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仰仗着陌生人的慈悲

01

袁隆平老先生仙逝,正常的人都表达痛心。但也有人跳出来恶毒骂人。比如有位标签是河南南阳、清华大学、女性头像的微博ID,就跳出来说袁隆平死了她真高兴。

于是这个ID被举报,公安机关查到了这个人,是一个家是河南南阳,在山东日照某个技校短期培训班学习的青年学生,男性。它的微博上所谓去伦敦的照片,居然是国内某个机场的照片,飞机居然是波音737。飞过伦敦的人都知道,波音737显然是飞不了伦敦的。

这正应了那句话,你不知道网络那一面和你聊天的人是不是一条狗。

这个吃屎的孩子显然不知道他发出的这句恶毒诅咒的话为什么会引发网民的愤怒。

但你能和这个吃屎的孩子一般见识吗?显然不能。

毕竟,这个国家14亿人里,从数量上来说,会有很多他这种不知道善恶,不知道袁隆平重要的无知少年。

你抓住他又能怎么样?教育惩戒一下,而已。

有人说,应该设立一个饿刑,把这样的人饿死才解气。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这样的认知。

02

这两天一直都在关注大连那件凶残的汽车杀人案。公布出来的结论说这个杀人凶手因为投资理发店,不成承受投资失败,恶意报复社会。

所有的评论都说这样的人应该千刀万剐,立即枪毙。你自己投资失败,为什么要报复别人?

反社会人格在什么地方都会有。为什么偏偏让你遇见了?为什么受伤害的偏偏是你?这样的问题后面的一个问句是:如果不是危及到了你,这样的人是不是就不应该被诅咒?

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也是因为投资失败,跳进炼钢高炉瞬间汽化的了年轻人。

还有人记得他吗?

一个社会有戾气,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安全感。

总有人相信,只要我自己不做坏人,不做坏事,洁身自好,不与坏人为伍,自己就可以是安全的,社会就会好起来。

不是这样的。

就像你正常走在路上,或者你开车遵守交通规则,你就以为你可以是安全的。

不是这样,就像大连这起车祸,好好的人,瞬间撞飞,四人当场殒命。

他们何辜?!

要创建一个好的社会,千万不能有明哲保身的思想,一定要有对恶、对坏人的惩罚机制。否则。你只能做替死鬼,冤死鬼,想做好人而不得。

当年南京那个老人摔倒救助被判有责的案例,是一个恶法,开了一个恶的先河,就像启封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罪恶的一扇门。

03

大连这个恶性事件,让人想起来当年的姚锦云案件。

1982年1月6日,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一厂动物园车队23岁的女司机姚锦云,被车队领导叫进办公室。领导告诉她,根据新近颁布的《个人计奖办法》,每位司机每月应该至少完成52次调度派车任务,而姚锦云在去年12月只完成了15次,所以被扣发奖金和津贴30.6元。

姚锦云觉得非常不公平,在随后的两天里,数次去找领导理论,甚至抄起一根火通条想打领导。被人制止后,她不出所料地被单位禁止出车了。

1982年1月10日,姚锦云再次找领导理论,要求出车,没有得到同意,她再次发怒动手,被众人拉开。上午10点,一位姚锦云的同事收车回单位,把车钥匙放在桌上。姚锦云拿起钥匙,开走了那辆车,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西侧冲向金水桥,沿途冲过密集的人群,造成5人死亡,19人受伤(11人重伤)。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当时沿途100米都是血路。

1982年1月3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庭判决姚锦云犯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2年2月19日,姚锦云被执行死刑,3天后就是她24岁生日。

这个案件在当时影响很大。

姚锦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出生时,她的父亲已经61岁。

多年以后,姚锦云的好友,移居美国的沈睿,写了关于姚锦云的回忆录《残酷的青春》。

沈睿曾经是美国海军学院的教授,也是发现女诗人余秀华的伯乐。

是她在姚锦云被执行死刑后为她收尸办理的后事。

在这篇回忆录里,作者这样写到:

