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 : 文明五千年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印度次大陆文明】

了解印度,就能掌握整个南亚历史的主要脉络。

掌握南雅历史的脉络,就能读懂环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的国家间竞争。

【简明性、基础性、权威性】

简明扼要:300页篇幅,勾勒5000年印度文明史脉络

基础通俗: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印度文明通史”讲义

大家小书:美国著名印度史、南亚史教授托马斯·R.特劳特曼,专为初学者量身打造

【从历史的延续性理解当今南亚政治格局】

本书重视吠陀文明对古典文明的奠基性影响

从前2900年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到甘地、拉曼与泰戈尔的现代

梳理印度次大陆种类繁多的信仰

【从全球史视角认识印度次大陆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

欧非亚文明贸易的十字路口

印度次大陆的“山海关”——开伯尔山口

欧非亚文明、农牧文明的熔炉

试读

自8世纪左右起,伊斯兰文明成功地扩张到了欧洲和亚洲的 大部分地区,印度深受影响。这一扩张创造了一个贸易、外交、 品位与知识的国际化世界,这个世界以不同方式深入并融合了印 度文明,并对其加以借鉴和补充。通过伊斯兰世界,印度思想和 发明得以在中古晚期传至欧洲。9世纪波斯象棋大师巴格达的阿 德勒(al-Adli)认为印度对世界有三大贡献:恰图兰卡(古印度 象棋),《五卷书)(Panchatantra, 一本民间故事与动物寓言集), 以及0的发明(意即数位记数法)。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 来自印度。
伊斯兰在亚洲扩张了 8个多世纪后,欧洲国家自哥伦布时代 开始扩张势力,横跨亚非,远达新大陆。这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 扩张,比伊斯兰扩张范围更广,却建立在伊斯兰国家积累的地理 知识和新的航海科技之上。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崭新的方式,印度 文明再一次受到深刻影响。

