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犯错,他就不会成为药家鑫----回顾药家鑫案
2010年10月20日晚,药家鑫开车撞人以后,害怕受伤者张某(女性)找麻烦,连刺6刀致其死亡。从此之后,这双手成为他的噩梦。
在看守所,21岁的药家鑫抽泣着说他经常会看自己的手,感觉他的手和他的身份一样,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犯人,这双手和他的身份千差万别,这双手不再是弹琴的手,而是一双杀人的手。
他从3岁开始学习钢琴,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不过他说,压抑和沮丧是他人生的主调,总感觉自己人生没有价值,特别压抑,经常想要自杀,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虽然喜欢学琴,但当做一种职业或一种任务去练琴,其实就失去它的意义了,有段时间不太配合父亲,父亲就将他锁在地下室里,除了中午晚上吃饭的时候上楼,剩下的时间学习睡觉都在地下室。
在投案自首的路上,仍然对母亲说他非常害怕见到父亲。
在5个月的羁押期间,他悔恨他要赎罪,他让张某的父母没有了女儿,他想要给她的父母养老,他想求得他们的宽恕。
药家鑫,一个21岁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凶残的人吗?他是一个狠毒的人吗?他是一个心黑手辣的人吗?他性本恶吗?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药家鑫有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一个孩子被父亲关禁闭在地下室,他到底犯了什么天大的错啊?无非就是没有达到父亲要求的标准好好练琴,就要被剥夺人身自由权,一个父亲凭什么可以对孩子实施这样的剥夺权?!
一个孩子被关在地下室,没有窗户看不到外面,空无一人没有声音,他有多么孤单、无助、无奈、无能为力、恐惧和绝望?
做错一点事情或者只是因为一点懈怠,就要招致这样严重的后果,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活着,他的生命还有快乐可言吗?所以他说压抑和沮丧是他人生的主调,觉得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思、没有意义,经常想要自杀。
他的母亲又多么的失职和无能?即便父亲这样惩罚孩子,母亲不可以挺身而出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吗?
2010年10月20日晚,他开车撞人以后,铸下了大错,在这个瞬间在这个当下,他潜意识中浮现出的画面是,犯错以后父亲训斥的话语和凌厉的眼神,以及被关禁闭的恐惧和绝望。
这个时候他的大脑完全被恐惧和绝望的负性情绪所笼罩,犯错的后果太严重了,太可怕了,为了不让伤者找他麻烦,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了她。激情犯罪就是这样,理性遁形了。
中国公安大学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李玫瑾教授认为,药家鑫连刺6刀,类似于砸琴的行为,是一种强迫行为。他对钢琴充满了愤恨,钢琴让他失去自由,丧失快乐。
药家鑫被执行注射死刑之后,他父亲药庆卫在微博上说,“药家鑫今天被执行死刑……但愿药家鑫的死,把他的罪恶全带走了,不要再遗害人间。”
这位父亲没有深刻反思,药家鑫的罪恶从何而来?!
允许孩子犯错的家庭,他出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呢?第一步赶紧打120,将伤者送往医院;第二步联系家人,寻求家人的帮助和支持;第三步打110,联系交警处理交通事故。
因为父母允许他犯错,他不害怕承担行为后果,所以他能够理性处理突发事件。虽然也会有紧张害怕的负性情绪,但不会被负性情绪笼罩,而做出非理性的极端行为。
王朔直言他的原生家庭没有爱,他在部队大院长大,父亲打他打到打不动为止,母亲的爱是:孩子永远正确。
有一个来访者是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讲好课,在讲课之前先做一次试卷,发现自己常常不能得100分,她感慨凭什么要求学生考100分?要求孩子考100分的家长,你能考100分吗?
合适的方式是:在日常行为中,不娇纵;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他背后坚定的支持力量。
允许孩子犯错,人生是一个犯错和纠错、自省和修正的过程。让他从犯错中累积待人和处事的经验,父母不要替代孩子的人生,他的人生之路让他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