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日本学渣,一觉醒来获诺贝尔奖,因听不懂英语直接挂了电话
谁能想到一个平凡人会获得诺贝尔奖呢?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人竟然因为听不懂英语挂断了通知他获奖的电话。
这样离奇的事情,就发生在一个专心搞研究,一门心思为了研究学术仪器的人身上。
这个人叫做田中耕一,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电器工程师。
孤僻的学渣,闷声搞大事情
'为什么别人都有妈妈?'这是田中耕一在小的时候经常问的一句话,但由于年龄太小,他的叔叔并没有告诉他,在他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因病去世了,至于得的什么病,叔叔也没有告诉他。
从那时候开始,田中耕一就沉默寡言,谁也不知道他的小心思里想的是什么。而他的叔叔作为一个工匠,也不善于表达。
每次叔叔做工,他就在一旁看着,有时候也会帮着叔叔打打下手,一来二去,田中耕一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
在他10岁那年,他组装了一台收音机,这是他骄傲,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心用自己的手,进行医学仪器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母亲去世的原因。
可以说母亲的去世,让他坚定了未来的道路,但是小小年纪,到底怎样追寻,真的是个难题。
后来,他的班主任是一名化学老师,正和田中耕一的心意,每次做实验他的结果都和准确的结果不一样。
可是老师从来没有说他,还给他莫大的鼓励,这让他对研究各种仪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以至于有时候都会忘了时间。
但有的老师也会对他投来'鄙视'的目光。不爱说话,不交朋友就是闷声不响的,不知道研究什么,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在很多老师看来,这孩子应该是'孤僻'加上'学渣'。
就是这样的评价,也抵不过他在闷声制造大事,他居然考上了日本排名第三的东北大学,他选择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学专业,尽管和化学没太大关系,但是他依旧是保守又孤傲。
后来他在叔叔口中得知,自己的父母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于是他决定不管自己什么专业,以后都要从事和医疗行业有关的专业。
可能,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要么就是弥补童年的缺失,要么就是用自己的童年丰富自己的以后。
父母即便不在身边,孩子也会有所感知,为父母做些什么,这就是亲情,也是一种打不断的连接。
小失误,成就了诺贝尔奖
在大学时候,他也遇见了伯乐,少言语的田中耕一总是愿意自己研究事物,但是在大学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大学老师的推荐下,岛津制作所成为了田中耕一的首选。
老师觉得他能胜任,并且也安排了其他学生跟他一起在那里搞研究。他们研究的课题是当时比较难的一组。
在当时就是想让这些学生感受一下研究的过程,研究不成功不是常事,如果研究成功了,那就是一大壮举。
这个课题是:开发'质谱分析仪',也就是利用激光测量金属、半导体和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质量。这个课题就连之前的科学家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在研究一年后,田中耕一被再次选拔作为种子选手,继续这个课题的研究。
也就是说,除了做这个研究,基本没有别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为了做好这个研究,他剪掉了自己的头发,留了光头,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但是事与愿违,几乎没有任何突破。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同事建议说用金属粉末钴粉直接试一试,但是进行多次悬浮尝试,还是不能看出效果,难道就要这样功亏一篑?
田中耕一想到了用丙酮来悬浮钴粉,但是疲惫的他竟然用错了介质,把甘油当成了丙酮,这黏稠的质地和钴粉混合在一起,当时他就吓了一跳,这明显的失误,真的是不应该,但是没想到,一个巨大的突破应运而生。
在质谱上,竟然出现了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显示的分子和维生素分子近乎接近,他又继续加入了甘油,一点点的加入,记录参数,并且分毫不差地调整各种仪器的调度。
终于在他的潜心研究下,一种酶的'质谱'信号出现了。在1987年,用同样的方式又发现了分子量更大一些的酶,可以说,这次失误成就了一个巨大的突破。
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他的名气,而是在于他在不为人知的环境,付出了多少努力,给自己留有多少可能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耐住了寂寞后,心安理得接受的结果。
英语不好,通知接不到
当时,这个巨大的发现也是经过多次考量的,后来在反复验证后,才把这种'质谱'离子化新方法递交给了日本专利局。
因为当时足够及时,所以这个专利也再次传开,可当时田中耕一,真的向他的名字一样,只耕一亩田,扎根于自己的研究中,几乎很少露面。
这其间,他的发明被秘密推给了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但是不能出现姓名,具体地区,种族等,为的就是保证诺贝尔奖的公平公开。
直到2002年的某一天,诺贝尔组委会给田中耕一打去祝贺电话,而他却因为听不懂用英语,没等对方说完,他就挂断了电话,走进了研究室。
直到公布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有他的名字,别人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而他也正是唯一一个日本人。
而与他齐名的,是两个美国人,这真的是一件好笑,又让人觉得可敬的事情。
从这件事开始,别人只知道他的名字,而不知道的是,他再也不会出现在众人面前,即便自己很有名气,他在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研究父母去世的原因,进行医疗仪器检测的研究。
直到2018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学术成果,用几滴血就可以预测30年后会不会患上艾尔兹海默症。
原来他的初心一直没变,即便是外面纷纷扰扰,内心的坚定也让他真的做出了自己的成果,令人无限的敬佩。
平凡到尘埃的样子,却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或许不高估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让自己俯下身来看清自己走过的路,走少有人走的路,才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结语
再大的荣誉也是一时的光彩,而初心的坚定才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并不是埋头苦学没有结果,而是内心的动摇让行动稍稍有些飘摇。
心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舞台在哪里,自己的姿态就在哪里。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暴自弃,认清自己,给自己定位,在小的种子也会萌发新的希望,所以向阳而生,不惧风浪,才能成为最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