欧洲商人

欧洲势力向世界扩张前,对中古基督教欧洲来说,印度位 于地球的边陲,在遥远的地平线,是一切事物都与欧洲截然不 同的奇异之地。对欧洲人来说,由于缺乏经验佐证,印度的奇 特性毫无限制地发展成怪异或美好的形象。例如,中古时期的 动物图鉴经常写道,大象的腿像柱子一样,没有膝关节,一旦 倒下就无法起身,因此必须靠在树干上站着睡觉。接着又说, 猎人经常将树伐到一半,等大象靠上去跌倒而无法起身后将之 捕获。各种关于印度的奇思异想,是古希腊作者留下来的,并 被不断地转述。
中古欧洲对印度的印象十分梦幻,但并非是凭空捏造的, 也有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遗产是这类印象的重要来源, 中古欧洲人从中撷取了最富异国情调的图像。例如,大航海 时代刚拉开序幕,欧洲商人冒险家前往印度之际,西方印刷 术方兴未艾,《纽伦堡编年史)(Nuremberg Chronicle )于 1493年出版面世,其中有对神奇的印度人种的描述一靠 气味为生的无嘴人和脚掌向后的人,这些都可追溯到公元前5 世纪希腊作家克特西亚斯的道听途说。除了令人不悦的、奇异 的想象外,欧洲人同时也对印度怀抱着美好的想象,认为它是 奢华、富裕之地,有引人渴求的昂贵商品,比如钻石、丝绸、 异国动物和香料。富有的声名自然是古代贸易的结果,如前 所述,只有最珍贵的商品才能负担得起远程运输的高额费用。 从《圣经》的所罗门王开始,印度一直是异国昂贵商品贸易的 源头、古罗马奢侈品的供应地,比如珍珠、象牙、丝绸和宝 石。如第八章所述,印度贸易导致的财富外流,甚至引起了当 权者的警戒。罗马帝国崩毁后,欧洲经济逐渐恢复,在中古时 期开始缓慢成长,印度商品再次涌向欧洲。然而,这时的印度 是伊斯兰扩张时开创的庞大亚洲贸易世界的一员,伊斯兰商人 和国家则成了欧洲与印度的中介。奥斯曼帝国在土耳其的建立 ( 1299年)和发展,不仅恢复了哈里发在伊斯兰社群的领导地 位,还进一步稳固了欧亚贸易中伊斯兰的核心地位。与欧洲国 家不同,伊斯兰国家通过贸易、探险对印度有直接的认知,对 欧亚地理也有更真实合理的了解。欧洲人撷取这些地理知识, 再加上与印度及其他区域进行贸易而获得的经验,真实的印度 才开始清晰起来。
威尼斯通过与东方的伊斯兰国家进行奢侈品贸易而致富,其 他欧洲国家的商人迅速开始寻求绕过伊斯兰直接通往印度的通 道。哥伦布猜测持续向西航行,终将到达印度,当他抵达新大陆 时,他认为自己已抵达印度。哥伦布的假设是依据早期印刷的世 界地图得出的。这些依据托勒密(约公元150年)的地理学所绘 的地图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当时并无确定经度的有效方法,根 据托勒密提供的信息绘制的世界地图,过度估算了欧亚大陆的东 西距离。由于地图将亚洲海岸画得过于靠东,导致观者可能认为 欧洲到亚洲在另一方向的距离即跨越大西洋的距离不是太远。这 些地图的另一个特点是,国家虽标了名称,却未标出疆界,看上 去印度似乎包含整个亚洲,向东直达海岸。在托勒密的地图上, 印度本土被称为“恒河内的印度”;“恒河外的印度”则指东南亚 (恒河被认为向南流,分隔两个印度);在中国北部则可见“上印 度”字样:看上去印度就像是整个亚洲的名字。1545年的托勒密 地图是以欧洲大航海时代增进的印度知识为基础修正的。
西班牙很快占领了美洲和菲律宾,葡萄牙人则首先完成了另 一个方向的成功探险。从公元1498年“达·伽马的航行开始,葡 萄牙人釆取南向航线,绕过非洲前往印度海岸。接下来一个世 纪,葡萄牙人创造了一个海上贸易帝国,从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到 中国南部的澳门,通过与当地政府签订条约,这个帝国建立了许 多小型陆上据点。葡萄牙人以纵横交错的武装船舰网络掌控海 洋贸易,要求其他国家的船只向葡萄牙人申请特许状(car/az), 并规定某些商品只能与葡萄牙人进行交易。通过这个方式,葡萄 牙掌握了香料及其他商品的贸易。相对地,葡萄牙人也从美洲带 回了影响深远的亚洲农作物:适应当地土地和气候的马铃薯和玉 米;新的奢侈品如烟草与凤梨以及番茄与辣椒,难以想象这两种 已深刻融入印度烹饪的作物,竟是在近代才引进印度的。如第九 章所述,葡萄牙人在南印度的毗奢耶那伽罗王国的兴起中扮演 了重要角色,即为其提供南方缺乏却又是对抗北方邻国所需要 的马匹。
葡萄牙人还将天主教带到了印度,来自不同国家的天主教 传教士开始学习印度语言、寻求信徒改宗,并试图在南印度古老 的圣多马派基督徒(Thomas Christian)团体之上树立教皇至高 无上的权威。圣多马派基督徒宣称由耶稣的门徒多马(Thomas) 领入基督信仰。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受到不同方向的拉扯,有时寻 求融入印度文化,有时则想要脱离。在一个极端案例中,耶稣会 士试图以印度人可接纳的方式介绍基督信仰,导致意大利耶稣会 士罗伯特·诺比利(Roberto Nobili)采行婆罗门隐士的穿着与 言行。然而,这种行为导致了印度的“礼仪之争”及稍晚教皇 对耶稣会士的压制,最终被罗马禁止。另一个极端案例,则是在 果阿建立的宗教法庭——因为担忧基督教受到印度教信仰与实践 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天主教徒的正统信仰。葡萄牙人控制 印度贸易的高峰期,作为交易媒介的葡萄牙语在印度两侧海岸广 泛使用,部分葡萄牙语词汇也进入印度语言中。例如印地语中的 “almari”(英语为“almirah”,指衣柜或斗柜)及“tauliya”(毛 巾),显示出那个时代留下的痕迹。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野心很快发生冲突,最后由教皇解决了 争端。教皇划下了一条穿过南美洲的子午线,给予葡萄牙巴西 以东区域,以西区域则归西班牙。其他欧洲国家及公司也开始 争取利益。公元1600年前后,在欧洲内部竞争的推动下,欧洲 的政治、经济势力开始向世界各地扩张。英国人、荷兰人、丹 麦人、法国人及其他国家的人共同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母 国与印度的贸易。这些公司中经营最得力者为荷兰东印度公司 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它们与葡萄牙人在印度贸易竞争上形成三 足鼎立之势。这场竞争的最后结果是,葡萄牙人被局限于印度 海岸的一些小型贸易据点,荷兰人将力量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 香料群岛’,英国人则逐步主导了印度的贸易。
在殖民统治之前,欧洲与印度的贸易在许多方面延续了旧日 的罗马贸易,即印度向欧洲供应各种稀有商品,比如香料、宝石 和奢侈的制成品,特别是织物,来换取欧洲的金银。虽然这些贸 易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体上是稳定的,但欧洲扩张时期的贸 易方式却相当新颖,其中涉及创立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拥有 本国在亚洲贸易的垄断权,利用武器自卫并压制竞争对手。这些 公司并没有促进自由和平的贸易,而是以武力维持垄断。他们与 印度政权建立政治关系,建立并维持陆上的小块飞地,在飞地收集具有交易价值的商品运送回国,同时也出售来自欧洲的商品。 欧洲各国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并不仅仅是商业投机,他们必须发挥 政治作用,与印度统治者进行谈判。这些情况导致了欧洲通过一 群商人统治印度领土及其人民,这在印度史无前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作者摒弃繁复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用十分简洁通俗的文字和最短的篇幅,生动叙述了印度次大陆从古典文明的发祥到现代文明建构的历程,上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兴起,下迄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涵盖印度次大陆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展现了印度次大陆5000年丰厚的文明史全景。