对姚锦云家的事情知道很多,甚至在我们成为好朋友之前就知道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姚锦云的妈妈是我们小学校的数学老师,后来也是我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

学校里正在搞文化大革命,到处都是大字报。一阵一阵的大字报浪潮揭露老师们的老底。我就是在学校里看大字报知道刘老师的历史的。诸如,刘老师是现在的丈夫的小老婆。我记得看过一张漫画,画的就是刘老师和她的丈夫,一个秃头的老头勾肩搭背,刘老师的嘴画得红红的,腰细细的,一副资产阶级的太太样子。也许是那张漫画中流露出来的男女情怀,那个时代这样的画面只有在漫画中讽刺和批判资产阶级的时刻才有,我对那张漫画印象很深。后来刘老师成为我们的数学老师。

刘老师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她总是穿着极为合体的衣服,说话时有隐隐的口音,我不知道她是哪里人。她很和蔼,在她的和蔼中,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尊严。我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因为,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知道她的女儿是姚锦云,四班的,而我是三班的。我们下课的时候,可以看见彼此,但是从来没打过招呼,更没有说过话。我一直纳闷她是否记得我,记得我们的四目相对。

她不记得,而我却记得那刻。还有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也许有一米九以上,眉宇严正。我每天清早都看到他。他在扫大街,扫北草场胡同的长长的街道。那个时候,北京的胡同还都是土胡同。他先扫一边,再扫一边。他扫过之后,长长的北草场胡同看起来就像是拿画笔画过了一样,叠成无数个人字。

我走过的时候,很小心,担心把那好看的字弄坏。我对这个魁梧的人也很好奇。他是敌人吗?敌人怎么长得并不张牙舞爪呢?反而显得正气凛然的。有的时候,我走过了他,会好奇地停下来仔细看他。他也会停下来仔细看我。我们彼此看着,不出声。我知道他就是刘老师的丈夫。那个漫画中的国民党。我看着他,想,国民党人就是这样吗?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材?从此,国民党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大高个子的人。

姚锦云的父亲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见过的唯一的国民党人。后来才得知,其实姚锦云的父亲并不是什么万恶不赦的国民党,而是基督将军冯玉祥的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亲自给延安送过成千上万的银子过去,表示对共产党的支持。这也许是他在一九四九年没有离开中国大陆的原因之一。毕竟,他以为他是有功于新中国的。

姚锦云和我成为好朋友是从中学开始的。一九七二年冬天我们开始上中学了。小学教改,改来改去,学期从秋季改到冬季,结果我们的小学上了六年半,因为改学期。我们都被分到西直门内南小街的北京第九十八中学。我们也被分到了同一个班。

我们的家住得很近。那个时候,她的家已经从那个四合院中搬出来了,搬到离我的家不远的五根檩胡同八号。她的家是一间非常小的南房,不到八平米,住着父母和她的哥哥,她的同父同母的哥哥。家中的床是三层的,父母一层,她一层,哥哥在最底层。

我去她家的时候,觉得她的家小得站不住人,除了那层层叠叠的床从地上升到房顶外,家中最显要的是一张大书桌,那是她父亲的领地,我印象非常深。书桌是深檀木色的,宽大,雄厚。占据房间内二分之一的地方。(我成年以后,每到别人家,看看一个家中书桌是怎样的,就知道那个家人的知识水平。)

他们的房间,本来不是一间房屋,而是一个棚子改装的,极为低矮。她那高大的父亲站在里面得低着头。她的父亲每天还在写字,练书法,看书。我看到他们家的线装书,还跟她父亲借过“文史资料”丛书。从那套书中,我还读过姚锦云父亲的文章,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的知识。

她在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里一直住到她被捕。她死后,不知什么原因,某部门决定立刻给她家配套房子。她的哥哥和父母不久搬走了,搬到北太平庄附近的一个两居室的楼房里。姚锦云死后,我只去看过他们一次。我担心他们见到我会更伤心。我宁愿消失。

可是我现在却充满内疚。我没有去看年迈的被悲伤打垮的老人,因为我不敢面对痛苦,丧失,我们无法言说的共同的丧失。他们会不会误解我?

