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忠告:“孤房儿子笨,闹市出人精”,何谓孤房?父母不妨留意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任务,亦是父母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供孩子学习,还在吃穿住行方面,也会从孩子发展角度去思考如何选择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尤其是在居住方面,如今成年人购房也是成为一个难题,好的地段,一般人都难以承受昂贵的房价,不好的地段,房价虽便宜,但却都不想买。

而区分地段好与不好,其中一个最大的要素就是房子是否是学区房,是否有利于孩子到好学校上学。

如果房子附近有一所好学校,孩子不仅仅可以进入好学校学习,还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资源,比如学校附近交通一般都比较便利,周围的硬件软件设施也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可以受到很多的益处。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新时代才出现的,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辈就说过:“孤房儿子笨,闹市出人精”,古人的忠告有理吗?父母不妨留意。

这里说到的“孤房”意思其实就是孤独的房子,是指那些远离城市喧嚣,一座房子孤零零的坐落在一旁,也没有邻居。“闹市”不只是指人群聚集的城市街道,也包括那些大大小小的聚集在一起的群落。

一、孤房儿子笨

为什么说“孤房儿子笨”呢?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只是针对大多数这样的独居家庭,他们的后代确实没有生活在闹市的人聪明伶俐,这不仅仅是说智商的比较,更是情商和见识上面的比较。

在性格培养上,独居在一旁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大多时候都是孤单的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每天能说话的对象几乎没有,能说的话也就日常那几句,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提升,思维也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越来越木讷、孤僻。

在智商情商的培养方面,独居家庭的孩子活动区域也多数在自家附近,很少接触外来人员,见到的事物也很少,对这个世界上的人事物,了解甚少,更别提对人性的把握。

因此他们对于人情世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而且独居在一旁,周边也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

在大多数百姓本是贫苦的年代,寻常家庭的孩子本就难以接受好的教育,独居家庭更是难以受到好的教育,相比之下,独居家庭的孩子又落后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截了。

二、闹事出人精

“闹市出人精”是因为生在闹市的人,他们每天都有可能接触新鲜事物,闹市中人来人往,充满人情世故,儿童们从小耳濡目染,悄无声息的就增长见识和能力了。

居住在闹市的孩子,玩伴也非常多,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但是孩子又都是善于模仿的,他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肯定会产生摩擦,又在摩擦中磨合。

综合多种性格特点,再加上父母的引导,这些孩子在为人处事上面会更加圆滑,也就是老人口中所说的“人精”。

在孩子学习方面,当一个群落人口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学堂,有教书先生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可以接受当下的知识文化。

而在日常生活中,闹市的人口流动大,一些走南闯北的人会将自己见识到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周围的人,将外地文化带到本地来,促进多地的文化交流,期间孩子们多多少少也会学到一些新的文化知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其实这种差异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也是存在的,这种差异并没有因社会发展而消失,反而差异越来越多层次,差距也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我们的城市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之大,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差距也不小,都是需要很多年才能追赶上去的。

而各个城市的教育水平也是差异明显,大城市的孩子不仅仅是学习方面非常优秀,在艺体方面也是样样精通,他们的父母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享受非常好的资源,孩子能够全方面发展。

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受到的教育资源有限,因为偏远山区的人户越来越少,稀稀拉拉的散布在各个山头,外面的人不想进去,好的资源很难输送进去,里面的人很难受到好的教育。

结语

大山里的人难以走出大山,因为他们从小接触的人事物都局限在大山里,外面的世界他们不曾见过,因此他们适应不了大城市的节奏,难以在处处需要钱的繁荣的城市生存下去,也难以融入充满人情世故的人群中。

因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往大城市发展呢,不仅仅是因为当下的一时欲望,更是对后辈的长远发展而考虑。

古人的话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根据长久以来的经验得出来的总结。不管大家以前有没有听过这句俗语,懂不懂这句俗语的内涵,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这句俗语有所理解和感悟,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又有了新的认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