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医路随记》—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在咽喉部黏膜或者淋巴组织炎症,慢性反复发作。

症状:

(1)咽部有粘液吐不干净;

(2)咽喉干燥,需要不断喝水来缓解。

(3)喉咙有异物堵塞,闷胀,紧绷感。

(4)容易咳嗽,时不时干咳和清嗓子

常在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时、生气后、天气突变时加重。

咽主地气,喉主天气。咽在上,在喉的后面,下连食道,直通于胃。喉在下,在咽的前面,肺气出入的通道。咽炎与胃最相关,喉炎与肺最相关。十二正经中除了足太阳膀胱经,其他经脉均经过咽喉,因此咽喉炎与众多脏腑关系密切。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外感或内伤都可能导致咽喉出现症状。

(1)外感:外感邪气导致急性咽炎或者扁桃体炎,别用抗生素和消炎药,治感冒就可,疏散邪气,咽喉自愈。

(2)内伤:先辨寒热,咽喉的病热多寒少。临床寒热难辨,可让病人含一片蜜炙附子,若患者是热证,则咽喉处更加难受,若患者是寒证,则咽喉处感觉较舒服。再辨痰湿,大多数慢性咽炎都跟痰有关,辨出是寒痰还是热痰。

①肺胃阴虚证:舌红、口干渴、干咳,咽喉跟肺胃直接相连,若肺中有火或胃中有火,便会火性炎上,灼伤咽喉,出现干咳,咽喉干燥想喝水症状。此时清火解毒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寒凉之药不可久服,否则会损伤阳气。此时应该滋阴。清·《重楼玉钥》中的养阴清肺汤——生地6g、麦冬5g、玄参5g、浙贝母3g、丹皮3g、炒白芍3g、薄荷2g、生甘草2g。白芍破阴结,贝母化痰散结,丹皮清热,此三药治标;生地、麦冬、玄参,此三药滋阴治本。薄荷,辛凉散邪将咽喉之邪从上而散。生甘草缓和药性。临床也可选用中成药——养阴清肺颗粒冲服。

②热痰郁阻证:热痰阻滞咽喉,表现为声音嘶哑。平素痰多,经常感觉咽喉处有异物,但是想吐又吐不出来。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后,咽喉不适症状加重。可选用中成药——铁迪丸,其药物组成为——麦冬、玄参、瓜蒌皮、诃子肉、青果、凤凰衣、桔梗、浙贝母、茯苓、甘草。浙贝清热化痰,诃子肉降火利咽,青果清热解毒,瓜蒌皮润肺化痰,桔梗汤排肺中痰湿,共奏清热化痰之功;麦冬、玄参滋补肺胃之阴,起滋阴润燥之效;凤凰衣补肺止咳,茯苓健脾强肺,起补肺健脾之力;

③气郁痰阻证:寒痰气郁阻滞于咽喉。平素痰多,咽喉常有异物感,常在生气后加重。可用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治疗——半夏12g、茯苓12g、厚朴9g、生姜 15g、苏叶6g、桔梗9g、生甘草6g。

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痰湿化则气机通,咽喉之痰自从胃肠而下。桔梗汤增强排痰效果,桔梗载药上行,使药性作用于咽喉。

④阳虚寒凝证:寒主收引凝滞,则咽喉通道不畅,出现疼痛。治疗——肉桂1.5g、炮姜1.5g、生甘草1.5g。亦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g、炮附子10g、细辛6g。

咽喉疾病在服药时,不可一口闷,要小口频服,最好在口中含一段时间。如此,疗效更佳。

预防调护:

(1)尽量少说话:教师、主持人等大多数都有咽喉职业病。言语过多则耗伤肺气,气者卫外防御,气不足则邪易侵犯。可在讲课前含服几片西洋参片在舌底。西洋参补气,可减少肺气损耗。

(2)少喝烈酒:烈酒对咽喉的刺激太大,容易伤到咽喉食道,可改变适当饮用黄酒。

(3)别生闷气:生气易导致肝气郁结。

(4)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之物。刺激的食物进入食道,首伤咽喉。

(5)咽喉不适,切忌用抗生素、消炎药,少吃寒凉的清热药:若长期依赖这些方式,很可能得喉癌。长期寒凉,咽喉处气血无法正常运行。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0)

相关推荐

  • 5种慢性咽炎的“克星”,医生护士都在偷偷...

    5种慢性咽炎的“克星”,医生护士都在偷偷...

  • (42)《医路随记》——铁笛丸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咽喉痛甚,或伴有咽痒,咳嗽,或喉中异物感. 清·何梦瑶在<医碥>中言:"盖声出于肺,喉为道路.劳病日久,火刑伤金,金伤破则不鸣也:又火盛则痰壅,痰塞肺窍,是为金实,亦不 ...

  • (1)《医路随记》—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病例:患儿男,体质较差,经常性感冒,严重影响到学习合生活.特爱出汗,汗后受风便会感冒. 治疗:内服玉屏风散加参苓白术丸,外用取嚏法散寒邪.若感受风寒,打喷嚏或鼻子堵塞时 ...

  • (2)《医路随记》—补气法治疗低血压

    补气法治疗低血压 补气升压,治疗血压低,乏力口干.站起来迷糊等症. 病例: 患者王某,女,49岁.平素低血压,收缩压最高90-100,舒张压50-60.因为低血压基本上不敢做体力活,不敢剧烈运动,否则 ...

  • (4)《医路随记》—利咽汤(黄煌)

    黄煌--利咽汤(肺肾阴虚) 利咽汤:玄参12g.麦冬10g.丹皮10g.赤芍10g.桔梗5g.生甘草3g.射干5g.木蝴蝶5g.瓜蒌皮10g.蝉衣5g 加减:痰腻者,加贝母:阴虚口渴者,加天花粉. 治 ...

  • (5)《医路随记》—乌鸡白凤丸治疗手麻

    乌鸡白凤丸治疗手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乌鸡白凤丸对营卫气血俱损.血行 ...

  • (6)《医路随记》—鸡内金四用

    鸡内金四用 鸡内金功效有四:消积.止遗尿.化结石.治闭经. (1)消积:小儿暴食以后,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呕吐腹泻,可以用鸡内金两个,微微炒黄,研成极细末,用开水分5次冲服:鸡内金不但能消除脾胃之积, ...

  • (7)《医路随记》—扁平疣方

    扁平疣方 处方:柴胡3g.赤芍12g.牡丹皮4.5g.桃仁15g.红花3g.白芷6g.防风6g.丹参12g.薏苡仁30g.粉葛根15g.板蓝根15g.煅牡蛎15g.水煎服,日1剂 分3次. 主治:扁平 ...

  • (8)《医路随记》—章次公治疗胃溃疡

    章次公治疗胃溃疡 处方:凤凰衣30g.木蝴蝶30g.马勃20g.象贝母20g.血余炭15g.琥珀粉15g,共研细末,每服2g,每日3次,食前服. 方解: 凤凰衣: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章先生治疗 ...

  • (9)《医路随记》—乙字汤治疗痔疮

    乙字汤治疗痔疮 乙字汤(源于日本):柴胡7g.当归9g.升麻6g.黄芩6g.甘草6g.熟大黄6g,日一剂,饭后服用. 加减:伴有出血者,加地榆6g.槐花6g.若伴气虚,无便秘,大便不干燥,排便无力,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