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破话语:一句话所体现出的四大权谋要点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五 · 周纪五》

原文】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译文】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城固守。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斥责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道:“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这就像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在战场上随机应变。”赵王不听。当初,赵括从小习读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能够与之相比;他曾经与父亲赵奢探讨兵法,赵奢也难不住他,但始终不肯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缘故,赵奢说:“领兵作战,是提着脑袋做事,而赵括谈起来却轻松自如。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假如一定要用他,那么使赵军失败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即将出发,他的母亲上书赵王,指明赵括不可重用。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道:“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刚刚成为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朝拜,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正眼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绢帛,全部都搬回家藏起来,每天只是忙于查看哪里有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的父亲一样,其实他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

分析

1、内部矛盾:人必先疑,而后谗入

《范增论》有言: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案例中,存在这样一对矛盾:赵王同赵将廉颇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是属于内部的,而秦国应侯范雎是属于外部的势力。当赵王同廉颇之间内部矛盾不可协调时(即赵王对廉颇不信任,起怀疑),范雎就抓准了这个时机,收买赵国内部的间谍,让其对赵王行使反间计(针对性地对廉颇向赵王进谗言),进而赵王对廉颇进行斩首行动,这无疑加速了赵军的失败。概而言之,内部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外部因素起加速作用。

2、反间时机:敌人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在上段中,隐约中也提到了敌人行使反间的时机:当对方内部出现矛盾时,就是我方行使反间计的大好时机。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内部铁板一块时,外部敌人要攻破往往是很难的。所以,碉堡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3、情报收集:平日里注意对情报的收集

案例中,作为秦国的应侯范雎为何对赵将赵括如此熟悉?为何不挑选其他人进行布局?如果说赵括的实力确实有,在诸侯国中影响颇大,那还可以理解。但为何范雎对赵括徒有其表这种细节还如此熟悉,那我们不得不说范雎是平日里情报工作做得很到位,而且所关注的对象还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真正把情报工作渗入到各个方面!

4、弱点可用:你的“优点”在敌人看来是可用的致命弱点

当你还在自认为自己所谓的优点是优点时,孰不知,敌人已经暗自把你所谓的优点列入了可以利用的致命弱点!赵括的纸上谈兵广为人知,赵括和其父赵奢最大的不同点是:是否真正地领兵作战过。可怕的是,赵括还在为自己单单停留在理论上谈兵论战而自豪,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职场启示

1、当同对方进行博弈竞争时,要把精力多放在内部建设上,谨防对手从我们内部攻破;

2、时机的判断、利用,往往对事情的成败与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平日里要多注意对对手情报的收集;

4、有缺点不可怕,但要注意“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原则的应用,注意掩饰,以此来迷惑对手,更不能把缺点赤裸裸的被对手加以利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