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出土5000年前调色板,西方专家称:上面记录了蚩尤之战
西方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都是以当代人的话语权来解释的,它或许体现的是古代的事实,但一定是现代人的意志,这是历朝历代、古今中外都不变的真理。与此同时,全球的历史还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国与国之间的历史有着不小的联系:埃及境内出土“调色板”,西方专家研究后:上面记载了蚩尤之战。
古埃及,是现代大部分国家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它的历史被认为最早可追溯到7450年前,而国际上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3000多年。两相对比一下,再发现这样一个埃及境内发现蚩尤之战的“史实”,其中的奥妙就很值得玩味了。这件“调色板”是由英国考古学家依斯瓦·魁贝尔在一座法老王陵当中发现的。
这座陵墓距今5100多年,墓主人为一位叫作法老纳尔迈,他同时还被称作法老纳尔迈,他存在于公元前3150年左右,是埃及比较早期的法老。据称,英国考古专家经过严肃的推理,得出了这座墓就是这位法老的陵墓的结论。作为埃及第一王朝的创立者的坟墓,当然引起了当时考古界的轩然大波。
这座坟墓除了埃及那边比较典型的木乃伊之外,这位英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件比较新奇的玩意儿——纳尔迈调色板。这是一件用石头雕刻成的像盾牌又像调色板的奇怪文物,最为奇怪的倒不是它的造型吗,而是它上面的雕刻图像——中外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个图像上画的是蚩尤之战的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图像整体上呈三角形,而图像顶部的两个牛头人尤其的引人注目。图中的纳尔迈右手拿着一根权柄,高高扬起,左手则抓住敌人的头发,敌人则显得狼狈不堪。在图像的下方还有2个敌人正在仓皇逃窜,显得活灵活现,十分的生动。画面上还有不少纳尔迈的随从,以及10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
这是西方专家首先设定的这幅画的意义,同时他们认为这幅画反映了中国的逐鹿之战。理由是牛头人非常和中国的炎帝相似,而拿权柄的则像黄帝,倒在地上那个被人抓住的人则像是蚩尤。西方专家的研究结果很快得到了中国不少专家的呼应,并且坚信不疑的称这就是蚩尤之战的场景。
这样的考古结果背后还有一个隐藏的考古推论——中华文明西来说。如果图中的纳尔迈同时也代表黄帝,那岂不是意味着古中国只是古埃及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中国人只是埃及人的子孙,并不是什么历史源远流长的原生文明。那么,专家们对这幅画的推论成立吗?笔者认为是不成立的,原因如下:
首先,画面的风格与中国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是有自己的蚩尤之战时代的壁画和石刻的,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黄帝的石刻了。在这幅《轩辕黄帝像》当中,黄帝穿着非常典型的中国服饰——右衽。他的手在指挥大家工作,脸庞还在四处关注大家的进度,这与这副调色板的人物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服饰完全不一样,“调色板”上的纳尔迈就挂了几块兽皮,戴着一个不伦不类的高帽子,与中国历史上的黄帝衣冠完全不一样;气质不一样,黄帝是一个能够指挥大家共同作战的领袖人物的气质,突出的是指挥能力和运筹帷幄,而纳尔迈则是一个线条粗犷的个人英雄主义者,突出的是个人的勇猛。
其次,“调色板”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历史记载。黄帝的标配武器是剑,而不是纳尔迈手中那种像一根骨头的权柄,“轩辕剑“的传说大家都知道吧?正是因为黄帝创造了剑,所以才有”轩辕剑“这把神剑的传说。而且中国历史当中蚩尤也不是纳尔迈手中那种猥琐的形象,相反蚩尤非常威武凶猛。
蚩尤能炼制铁器,部下能征善战,即便是黄帝一开始也要避其锋芒。虽然后面他战败了,但是大家并没有丑化他的能力,最多只是把他画的凶恶一点儿,因为他改良了青铜器,所以很多青铜器上面画了符号化的蚩尤——饕餮。蚩尤的形象在中国不是一个可以被别人随便抓住头发的胆小鬼,相反他是一个猛士的形象,后代还把他当作“兵主“祭祀。
最后,这整幅画如果换成蚩尤之战的场景,也是不协调的。“牛首人身“不仅仅是炎帝的形象,也是蚩尤的形象,这并不是说炎帝和蚩尤长着牛首,而是对他们的能力和气质的一种形象化描写——这是西方专家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如果图中真的是蚩尤之战的话,他们得把被抓得那个人画成牛首人身。
总而言之,这幅画根本就不是对蚩尤之战的准确描述。不过,倒是有可能古埃及那边对中国的历史道听途说后画出来的,因为中国古代似乎和古埃及有联系——《山海经》当中的“西王母“形象和古埃及的形象比较接近,而周穆王还曾经去过西王母那里,有可能是他们道听途说画出的一些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