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畜生,需要三个条件

村里人说,要想生活好,干活人多吃饭人少。马克思把这个叫剥削。
为啥exploit既可以翻译成“剥削”,也可以翻译成“开发、利用”,还能翻译成名词“功绩、英勇行为”?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家对于工人的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工人劳动获取自己的利润,不就是剥削吗?当然,在西方经济学看来,资本家将工人的能量开发和利用起来,劳资合作,共同创造产品,繁荣市场,难道不是“功绩”一件?马克思也说,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毕竟,被金钱驱使,总好过被皮鞭驱使、被枪驱使?
话说回来,剥削简单说就是利用别人实现自己目的。从外延上来说,有各种剥削形式。举两个例子:一个阶级利用另一个阶级,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分割大部分劳动成果,满足自己的阶级利益,叫阶级剥削。一个人利用另一个人,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叫性剥削。
剥削的对方也不一定是人。当然,最常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人对物的剥削,我们叫做利用。比如,利用植物,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下一步可能还要利用机器人。机器人比较麻烦,在真正的智能机器人看来,这是不是人类对机器人的剥削?
剥削机器人,还是一个科幻话题。但是,对于动物的剥削,人类一直在干。这就是驯化野生动物,使其成为人类的畜生,利用畜力。
有人类学家认为,为什么欧亚大陆的人类在竞争中胜出,重要的原因是欧亚大陆比其他大洲的可驯化动植物多。大家都知道小麦首先在两河流域被驯化,水稻在中国被最先驯化;马以及多数家畜都是在欧亚大陆被驯化的。
而这,纯属幸运,尤其是家畜的驯化。
人类学家戴蒙德在《第三种黑猩猩》中说:
“野生动物当畜生的实验,大多数都失败,为什么呢?归纳以来,一种野生动物,若不具备一组不寻常的特征,就无法驯化成畜生。
第一,以大多数例子而言,它必须是一种过群居生活的社会动物。在社群中,低阶个体对“老大哥”会本能地表现出顺服行为,他们还能将人类(饲主)当作“老大哥”一样顺服。北美洲的大角绵羊与西亚绵羊的祖先,是同一属的不同物种。但是西亚绵羊的祖先有本能的社会顺服行为,北美大角绵羊就没有——对印第安人来说,这可是个要命的差别,难怪他们无法驯化大角绵羊。在独居的陆生动物中,只有猫与白鼬成了家畜。
第二,瞪羚以及许多鹿与羚羊,非常敏锐,难以管理,因为它们只要一发觉情况不多,就会奔跑,而不像其他动物,遇上危险就原地不动。群居而没有领地观念,是当人类家畜的料。
最后,许多动物在兽栏中,看来驯服而健康,却可能拒绝交配——动物园经常有这种烦恼。你愿意在大庭广众前对异性展开长时间的追求,并公开交配吗?别说你不愿意,许多动物也不愿意。”
我总结一下就是,要成为畜生,得具备这些先天资质:1.群居,本能崇拜“老大哥”,2.缺乏领地观念,对私权被侵犯没有感觉,且比较乖;3.不知廉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