记得一次我在姚锦云家和她的父亲谈天。我那时还是高中生。幻灭已经是我们的时代标志。我那时已经读了很多“灰皮书”,苏联五六十年代文学的翻译,在内部发行的灰皮的小说,比如《落角》、《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人世间》、《白轮船》等等。这些小说,我是从另外一个同学那里借来的。这个同学并不读这些书,她的哥哥们都是老红卫兵,正在传看那些书,我央求 她借给我几天。她是我的好朋友,就每次从她哥哥那里拿来给我。我往往是狂看一两天,就还给她。

陆陆续续,这些书对我产生了影响。我对中国的形势开始有不同认识,但是,更多的,我觉得是无能为力,一种灰暗的情绪已经成为我看世界的眼光。我已经从几个日本学生写的质询《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这本书中走出很久了。我对老人谈到这个社会的灰暗,前途的无望。我那时刚读庄子,兴奋地对他谈庄子。老人很吃惊,问我,“你这些想法是哪来的?你怎么能读懂庄子?”我说,“我怎么不能读懂呢?”他说,“庄子是老年人的书。”这句话我印象很深。老年,是的,“我三岁时就已经是老了。”多年后,也是现在的多年前,诗人伊蕾对我说。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悲剧。

姚锦云冲动犯罪也罢,恶意报复社会也罢,她罪有应得,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只是,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在思考自身的安危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这个社会的戾气,到底从何而来?

电影《欲望号街车》里有句著名的经典对白:“Whoever you are, 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不管你是谁,我总仰仗着陌生人的慈悲)。”

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道义和约束本能的道德准则,人人都是追逐金钱财富的僵尸,就会变成韩国《僵尸》电影里描述的样子。。

04

昨天看到有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躺平”这个词的存在端的是年深月久,但今年热起来却非无的放矢。是它选择了一个时代,比如去年是“内卷”。只不过内卷过于含蓄,没有“躺平”暗示的猛烈,实则非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内卷意在蛋糕不够分,而躺平则是分不到的人干脆撂了挑子:老子不干了。

内卷—躺平,那么请问一下,躺平之后呢?躺平之后我们会遇到什么?

权力、资本、财富、我们能罗列无数的社会词汇,来描述我们的生活。但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这个尘世上能安身立命。

否则,每一个人都不得安宁。就像那句流行语: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就像你现在出门就要戴口罩一样。你可以说自己没有携带病毒,但你不知道谁携带了病毒。

不管你是谁,我总仰仗着陌生人的慈悲。否则,你所处的,就是黑暗森林,无数的枪,在暗中瞄准你,无数的子弹射向你。

05

最后,还是广告。

瞎爷的视频号小店,有茶,有书,有酒,还有瞎爷导读课。

新茶上市,茶待有缘人。

(0)

相关推荐

  • 世界苛待于我,我亦未曾慷慨!内卷之下,躺平是最高贵的抗争

    什么叫内卷? 形象地说,就是当电影院里有人站起来看电影,其他人则全部都要站起来才能看到,然而这并不会产生任何效益.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站起来. 不站起来的人有三种: 一种人稳稳当当地坐在第一排: 另 ...

  • 躺平是对躺赢者的蔑视,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记得多年前,在一位老友家中,我陷在客厅的沙发里,从屋里窜出来一只小猫,仰面朝天,躺在我的脚前,露出了肚皮. 朋友说:"肚皮是小猫最脆弱的地方,第一次见你,能露出肚皮,说明它很信任你,不知道你 ...

  • 内卷OR躺平

    声明:本公众号不做分成,不做黄金,外汇,现货等其他投资,仅做股市分析与建议. 存量博弈下,你选择内卷还是躺平?内卷也就是去博弈短线热点题材,躺平意味着被套(20%以上)等着解放军,等着增量入场.博弈题 ...

  • 为什么说佛系老师不如躺平老师?

