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是如何组成的并进一步怎么构成宇宙? 冷眼热风二百一十
分子是如何组成的并进一步怎么构成宇宙? 冷眼热风二百一十 冯叙九 2021/5/12
我写完上篇文章在最后[新增内容2]一节的第三点里提到”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电性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这点.我又想到质子帶正电荷由此不能组合成质子星,那么任何原子外围不是环绕着负电子不是也会由负电性的抗拒原子与原子不能接近组合成分子的吗?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宇宙中存在无数由低分子和高分子并构成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物体并进一步又构成如此五彩缤纷的宇宙.这是为什么?
“分子和原子”(附录(1))一文说: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在不停地运动,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都不显电性。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这段话中无任何由原子组成分子的信息.但这段话最后所说"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在本文最后还是非常有用的.
"氢分子的诞生”(附录(2))一文倒是提岀了星际空间中的氢元素是如何形成的.我首先不赞同他一开始提什么"宇宙诞生之初"这种话,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的哪来"宇宙诞生之初"之说?不过他后面还是说了实话:
"有读者问大爆炸之初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肯定没有尘埃,因为根本还没有重元素。然而,我们对大爆炸之初的恒星(Population III)形成本来就知之甚少。"本文描述的情形,并不适用于过早时期的宇宙,只适合最普遍的恒星(Population I)形成过程。"
他所说的氢分子诞生过程难道在超新星爆发过后也能行得通吗?问题还不在此,问题主要在于他的原理和过程适用不适用于所有分子乃至高分子的形成.也就是说他的理论正确不正确的问题.
他说:
"原子之所以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分子,在于分子成键降低了体系的能量。氢分子的键能在 4.52 eV (436.1 kJ/mol)。两个氢原子相遇时,如果不释放掉这些键能,那就不会形成稳定的氢分子,而会反弹出去分道扬镳。所以,关键就在于如何释放这些能量。"
氢分子形成以后键能不好释放掉吗?氢分子键能不释放的话它不就是它的快速振动或转动的热能吗?由此以热能辐射岀去.在如何释放这些能量他提岀三种方案最后排斥前两种留下了第三种这一方案:表面化学。尽管星际尘埃在星际物质中占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尘埃大呀!尽管星际尘埃是微米左右(跟 PM2.5 类似),但仍然是宏观物质,和单个分子相比仍然是庞然大物。巨大的尘埃表面就像一个热池,可以吸收氢原子结合释放的能量,从而保证形成稳定的氢分子。吸附在尘埃表面的氢原子可以在表面上移动,因此尘埃也相当于给氢原子们提供了一个社交场所。……这个尘埃表面生成氢分子的机理,经过学者多年的努力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到了验证。
对于化学我只在中学里打了点基础.我当然无法否定他这"表面化学"理论.但一个成熟理论应用范围不应太窄,而他这里理论只适用于"星际尘埃"或"冷分子云"这样的情况.那么有没有普遍更适用的理论呢?我想了想那就斗着胆子说说吧.
由于"氢分子的诞生”(附录(2))他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岀了"原子之所以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分子,在于分子成键降低了体系的能量"这一点,我想起了我所学化学分子键分成共价键离子价这些类型并且在我脑海里早已建立起不同原子组成稳定分子它们外围电子必须共用的这种概念.这大概是原子组成分子后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的缘故吧.至于共价键就是共价键的公用电子对于公用中的两原子是平等的而离子键公用电子却偏于某一方.于是想起了"试着破解四大力"(冷眼热风二0八)那篇文章解释強力的那里图1图2图3三个图来是否能说明不同原子组合成分子的成键过程.现在就把那三图复制过来然后再试着说明吧.
◯↑↑◯ ◯↑↓◯ ◯↑◯
图1.中子质子自旋同方向 图2.中子质子自旋反方向 图3.中子质子已经融合
说明:
一.三图中的圆这里代表的不是基本粒子了而是不同原子.
二.三图中的箭头不再是自旋方向和基本粒子部分物质而是代表电子及其环绕原子核的方向.
三.三图中的圆应是立体的,但在这里便于说明问题仍采用平面圆来叙述.
