。当命题的陈述形式为:X’导致Y’发生,那么该命题经常是理论命题;当命题的陈述形式为:X’与Y’有正相关关系,那么该命题经常是待检经验命题。

05
ADEL模型应用示例

图3 T理论的一个模型

用于说明ADEL模型的使用

图3所示的是一个用于说明如何使用ADEL模型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图3所示的仅仅是一个模型,是一个完整理论(称之为T理论)的一部分。图3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了两个理论命题(这里是为了方便,理论命题一般来说应该是因果关系命题,这里仅仅使用了相关关系):①一个员工的组织承诺与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②一个员工的组织承诺与该员工的反生产力行为具有负相关关系。我们将用它来说明如何使用ADEL模型分析一个管理理论。

(1)分析T理论中的定义性假设。图3中至少涉及3个定义性假设(构念):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力行为。由于篇幅所限,以下的讨论仅仅围绕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展开。组织承诺被定义为“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态度和肯定性的内心倾向,是员工对组织在感情上的依附和参与到组织的相对程度”。组织公民行为被定义为“员工出于对组织的热爱、对组织的责任和内在修养的要求而自发表现的利他行为”。假设T理论中只有这两个定义,那么T理论中的“员工”、“组织”、“态度”、“肯定性”、“内心倾向”、“感情上”、“依附”、“参与”、“相对程度”、“热爱”、“责任”、“内在修养”、“要求”、“自发表现”和“利他行为”都是初始词项,它们用来定义导出词项,即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关于变量部分留到(3)步中详细阐述。

(2)分析T理论中的公理性假设。公理性假设常常用于导出理论命题,这里只分析与理论命题①相关的公理性假设。假如T理论的公理性假设包括①组织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组织的积极态度;②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持有积极的态度,则这个人会对该事物做出积极的行为;③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对组织做出的积极行为。那么,根据公理性假设①、②和③,我们能够推导出理论命题①一个员工的组织承诺与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

(3)分析T理论中的对应假设。假如理论命题①尚未被足够的经验研究确证,那么需要收集经验数据来对它确证或者否证(暂且不考虑科学哲学中的不充分决定性命题)。但是,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都是抽象的构念,无法直接收集经验数据。假如能够通过问一个员工以下两个问题,就能完全获得该员工的组织承诺信息:问题①你会维护你所在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你同意吗?问题②你觉得你所在的组织是最佳的工作场所,你同意吗?(这两个问题都以5点李克特量表回答:5-非常同意,1-很不同意),那么,我们就在“组织承诺”这个构念和问题①、问题②这两个变量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假设。假设问题①、问题②这两个变量在反映“组织承诺”这个构念时,满足相加关系,那么,这里的对应假设,称其为对应假设①,就可以明确表达为:可以使用一个员工在问题①、问题②这两个变量上的值的加总来代替该员工的组织承诺程度。如果按照BORSBOOM的建议,这里的对应假设还可以表达为:当一个员工的组织承诺程度增高的时候,该员工在问题①这个变量上的值会增大,在问题②这个变量上的值也会增大(假设“5-非常同意,1-很不同意”是依次减小的5个值)。

同理,假如可以通过问员工以下的问题,来获取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程度:问题③你经常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你同意吗?问题④你经常保护组织的财产,你同意吗?问题⑤你经常帮助组织的新员工,你同意吗?(这3个问题都以5点李克特量表回答:5-非常同意, 1-很不同意)。那么,对应假设②就可以明确表达为:可以使用一个员工在问题③、问题④和问题⑤这3个变量上的值的加总来代替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程度。

(4)分析T理论中的导出命题。根据前3步的分析,T理论的导出命题至少包含,理论命题①一个员工的组织承诺与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待检经验命题①一个员工的组织承诺与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注意,理论命题①和待检经验命题①是用完全相同的语句进行表达的,但是,二者的实际内容是不一样的。

图4 理论命题与待检经验命题的区别

如图4所示,理论命题①是由3个公理性假设推导出来的;而待检经验命题①是理论命题①加上两个对应假设推导出来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命题①中的两个词项(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都是构念,而待检经验命题①中的这两个词项本质上是变量。作为变量的“组织承诺”的值是问题①、问题②这两个变量的值的加总;作为变量的“组织公民行为”是问题③、问题④和问题⑤这3个变量的值的加总。

(5)分析T理论中的存在性假设。主要是分析T理论的适用范围或者适用情境。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清晰地界定定义性假设来进行。例如,明确指出T理论中的组织公民行为仅仅是角色外行为,不是工作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的员工必须承担的职责行为。这个目的还可以通过清晰地界定时间、空间、价值观等方式达到。比如,明确指出T理论仅仅适用于西方国家等等。

