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人才济济,大清为何渐渐衰败?
在我国大清朝时期,或许只有乾隆皇帝有资格自称为天朝上邦,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康乾盛世出现之后,清朝便开始有了非常明显衰败的现象。依照历史往日的规律来看,一方面是时间差不多到头了,每一个朝代几乎都存在了几百年的时间,嘉庆年间或许已经到了由兴盛转到衰败的时间。另一方面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游,再加上官场贪污腐败严重,并没有像雍正帝那样竭尽全力打理内务,还有闭关锁国的政策,繁荣盛世的大清朝已经为衰败埋下了厚厚的一笔。
就比如说汉朝盛世的景象,一方面有着秦朝竭尽全力修建各种各样的通道城墙,已经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汉朝前期休养生息的政策,已经渐渐恢复到了经济,然而才有了汉武帝执政期间这般的辉煌。
再比如说唐朝盛世的景象,那是因为隋朝各个时期各项严格改革措施非常到位,给唐朝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定的基础。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清朝,嘉庆皇帝想要继续发展繁荣盛世,前期的皇帝必须要给他做好一个铺垫,但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乾隆执政期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嘉庆上位也缺少了先机。
单看皇帝,嘉庆其实并不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帝王,世界各地改革潮流渐渐兴起,嘉庆皇帝也曾经有想过要追赶改革得潮流。他禁过鸦片,广开言路,果断拒绝西方列强的一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尽全力整顿国家的环境。
在嘉庆执政的前几年里,他却一直活在先帝的阴影之下,但乾隆离世之后,他便真正掌握到了大清朝的话语权,所以快刀斩乱麻,用最快速的时间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仍旧没有办法阻止住大清朝衰败的脚步,提到嘉庆皇帝失败的原因,其实让人感到有一些无可奈何,因为他重用了两位忠良之臣,其中一位是王杰,另外一位则是刘墉。
王杰,字伟人。身为一朝的状元,四书五经八股作文样样精通,并且他也是一位清官,所有描述贤良之臣的词语都能够放在他的身上,廉洁自律,刚正不阿。不过像这样的人,通常情况下都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守旧小心谨慎,也许在之前的朝代中这样一种态度的大臣,会是皇帝的一面明镜,然而在嘉庆年间,他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绊脚石。
提到王杰的廉洁自律,有几件事情能够清晰的映衬出来。第1件事情则是王杰单担任太子的老师时,对太子的管教非常的严厉,犯下错误及时的惩罚,丝毫不会心慈手软,甚至还会让皇子罚跪,这件事情在当时震惊朝野。
第2件事情,就是王杰有胆量敢和贪官和珅叫板,和珅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臣子,也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以至于和珅的贪污腐败,乾隆皇帝也会有意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王杰更是敢于指出和珅身上上的不足,毫不留情指责一通。由此可见这样一种性格的王杰,再加上守旧,嘉庆皇帝怎么可能也在他的身上推行改革呢?
刘墉,有着一个非常高的书法造诣,在做官期间因为为人处事勇敢果断,深受乾隆的欣赏,在后期他也做过许多造福平民百姓的事情,不过却因为有时头脑糊涂,犯下过不少的错事,但是他关心平民百姓的初心一直都存在。嘉庆皇帝执政后对他非常的赏识,解决大事的刘墉不糊涂,就算偶尔犯下的过错嘉庆也能原谅,其实把他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他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嘉庆却偏偏把他放在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地方,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又是一个绊脚石。
对于刘墉的这一生还真的不好作出评价,他在解决民间冤案时,态度强悍如同包工,不过在荐举人才时却又接连不断犯下错误,不是错误批判了考卷,就是推荐了一个无用的人才。在皇帝身后解决事情时,刘墉也是无意之间触犯了许许多多的条规,因此被乾隆接连降级。嘉庆感觉他为长者,并且身上也有着几分才学,所以又委以重任,但是在实际情况上,这只因为朝堂中可以委以重任的大臣寥寥无几,选择了中下策罢了。
嘉庆皇帝执政期间重用以上这两位忠良之臣,单单只看事情的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嘉庆执政的期间正是改革潮流非常普遍的时期,假如想要维护好国家,那么就要尽全力顺应改革。可是这两位老臣,其中一位老实诚恳,丝毫没有改革的勇气,另外一位,常常做出糊涂的事情,虽然不惧怕权势,处事勇敢果断,但经常识人不清,也不适合担任改革的主力。所以虽然当时的嘉庆皇帝有心改革,但是在选择人才方面却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没能及时止住清朝衰败的脚步。
嘉庆执政期间人才辈出,但是嘉庆皇帝并没有把人才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忠良大臣虽然有着一个非常高的品质,但是在改革这一事情上的实践能力中,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嘉庆皇帝有心想要一改大清朝的现状,但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主要矛盾,即使竭尽全力整改,也只是稍微暂缓了大清朝衰败的脚步,始终没有办法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