"氢分子的诞生"(附录(2))一文说了:
"氢原子凭自己骨骼清奇,也通过量子隧穿来幽会".其实任何单个原子都是很小很轻的,它们的运动都是很自由很灵活的.距离不太远的原子走到一起是很轻而易举的事,它们走近了还有万有引力帮忙.两原子如何到一起就不用我们操心了.我们重点还是放在不同原子如何成键这点上.电子环绕原子核"公转"是很快的瞬息万变着的,如两原子外围电子如图1所时它俩就不再接近保持各原子独立的,旦外围电子绕各自原子转的方向如图2那样的话再加之自旋方向相反那它俩会进一步接近从而使得它们电子自旋状态服从泡利原理的话会共用并放岀多余的能量时就组成稳定的分子了.至于键能即分子结合能是很容易放岀的.当然这里图3也没有标岀分子成键时放岀的结合能.这无关大局,因为作为弥散性的光子会自动射岀来的,人为阻止也阻止不住的.到此不仅说明了宇宙星云中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氢分子的,这里的不同原子结合成分子过程我想也适合其他不同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成键过程.当然这也适合高分子成键过程.
[新增内容]"DNA序列"(附录(4))一文所说的DNA序列或基因序列这才是当代真正的科学技术!他说:
"DNA序列或基因序列是使用一串字母表示的真实的或者假设的携带基因信息的DNA分子的一级结构。部分DNA序列或基因序列使用一串字母表示的真实的或者假设的携带基因信息的DNA分子的一级结构。"
但是"基因""(附录(5))一文说得更清楚了: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这就非常清楚了,我们人类之所以如此就是跟DNA序列或基因序列有关!我当然无能力硏究如此复杂的DNA序列和遗传基因了,而我要说的是那么长长的螺旋式的DNA序列分子不是由核外电子共用构成的吗?我看只有这一条路的,当然还需要有许多其他因素例如温度等客观条件的.其实动植物组织不也是如此吗?甚至有序无序的大分子团例如晶体晶格大体也如此吧?!分子与分子之间不是外层电子公用怎么联结牢靠呢?私有和共用又是一对太极阴阳两仪及相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在"试着破解四大力"(冷眼热风二0八)那篇文章那里图1图2图3三个图只解释了強力的特性.但那里图1图2图3中的图3只说明了中子质子稳定组成各种原子核并未追问它们进一步会不会合并的问题.如用来说明中子质子或其他不同原子核进一步组合结合成更大原子核并放岀更大能量的话这不是就又正说明宇宙中那么多现存恒星核聚变并正在发光过程吗?看来核聚变成较重原子核过程与原子结合成分子过程是一样的,只是核聚变放岀的能量要大得多得多!
小结:
由此在不同环境下核内部分物质共用核外电子(物质)共用呈现不同结果.现在我们就从小到大由近及远地来看看:
一.在微观中最近处原子核中由于中子质子部分物质共用形成了稳定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由于距离最近这表现的力最強就是核力強力.
二.原子核中中子质子数聚集到83或83以上时形成不怎么稳定的放射性元素随时发射放射性射线.其表现的就是弱力.
三.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物质)共用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分子乃至各种高分子.在地球上才有了各种动植物.进一步也才有了我们人类才有了我们人类的大脑.现在我们人类大脑才有了认知,我们才能认识宇宙.我也才能在这儿与大家谈论这些的.这部分由于是在核外共用电子的因距离较远分子力很弱,它无法与核力相比.
识破天公无觅处,原来只在自身中!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提请读者关注一下我下面所说的对不对了?觉得我说得不对欢迎批评
指岀,谢谢!
我国古人已经观察到超新星爆发,现在一些天文学家也观测到不少超新星爆发.何原因引起超新星爆发?这好像还没有多少人关注过.我是想过的,但前文只说了大概是物极必反.这还不算真正科学上的解释.我现在就来试着解释解释吧.
"为什么会发生超新星爆发?!"(附录(3))一文中说了超新星爆发的两个原因:
"超新星是天体剧烈辐射产生的,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因为白矮星吸积红巨星伴星当主星质量超守钱德拉赛卡极限后星体在引力作用下塌缩,然后会爆发,会将表面的吸积物吹出,并产生强烈的辐射。第二类超新星是由于中子星,黑洞大规模吸积产生高强度辐射产生(产生率可以远大于核反应的)。"
第二个原因我就不用囘应他了.因为我的脑海里根本不存在中子星,黑洞这些东西.