作者简介:

托马斯·罗杰·特劳特曼(Thomas R. Trautmann),美国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密歇根大学历史与人类学荣休教授,曾任密歇根大学历史系主任和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特劳特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历史、人类学史和其他相关学科,尤其专精于研究古印度梵语论典。特劳特曼常年在密歇根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印度文明史通识课、专题课,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擅长用通俗浅显的方式讲授印度文明史专业知识。

1997—2006年,担任《社会与历史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主编。

著有《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语言与国家》、《雅利安人与英属印度》。

至今还没有哪一本南亚简明导读能与本书媲美。本书一方面胜在巧妙地兼顾、平衡了不同历史时段所占的篇幅,另一方面胜在简洁而清晰地呈现了丰富精深的内容。本书凝聚着一位杰出历史学家的心血。

——马里尼·辛哈,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南亚史专家

特劳特曼是少数几位有资格谈论印度文明从古代至现代的整体历史的权威学者之一。他在不牺牲细节的前提下,巧妙地处理了复杂与简洁的关系。这本期待已久的讲义,会满足印度次大陆相关历史研究和教学的需求,满足这些课程对于一本小而精的讲义的需求。

——苏米特·古哈,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

特劳特曼的写作富有见识,语言优美,这是他研究的一大特色。他将自己对人类学的理解和对古代和现代印度历史的理解,巧妙地浓缩进了这本易于读懂的小书。

——A. 阿兹法尔·穆因,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宗教研究院教授

目录:

第一章导论印度、印度人和印度文明〃3印度文明史〃012印度文明的地理概貌//015

第二章印度文明的起源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帕//027经济、工艺与文字〃032宗教〃035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及其宿命//037

第三章吠陀时代《梨俱吠陀》//047经济、技术与社会〃051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052吠陀后期〃058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069

第四章新宗教、新帝国遁世思想//078摩揭陀的崛起〃083孔雀王朝//085

第五章古典印度时期古典印度文明形成期(前187—公元320年)//093古典时期(320—600年)//106古典印度文明后期(600—1000年)〃116

第六章家庭、社会与政体家庭〃125社会//136政体//141

第七章思想宗教〃151法律〃166科学//172古典艺术文学〃179

第八章印度文明与世界中亚//186东亚//187III东南亚//190中东与欧洲〃193

第九章突厥人与莫卧儿人伊斯兰教与印度〃203突厥人〃210莫卧儿人〃217

第十章欧洲人欧洲商人〃230英国统治〃235印度与欧洲文明〃242

第十一章民族国家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256甘地与真纳〃265印巴分治与独立〃274

第十二章新国家印度共和国〃280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286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290印度文明的未来〃29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