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政治,看五次中东战争背后,英法美等国的大国博弈
美国总统拜登在5月17日与以色列总理通话表示支持停火。这也是美国难得一见的呼吁战争双方结束暴力冲突。在这之前,美国向以色列出售了几亿美元的武器资源。这和美国在二战时期一边保持中立,一边向日本出售武器的行为如出一辙。先在背后拱火,后对外宣布支持停火,区别就在于这一次美国不需要担心以色列偷袭“珍珠港”了。
按理来讲,身为超级大国,并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应该是唯恐天下不乱才对。
美国一直纵容以色列搅乱中东的原因,本身也和当年二战纵容日本的想法一样。当年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是换取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希望日本灭亡中国后能够重创未来的大敌苏联。而二战以来,美国搅乱中东,目的除了控制石油外,也是为了削弱英法的影响力。以及进一步确立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
这次的巴以冲突早就不是第一次冲突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十多年前。
1947年11月29日,当时的联合国决议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别成立独立国家,犹太人通过这项决议得到了巴勒斯坦超过一半(56%)的领土,就在第二年,犹太国家在以色列家园建立,称为以色列国。之后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就宣布终止了,与此同时,由于这几项决议使得阿拉伯和巴勒斯坦控制的领土缩小了一半多,引起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不满。这些阿拉伯国家不承认联合国双方独立建国的决议。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就集结了军队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6日,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的军队总计近4万人相继进攻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以色列才刚刚宣布建国,战争初期,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几乎到了快要亡国的地步。而就在这时,美国出来插手干预了。当时的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要求阿以双方暂时停火谈判。以色列当然同意了,神奇的是占优势方的阿拉伯国家也同意了。这次双方停火了近四周时间。
这次战争中,处于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不仅得到了海外犹太人的大量捐款,一些海外的犹太人还坐飞机前往以色列参加“卫国战争”。美国也趁机给以色列提供各种先进的坦克,机枪等。以色列的兵源,武器,军费都得到了补充,长达四周的停火时间也给了以色列组织反攻的机会。
7月9日,阿拉伯军队在停火期结束后向以色列发起了,早已准备充分的以色列自然是大败阿拉伯军队。10月15日,以色列主动出击,完全击溃了阿拉伯军队。1949年2月24日,由于埃及在军事上大败,只能签订停战协议,阿拉伯其余国家也随后签订停战协议。
1949年3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伤亡6373人,阿拉伯国家伤亡5000-15000人,以以色列大获全胜而告终。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连接欧亚两洲的重要航道。但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一直都被英法两国占有。二战结束后,英法两国的国力受到很大程度削弱。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武装部队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埃及于次年宣布成立共和国。1954年,埃及开始要求英国从埃及全面撤军。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并把之前一直占着苏伊士经营权的英法两国企业赶了出去。
现任的“五大流氓”之二的英法,一个是曾经的世界霸主,一个是历史上的老牌强国。埃及这种“欺人太甚”的行为,于英法而言自然是大丢脸面。于是两国决定夺回苏伊士运河。
然而由于二战的“削弱”,英法两国的军队当时都有兵力不足的问题。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吃了不小的亏。于是埃及在收回苏伊士运河后,就禁止以色列的船只通过。因为这件事,以色列也一直记恨着埃及。英法两国就拉拢了以色列准备对埃及联合发动军事行动。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对埃及率先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开始后,英法两国就扮演起了“和事佬”,出于对苏伊士运河安全的“考虑”要求两国停火。以色列自然明白怎么回事,继续进攻,然而埃及方面也没有同意停火。毕竟英法两国的威慑力和美国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于是英法两国就得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也开始出动飞机,舰艇对埃及发动军事进攻,占领了运河部分地区。
由于英法的目的是为了夺取不属于自己国家的苏伊士运河,这种在极其不人道的行为在国际社会受到了指责。英法两国这种“殖民”行为,当时的“世界警察”美国也是看不顺眼。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对当时的英国首相施压,以停止供应原油威胁,要求英国停止军事行动。苏联甚至以核武器警告英法两国。
