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经济学人》的坏话
我真没有。它本来就是一本原文是英语的期刊。
我明白大家的感受,直接看原版较吃力,想有个中文翻译对照,方便阅读。
看《经济学人》可能还真要有点语言底子,否则阅读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查单词了。
单词不认识,可以勤查词典找解释。
可是有些语法知识,也需要多思多问。我们有时看到认为不合理的句子,也许只是自己孤陋寡闻。
就比如,《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网站上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the message is you are precious to us. ”
按正常的英语思维来看,句子里有俩个动词,它不像正常的主系表等结构,应该是个病句。
可是,《The Atlantic》作为一份权威杂志,这种低级错误不应该犯,而且这段话有两处是这种用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它错了。
后来把问题发到朋友圈。有同学解惑曰,这个句子完整结构是“the message is(that) you are precious to us. ” ( 信息是,你对我们来说很宝贵)。
在非正式场合,表语从句的引导词 that 有时是可以省略的。
其实,单词语法都是基础,文章真正难懂的地方还在于背景知识的匮乏。
随手拿出一期经济学人,咱们翻到“China”版块,即使很多单词不认识句型也复杂,但读起来是不是依旧觉得轻松愉快?如果读到某篇关于国外政治局势的评论,是不是看了两段就会抓狂?
学语言,其实工夫在诗外。掌握了语言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其它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经济学人》秉承数字和事实说话的原则,图表和数据做的更是业界翘楚。这是它的一项优势,但它也有一些不足,我们要客观的来看待。
前天,一位朋友在微信提到,读多了这类文章,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西方“精英人士”的傲慢和偏见,对于不同看法的宽容度并没有他们自诩的那样,可以参考,不可全信。
这本杂志创刊的时候,就是一本政论刊物,因此说是“经济学人”还有些名不副实,其杂志的一贯论调是:
1. “民主体制和自由市场”可以解决政治上存在的问题;
2. 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仍有问题是因为“民主体制和自由市场”做的还不够。
我多年订阅《经济学人》,不可否认这本杂志给我带来了眼界的提升。我现在虽然仍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但比起刚开始看的时候已经好很多了。
我个人的阅读经验大概有这么四条:
1. 一定坚持看。
2. 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文章重点看。
3. 大部分文章简单看。
4. 重复前三条。
当然,《经济学人》不应该是咱们外文学习的全部。闲来无事可以看看其它的世界。
1. 新闻,CNN(可以直接打开),nytimes(打不开);
2. 科技,Wired(可以直接打开);
3. 经济,Financial Times/WSJ(打不开)。
多阅读不同的观点,多开阔自己的眼界,什么时候才算修炼到家呢?
咱到知乎上,见到你所擅长领域的热门帖子,看那些大V们侃侃而谈,长篇大论,你可以气定神闲,自信满满的写上一句:以上答案全错!
* 王不留(微信: wbliu85),常读外刊的IT资深打工人。
加为微信好友,畅谈外语学习
2012-2021年《经济学人》PDF及配套音频下载
点击下方“王不留”,回复:经济学人
多年了,
你可能已不关注,
它却一直还在更新。
一个每周六提供当日刊《经济学人》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