(6)分析T理论的证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在(3)、(4)步分析中作为变量的问题①、问题②、问题③、问题④、问题⑤、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值,以及对这些变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所得到的,以一定结构呈现的结果就是证据。例如,通过简单的相关分析,得到组织承诺(作为变量)与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变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7)分析T理论中的逻辑。T理论中涉及到的逻辑有:在导出理论命题和待检经验命题时用到的一阶谓词逻辑;在进行数据分析呈现证据时用到的数理逻辑;在判断理论命题与证据关系时用到的确证逻辑。

(8)分析T理论涉及到的研究范式相关假设。假如T理论是在逻辑经验主义的范式下构建的,那么理论构建者主要持有一种句法观或者公认观点来审视T理论的实质。而当前科学哲学界对科学理论的语义观讨论得更为热烈。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以上8个部分的分析,它们的次序不是固定的,可以随ADEL模型使用人员的兴趣而定。

参考文献
[1]Metcalfe, M. 1996. Business Research Through Argument.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姜红丙, 刘跃文, 孙永洪, & 马建. 2016. 论证理论视角下的管理理论构建研究. 管理学报, 13(1): 7-17.

文末福利

原文作者:姜红丙
(0)

相关推荐

  • 【私人分享】定量论文如何写?常见模式总结如下!

    来源:慧研格真 不用担心!常规的定量研究论文是有套路与模式的.大致分为5段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结论.当然,也会有些论文的各级标题十分脑洞大开,起了一些很花哨的名字,但万变不离其宗, ...

  • 【真题预测】2020心理学考研 | 第3期:北京师范大学专硕(MHR方向)

    从本周开始,文都比邻考研心理订阅号迎来新栏目--真题预测,每周定时更新. 时间紧急,但做题的准确率又让人前途堪忧,一片焦头烂额,而真题预测就是为大家心理学考研冲刺阶段提供保命救心服务~ [真题预测]是 ...

  • OD理论与基本假设

    组织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数据收集.诊断.行为规划.干预和评价的过程.他致力于提高组织结构.流程.战略.人员和文化之间的一致性;开发新的创造性的组织解决方案;发展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 它是通过与员工和使用行 ...

  • 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概述.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实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实证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等五部分内容. 实证研究方法概述 1 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 ...

  • 谢爱磊|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作 者|谢爱磊 理论是什么?  一 理性是现代社会日常行动的重要特征,我们早已习惯了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加以合理"解释".一般来说,这些解释可以是特殊的,也可以是一般的.特殊类 ...

  • 理论是什么——科学哲学的回答

    有朋友让聊点其他内容,作为文债先欠着.按照预告的思路,我们今天聊聊科学哲学是怎么回答科学理论是什么的. 科学理论的本质与结构一直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Suppe,1979:p.4).有关科学理论结构 ...

  • 经典再版 名家名译 | 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

    <法律论证理论> <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 [德] 罗伯特·阿列克西 著 舒国滢 译 商务印书馆2019年9月精装版 罗伯特·阿列克西自1968年夏季 ...

  • 经典| 走出“明希豪森困境”: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走出"明希豪森困境" --罗伯特·阿列克西著<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本文系舒国滢教授所译德国法理学巨擘阿列克西教授著作<法律论证理论>的译者序言(注释已略), ...

  • 语用论辩学:一种论证理论

    Pragma-dialectics: A Theory of Argumentation 作者简介:[荷]弗朗斯·H.范爱默伦(1946-),男,荷兰人,江苏大学国际论辩研究院特聘教授,<论证& ...

  • 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评析

    2020-04-30 06:42:45 法制博览 2020年3期 耿祎辉?张怡婷 [内容摘要]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一书主要希望解决法律判断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问题,以及法律论证中所可能会 ...

  • 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与当代中国判决说理的规范

    时间:2020-04-15 21:25:31    点击: 129次    来源:法律在线    作者:张曼雨 - 小 + 大 "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

  • 宋旭光:法学视角的图尔敏论证理论

    [法宝引证码]CLI.A.082706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1期 [写作时间]2014年 [中文摘要]从法学视角看图尔敏的论证理论,审视其论证模型的 ...

  • 经方派、五脏相传理论、归经理论、火神派、时方派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都知道张仲景是我们所谓的「经方派」的代表人物嘛,对不对?那,我们上一堂课也讲了张仲景的医学的一些研究方式,是把<黄帝内经>还有<汤液经法>这两部书的内容交叉地放在一起,形成 ...

  • 物理经济学:从黑洞理论、热力学等理论中看清经济行为的本质

    当理论学家们在讨论毕苏期权定价模式神奇之处时,华尔街交易员已经用它来赚钱.这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究不同科学与经济学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首先,当我们发现这样一个被称为物理经济学的领域的存在时,我们非常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