在当时世界两大霸主的威胁以及国际谴责的压力下,1956年11月7日,英法两国签订停火协议,以色列也随后服软,撤出了埃及。
这次战争,英法以三国仅仅阵亡了226人,埃及方1650人阵亡,大量人员失踪被俘,领土土遭到重创。英法虽然军事上大胜,但自此以后,英法两国在国际上声望受损。大量的战争军费开支也使得经济本就处于恢复期的两国雪上加霜。埃及方虽然得到了国际舆论支持,也仅仅是保住了苏伊士运河。
以色列从建立以来,就一直与巴勒斯坦的其他国民有着冲突。军事上的小摩擦也在不断发生。
1967年4月7日,叙利亚军队率先向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
由于华约组织成立后。世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出于国际利益的考虑但明面上又不好发动战争,北约的“老大”美国和华约的“老大”苏联也选择参与了进来。叙利亚的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埃及也开始动员军队发动战争。此时的埃及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而以色列方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5月30日,约旦和埃及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两国联军本可以联合起来将以色列一分为二。结果却被以为以色列“先下手为强”。
6月7日清晨,以色列出动一百多架战机出动,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差,和埃及人还没上班的机会,向埃及的几个机场进行轰炸。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此次轰炸过后,埃及损失了大量的战机,雷达站和机场。埃及的空军力量遭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
埃及的盟友约旦和叙利亚在以色列空袭埃及时,也学着“偷家”战术,对以色列的机场发动袭击。然而这时“猪队友”的力量坑死了自己: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加上两个国家内部一直是“各怀鬼胎”,所以只派出了很小规模的空军进行袭击(以色列仅仅损失了46架飞机,埃叙约三国累计损失440架)。在以色列空袭完埃及后,第二天就对约旦和叙利亚也发动了空袭。损失了大量空军。
埃及,约旦,叙利亚的空军在这次战争中遭到了重创,陆军方面由于失去了空军的支持也很快落败。仅仅六天时间,这三个国家就被以色列打得大败。所以以色列方面也称为“六日战争”。在“六日战争”中,埃及的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约旦的河西岸地区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本次战争中以色列伤亡3280人,一千辆坦克被摧毁。埃叙约三国伤亡一万多人数,数千辆坦克被摧毁。以以色列大获全胜而结束。埃及总统纳赛尔为了封锁埃及惨败的消息,甚至处决了苏伊士运河溃败的几百名士兵。
迫于联合国决议的压力下,1982年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夺去了埃叙约三国的领土,埃及总统纳赛尔去世后,新上任的萨达特就想拿回之前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甚至宣称已经准备好“牺牲一百万名士兵”,期间也在不断威胁向以色列发动战争。当时的叙利亚也打算收回被占领的戈兰高地。
1973年10月6日,当天是“赎罪日”。埃及军方选择了在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这天,对自己被占领的西奈半岛发动军事进攻,叙利亚军队也在这天向同样被占领的戈兰高地发动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由于维护“赎罪日”当天的治安,加上一些士兵放假以及“赎罪”当天不得使用枪械的“习俗”。在战争开始的前一两天,埃及和叙利亚双方占尽了上风。
在以色列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全面援助以色列,让美国空军全面启动,出动大量重型运输机援助以色列。以色列方面也紧急动员,加上第三次中东战争带来的空军优势。很快就打退了埃及和叙利亚联军,扭转了败局。美国的这次行动虽然救了以色列一命,但是后来却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的报复,引发了美国的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23日,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协议。次日以色列和埃及的战争结束。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为借口,向黎巴嫩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是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第二次率先发起。由于“两伊战争”导致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此次以色列的军事进攻迅速占领了黎巴嫩大部分地区。
1982年6月27日,通过联合国的紧急会议调解后,黎巴嫩和以色列双方达成了撤军协议。以色列全面撤出了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
事实证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证国家安全,一旦发生战争,寄希望于联合国来调解也不太现实。和平仅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我们也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仅仅是生活在了和平且实力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