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示范校① 武汉大方学习的“家文化”带来了……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
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 +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武汉大学校始创于2003年,我们的两位创始人余一清兄妹是武汉大学博士后,他们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创办了大方学校,又一路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同和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现在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部,在校学生1600余人。可以说,重视家校沟通,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是大方学校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大方学校不断发展的一大法宝。
同时,我们作为一所民办寄宿学校,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一般的学校要长,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是购买教育服务的“消费者”,这给我们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十几年来,我们在家校共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走过一些弯路。今天借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和教育界同仁汇报我们的实践与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家校共育的四个维度
(一)以国学经典为引领,统一共育目标
武汉大方学校的“大方”二字出自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给我们定下这个校名,希望我们培养学生宽广无垠的胸怀和学识。
我们以“大方无隅厚德载物”为校训,以“教做人教做事”为办学宗旨,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植根塑魂,我们的学生最终都要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这个根本点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家校共育的基础。
大方学校小学入学有句话:不考学生考家长,我们的家长要填写一份详细的家庭教育问卷,我们通过家长的答案来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孩子的性格特征等。
我们的学生不仅读经典,背经典,理解经典,更要力行经典,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每个周末除了学科作业,还有大方学校独有的“力行作业”,低年级要扫地擦桌,高年级要洗衣服、做饭等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们要把孩子做力行作业的图片、视频发到班级群打卡。
孩子们读背的经典中,比如《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孩子们在这些经典的浸润下,行为举止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插班生的家长就会感叹,孩子到了大方以后,变化特别大,谦谦君子,端庄淑女。
去年疫情期间,当时读五年级的张可昕同学,爸爸妈妈都是医务工作者,先后走上抗疫一线,这个11岁的小女生独自在家生活18天,把生活、学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爸爸妈妈就说,如果不是在大方学校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也不可能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里。
(二)以“家人文化”为核心,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大方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倡导的是“阳光文化”、“平等文化”、“经典文化”、“清洁文化”,希望恢复、守护的是千年以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本分,追求建立的是单纯、朴素的“师者,育人植本;生者,崇仁求智”的校风学风。
每年教师节前,我们都会对全体家长发出一份“守护师德、清净校风”的公开信,公开承诺不吃请,不收礼。大方的老师有“两大天条”:不得接收学生家长的任何吃请、送礼;不得体罚学生,一经发现,教师会被开除。我们是从建校就这样做的,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得到了家长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倡导“阳光文化”“平等文化”的同时,我们又着力构建“家文化”。
我们有一项特色活动“千家宴”。中国人的团年饭都是跟父母家人一起团聚,我们每年元旦前,就邀请家长们自带“拿手菜”,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家长们一起吃团年饭。每年的这一天,学校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每个班级门前都贴上了自创手写的对联,教室里也布置得温馨喜庆,整个校园除了平时的书香,更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年味。
很多家长说,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这一天。大方学校就是老师们、学生们、家长们的另一个家,大家也像家人一样团聚。我们共同品尝各位家长精心准备的美食,欣赏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感受他们的成长。这种记忆是很珍贵的。
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教育教学开放日,让家长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食堂,走进宿舍,全方位感受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各科老师都会与家长沟通交流。有一年的开放日,我们把大课间设置成了游戏环节,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滚铁环……孩子们玩起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爸爸妈妈也借此机会回到了童年,非常欢乐。
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是,借助大方学校这个平台,很多家长、很多家庭也成为了好朋友。每次开放日之后,都会有班级的自发聚会。到了寒暑假,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也会自发组织活动,比如集体生日、团队拓展活动、研学旅行等。
(三)以家委会制度来护航,发挥家长主观能动性
家校共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就是家委会建设。然而,家委会工作,若限制太多,其工作激情难以激发;若发挥过大,又易因家长理念的偏颇形成学校教育发展的阻力。因此,以“协同”为目标,探索把握统与放的尺度,成为家校共育工作的着力点。
大方学校以“参与、支持学校教育管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为方向,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建立常态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使各家委会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
比如,我们的“魅力家长进课堂”活动就很受欢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依托家长的专业、职业特长,邀请他们来为学生上一堂课,比如口腔护理,急救培训,如何保护眼睛等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四)以信息公开为抓手,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互联网时代,信息公开透明很重要。我们建立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个人微信号等媒体矩阵,让家长能通过各种渠道,便捷地获取学校的最新动态。
比如我们的每周食谱,会公布在官网上,接受家长的监督,听取大家的意见。
外地爆出一些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时,我们会及时探访厨房,把我们的厨房操作流程以图片、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家长。
我们的开学典礼、运动会、赛诗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会进行多平台的直播,让不能到场的家长也能见证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图文并茂的活动报道。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驱散了中国人欢度春节的喜庆祥和,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随之拉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斗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素材,我们敏锐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停课不停学”,家校共育,借助QQ视频、腾讯课堂、武汉教育云平台等网络平台,在线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班会没有因为是线上而省略,反而因为家长可以旁听,而变成了非常难得的家校共育课堂。
我们一位四年级的家长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下了她旁听的一节班会: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一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划过,
此时此刻,李老师已经泣不成声,
全班师生家长都已湿润了双眼…
为什么要读书?
这次疫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要做一个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有知识的人。
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
当危险来临的时候,
用知识去战胜危险,
用勇敢和担当去化解危难。
班会最后,李老师提议:
今天我们的平安健康,
由他们为我们守护,
未来由我们来接力!
班级群里,“未来由我们接力”瞬间刷屏。
我相信,这样的一节班会课,会给家长和学生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
我们还开设了大方公益课堂,每周一期,聚焦的全是家庭教育的痛点、难点。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家有二宝,如何照顾大宝的情绪?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主讲的老师都是我们一线的校长、班主任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用大量的案例与家长们分享交流,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家校共育的思考
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所承担的育人使命和面临的挑战超过人类有家庭以来的任何时。
一是家长自身的问题。不少家长教育观念滞后 , 他们太爱孩子 , 又太不会爱孩子 , 溺爱迁就 , 包办代替 , 不让孩子受丁点委屈 , 不让孩子经历挫折 , 甚至不讲原则 , 不守底线去帮孩子出气、摆平问题 ; 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 急功近利 , 拔苗助长 , 强行塑造 , 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 有的重言传轻身教 , 说一套做一套 , 甚至在家里耍威风 , 不能为孩子做榜样 ; 有的盲目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 实施打骂教育 ; 有的重智育轻德育 , 把分数当作成长的唯一标准 , 不愿意让孩子参加活动或承担社团义务 ; 有的家长放任自流 , 对孩子没有任何期要求……
二是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带来全新挑战。现在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和再婚家庭、隔代教育为主或留守儿童家庭都有一定比例。我们发现有的家庭,我们不知道该跟谁沟通,孩子没有一个稳定的、负责任的监护人。对这些新形态家庭带给我们的新挑战 , 我们的学校、家长、老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应对能力。
三是时代和环境变化太快,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 , 一方面使孩子们认知世界、交流情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们缺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流 , 使孩子们动手去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实际困难的机会减少 , 热情降低,能力弱化 ; 我们生活在价值多元、思维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这都对我们家校共育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作者 武汉大方教育集团副总 刘莉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家的书房!2021年新父母教育名师团推荐的书单来了,亲子好书读起来。请按以下方法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