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5有得有失趋利避害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5有得有失趋利避害
题文诗:
其善射者,发不失的,善于射矣,不善所射;
其善钓者,无所失也,善于钓矣,不善所钓.
故有所善,则不善矣.钟磬近之,则钟音充,
远磬音章,物之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
稻生于水,不能生于,湍濑之流;芝生于山,
不能生于,盘石之上;慈石引铁,及其于铜,
则不行也.水广鱼大,山高木修.广其地而,
薄其德犹,陶人为器,揲挻其土,而不益厚,
破乃愈疾.不先风吹,不先雷毁,圣人之动,
动不得已,故圣无累.月盛衰上,蠃蠬应下,
同气相动,不以为远.执弹招鸟,挥棁呼狗,
欲招致之,顾反吓走.故鱼不可,以无饵钓,
兽不可以,虚气召也.剥下牛皮,鞟以为鼓,
正三军众,然为牛计,不若服轭.狐白之裘,
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然为狐计,不若走泽.
亡羊得牛,莫不利失;断指免头,莫不利为.
故人之情,于利之中,争取大焉,于害取小.
【原文】
善射者发不失的,善于射矣,而不善所射;善钓者无所失,善于钓矣,而不善所钓。故有所善,则不善矣。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今曰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慈石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水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广其地而薄其德,譬犹陶人为器也,揲挻其土而不益厚,破乃愈疾。
圣人不先风吹,不先雷毁,不得已而动,故无累。月盛衰于上,则蠃蠬应于下,同气相动,不可以为远。执弹而招鸟,挥棁而呼狗,欲致之,顾反走。故鱼不可以无饵钓也,兽不可以虚气召也。
剥牛皮,鞟以为鼓,正三军之众,然为牛计者,不若服于轭也。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然为狐计者,不若走于泽。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断指而免头,则莫不利为也。故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之中则争取小焉。
【译文】5
善于射箭的人发必中目标,这对于射技来说是好的,但对被射中的对象来说则是不好的;善于钓鱼的人总有收获,这对于钓术来说是好的,但对被钓上的鱼儿来说则是灾难。所以事物总是有所善,有所不善,有其正面也必有其负面。钟和磬相比较,近处听钟音洪亮,远处听则磬声清扬。所以事物总是存在着近不如远或远不及近的现象。现在人们说稻必须长在水田里,但是稻却不能长在湍急的水流中;紫芝生长在高山上,但是紫芝却不能生在石头上;磁石能吸铁,但磁石却不能吸铜。水深而广的鱼长得大,山高林深的树木长得长;但一心想扩大领地却削弱了他的美德,这就像陶工制陶器,揉土持坯使之变薄,越薄越破得快。
圣人不事先站在风口召风吹,也不事先呆在雷易击的地方等雷击,圣人不得不动时才顺物而动,所以没有负累和灾祸。月亮在天空上发生圆缺朔望的变化,下界的螺蚌就会相应地变化,这是因为它们同气相动的缘故,这种同气相动不会因为相隔天地之远而不发生。拿着弹弓要鸟儿飞过来,挥动着短棍来唤狗,本想要靠近它们,但反而是吓跑了它们。所以钓鱼没有鱼饵是不行的,捕兽不可以用空的猎具来捕捉。
剥下牛皮加工成皮革做成鼓,用鼓可以指挥三军将士,但站在牛的角度来看,不如让它套上轭头来服劳役。狐狸腋下的白毛做成皮衣,可供天子作礼服穿上坐在朝廷上,但替狐狸着想,不如让它自由奔跑在草泽上。丢失了羊而得到了牛,那么就没有人不愿意丢失东西的了。断了手指而能保全性命,那么就没有人不愿意这样做的。所以人之常情是,总是在利益之中争取最大的利益,而对危害总力求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