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决
五决:
依据五脏之脉
来去决断疾病
所以又称五脉
解读:
决,判断之意
五脉应象:
肝脉弦
心脉钩(洪)
脾脉代(缓)
肺脉毛(浮)
肾脉石(沉)
谓五脏之脉
次为五脏平脉
为正常之脉象
中医应用:
根据
五脏之平脉
来判断疾病
平脉与病脉相对比
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
不同脉象的
主病特征如下:
《素问·玉机真脏论》:
春脉肝,东方木
万物之所以始生
故其气来……故曰弦……
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
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
太过则令人善忘,
忽忽眩冒而巅疾;
其不及则
令人胸痛引背,
下则两下胠满;
夏脉心,南方火
万物之所以盛长也,
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
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
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病为浸淫,
不及则令烦心,
上见咳唾,
下为气泄;
秋脉肺,西方金
万物之所以收成
故其气来
轻虚以浮
来急去散
故曰浮
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次谓太过……
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
气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
气不及,则令人喘气,呼吸少而气咳
上气见血,
下闻病音;
冬脉肾,北方水
万物之所以合藏
故其气来沉以搏
故曰营……
其气来如弹石者,次谓太过……
其气如数者,次谓不及……
太过则令人解(亻亦),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
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饥,
中清,脊中痛,
少腹满,小便变;
脾脉土
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
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
病在中……
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
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名曰重强
2、脉象在
预后诊断上的价值:
《素问·大奇论》: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
肝脉小急,痫瘛筋挛;
肝脉鹜暴,有所惊骇,
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
肝脉小急,
心脉小急,
不鼓皆为瘕;
肾肝
并沉为石水,
并浮为风水,
并虚为死,
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
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
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
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
血温身热者死
心肝澼亦下血
二脏同病者可治
其脉小沉
涩为肠澼
其身热者死
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
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
男子发左、女子发右,
不暗舌转可治,三十日起;
其从者暗,三岁起,
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
血衄身热者死,
脉来悬钩浮为常脉;
脉至如喘,
名曰暴厥,
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脉至如数使人暴惊,
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
浮合如数,
一息十至以上,
是经气予不足,
微见九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
是心精之予夺,
草干而死;
脉至如散叶,
是肝气予虚,
木叶落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
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花而死;
脉至如丸泥
胃精予不足
榆荚落而死;
脉至如横格
胆气予不足
禾熟而死;
脉至如弦缕
胞精予不足
病善言
下霜而死
不言可治;
脉至
如交漆,
交漆者,
左右傍至也,
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
浮鼓肌中,
太阳气予不足
少气味,韭英而死;
脉至如
颓土之状,
按之不得,
是肌气予不足也,
五色先见黑,
白垒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
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
按之坚大急,
五脏菀熟寒热独并于肾也,
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
滑不直手,
不直手者,
按之不可得
是大肠
气予不足也,
枣叶生而死;
脉至如华者,
令人善恐
不欲坐卧,
行立常听,
是小肠气
予不足也,
季秋而死
《素问·三部九候论》:
形盛脉细
少气不足
以息者危
形瘦脉大
胸中多气者死
形气相得者生
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
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
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
中部之候,相减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