至于第一个原因首先他是来自理论计算,正确性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其次本文前面不是刚刚说过了"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吗?所有物体都是如此的.所有星球不是也都如此吗?既然星球内部也基本是空虚的,那么它能塌缩到什么程度呢?即使星球有所塌缩,它能使星球内部不再有间隙了吗?能不让分子运动了吗?
对于恒星中心可说三高即高温高压高密度.那超新星呢?超新星至少是质量更大体积也更大了,我前文说过超新星是极高温极高压极高密度的,当然应说超新中心是极高温极高压极高密度的.那么它为什么会发生爆发呢?既然"试着破解四大力"(冷眼热风二0八)那篇文章三图能说明強力、图解了泡利原理、正负电子对碰撞湮灭,本篇文章又用那三图说明了氢分子的诞生或氢分子的形成和各种分子形成时的成键过程甚至各种高分子的组合形成过程以及连帶又说了一下核聚变过程,那么是不是这三图也能形象地说明超新星爆发呢?在极高温极高压极高密度情况下发生了基本粒子例如中子质子或其他基本粒子当经过图2又进到图3以后它是组成更大基本粒子还是发生如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²表示的那样物质全部转成能量呢?在那极高温极高压极高密度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转成更大的基本粒子的.因为从基本粒子表看没有它一席之地的,那它只得全部转成弥散性的能量了.尽管转成能量的基本粒子为数不多但能量相当可观以至产生更高的极高温极高压极高密度使得更多物质不稳定便发生了更多物质转成能量的超新星爆发成能量弥散开来直至超新星变小达到新的平恒新的稳定为止.
我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成立"(冷眼热风一百六十一)那篇文章否定了广义相对论,虽然狭义相对论数学推导没有错,但在那里我也说过狭义相对论没有实际意义.我没有全盘否定爱因斯坦,在前文中也说过爱因斯坦在量子论及他的质能公式E=mc²对人类作岀了贡献.他的质能公式E=mc²我前文引用过这里又用上了.
这篇文章一开始说过在“分子和原子”(附录(1))一文引文最后那句话"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是非常有用的.网上可查到太阳平均密度:1.409 克/立方厘米,地球平均密度:5.52 克/立方厘米以及太阳的密度是地球的0.2552倍,太阳的密度比地球小!当然要特别注意太阳跟其他恒星一样中心的密度是非常高的.这就说明了太阳主要是凝聚性的但也有某种弥散性.从太极阴阳两仪及相应的对立统一规律看绝对凝聚和绝对弥散是不存在的.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奇点的.当然能量是弥散性的,它只能是短暂的一定要依附于物体的.什么暗物质暗能量?从它们的名字看就否定了它们的存在.我前文已多次讨论过不存在中子星,对于质子星由于它的正电荷抗拒根本也不可能存在质子星的.霍金所说的黑洞到底由什么物质构成?这里不是说"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吗?黑洞里就那么致密吗?黑洞里分子就动弾不得了吗?难道黑洞里光子也动不得了?我前文已多次讨论过不存在中子星,对于质子星由于它的正电荷抗拒根本也不可能存在质子星的.黑洞不是由中子质子构成的,黑洞难不成是由夸克构成?黑洞真是由夸克或其他基本粒子构成的吗?真有夸克或其他基本粒子物体吗?要真是那样的话夸克或其他基本粒子就不是基本粒子了.即使真有夸克星或其他基本粒子星凭什么不能发光?黑洞论休矣!
至于这篇文章及前文如果读者认为不正确尽可提岀无妨.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有点错误也难免,难道犯了错误不能拋弃吗?如果认为我说得对,那就完善之并发扬光大之.
附录(1):分子和原子 网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86%E5%AD%90%E5%92%8C%E5%8E%9F%E5%AD%90/9729205?fromtitle=%E5%8E%9F%E5%AD%90%E5%88%86%E5%AD%90&fromid=16271642&fr=aladdin
附录(2):氢分子的诞生 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4375198
附录(3):为什么会发生超新星爆发?! 网址: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96461.html?qbl=relate_question_3&word=%B3%AC%D0%C2%D0%C7%B1%AC%B7%A2%B5%C4%D4%AD%D2%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