    为什么说佛系老师不如躺平老师? 继佛系教师出现之后,又出现了躺平老师,相比佛系老师来说,躺平老师更让领导讨厌,但却让学生和家长喜欢. 佛系老师出台的背景是"不敢管学生",可以说是极 ...

  • 拒绝内卷的95后,也拒绝躺平。

    -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1632 篇文章 - Sayings: 在豆瓣看到一个"深夜倒垃圾"小组. △来源:豆瓣 里边的帖子,看得很让人感慨: " 95 后,别人越内卷我 ...

  • 职场里,“普通学”能行吗?

    这届年轻人开始信仰「普通学」. 当你还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普通学」已经悄悄在互联网上火起来了. 「普通学」一词来源于豆瓣社区,创建于今年3月的一个小组. "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 ...

  • 躺平之后,学术水平反而提高很多

    躺平之后,学术水平突飞猛进 近日躺平一词引发了群体情感共鸣,每个人都对躺平一词进行了自己的诠释.把躺平者当做躺尸和混日子的人则大加指责:而把躺平当做堪破现实信奉"无为而无不为"的人 ...

  • 躺平哲学:锋利的武器

    躺平,这是个离经叛道的新词. 像是积郁良久的一口浊气,忽然找到了出口:又像是暗夜中摸摸索索找寻良久的珍宝,忽然间抓在了手里.这个词冲进视野那一刻,便没来由的让我打一个激灵,没来由的对他多了一份敬重,没 ...

  • 对不起,年轻人们真的卷不动了,开始信奉“躺平学”!

    当996成为主流,<劳动法>或已成为资本家的傀儡. <劳动法>第36条明确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长不超过44个小时. 如果按照996工作制计算,很多人 ...

  • 生活、社交都极简化,靠躺平对抗内卷靠谱吗?

    百度贴吧一位躺平学大师火了,在所有人都在内卷的时代,有一批人已经决定用躺平去应对焦虑. 躺平并非一个新词,随着近几年佛系.丧等文化在年轻人中越发流行后,躺平就像是一个衍生词,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顺从与妥 ...

  • 不参与内卷的躺平青年才是社会的未来

    淡泊名利怎么变成了"躺平"? 这几天关于90后躺平的话题横空出世,很多人批评躺平者不思进取没有前途.本人对此不敢恭维,躺平者不争名夺利,不与同事互相攻讦,多好的青年啊,为何会被批评 ...

  • 知乎热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躺平」?

    各位Kindler,大家好! 最近,伴随着对内卷.焦虑.996.鸡娃等这些社会话题的讨论,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应运而生--那就是躺平学. 躺平的意思就是,面对种种的内卷焦虑,保持佛 ...

  • 《小舍得》揭开了教育“内卷”的本质:孩子本是多维,教育评价却只有一维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

  • 躺平者,虽生犹死

    躺平者,虽生犹死

  • 你想“躺平”吗?

    最近,一个新词迅速蹿红,在年轻人社交圈特别活跃--"躺平". 为了跟上年轻人的语境,特意搜了一下.关于"躺平",一种说法是: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 ...

  • “躺平”学与写诗及被捆等问题

    忽然之间,"躺平"这词流行了.有好事者还发展出了一派学问,叫"躺平学". 挺有意思. 同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一样,"躺平"也是自古有之. 比如 ...

  • 这届年轻人,什么时候可以好好睡一觉

    如果说,中国年轻人有什么共同的传统技能,最让人无师自通的大概是:熬夜. 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下称 ...

  • ​“内卷”与“躺平”成了热词,年轻人如何在职场破圈?

    "内卷"与"躺平"成了热词 年轻人如何在职场破圈 作者:袁国辉 "内卷"与"躺平",成了热词.面对"内卷&qu ...

  • 利路修出走之后:扛起反内卷的大旗

    今年的两档选秀中,利路修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就算不关注选秀的路人,也能在频繁的热搜词条中窥见这位俄罗斯选手的火爆程度.哪怕是选秀结束之后,每次散个步都能散到热搜上去,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横向地看,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