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习律79|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马戴五律媲美盛唐
前言
观唐习律78篇,讲了赵嘏的故事,他在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进士及第。这一年,不仅仅有赵嘏,同科进士还有著名的诗人项斯和今天要介绍的马戴 。
说到马戴,名字似乎不甚响亮,但是提到他的佳句,一下子感觉亲近许多,例如: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一、尾联见意
马戴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人,生卒年不详。马戴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差不多30年。他在《长安书怀》中曾经写道:年年销壮志,空作献书人。
马戴进士及第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高龄。虽然唐朝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之说,但是面对岁月的蹉跎,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马戴的《灞上秋居》就是这一段生活的心里写照。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前三句通过写景,反映了作者此时孤寂落寞的心情。这是标准的景语即情语。作者利用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象,传递出了这种意境。
风雨、秋雁、落叶、寒灯、他乡树、独夜人、空园、孤壁、白露、野僧。主题确定后,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作诗的基本手段。
这首诗尾联见意,直接抒发出诗人对于前途的迷茫。
类似章法的唐诗,例如李商隐的《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前六句用了几个关于流泪的典故,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情景互换
上面提到的《灞上秋居》,中间二联都是写景。律诗中间二联,往往一联写景、一联写情为标准。
马戴的另一首五律《落日怅望》的章法安排即是如此: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这首诗的颔联抒情: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颈联写景: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清朝李重华(雍正二年进士)在《贞一斋诗说》提到:
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更要识景中情、情中景,二者循环相生即变化不穷
情景互换,即颔联与颈联避免雷同,或景语或情语。又说“景中情、情中景”,类似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寒灯独夜人”,即景中情。临水不敢照,情中有景。
关于这首诗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马戴早年科场失意,当然不能一直寓居在长安。他曾经客游南北四方,这首《落日怅望》不清楚作于何时。诗中的失落与愁苦,告诉我们应该是在进士及第之前。
三、贬谪之叹
武宗会昌四年(844年),马戴终于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三年以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时,作为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以直言获罪,被贬谪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
诗人山西到了湖南任职,在此期间,马戴作了《楚江怀古》三首,其中最著名一首如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这首诗的章法,和《灞上秋居》相似,也是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见意。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屈原《九歌》一首祭云神的诗歌《云中君》 。去湖南,吟咏洞庭湖与楚江,并有怀古之叹,自然少不了屈原的影子。
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写道: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其洞庭悲秋之意,也被马戴化用在这首诗中。
屈原受到奸臣的排挤毁谤,被流放沅湘流域,诗人此处用典的含义,不言而喻,抒发其不平之气。
这首诗的警句是颔联: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唐诗中写景的名篇,有静有动、有物有己、有远有近、有视觉有听觉。
猿啼,是古诗文中有特殊意义的语码,本意为猿的叫声,常用来抒发人类的悲伤。郦道元《水经注》中提到: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结束语
马戴以五律为擅长,传世诗作175首中有109首为五言律诗。后人评价“马戴五律,又在许丁卯之上,此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石洲诗话》)。”
在很多唐诗的诗话中,不少学者认为马戴的五律,可以媲美盛唐诗,尤其在写景上最为擅长。例如:
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猿声离楚峡,帆影入湘云。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 。鸟鸣松观静,人过石桥稀。楚樯经雨泊,烟月隔潮生。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五律《宜春即事》
踪迹孤飞雁,云中来去频。凭风临月岛,携雨到宜春。
郑谷栖何处,韩祠若比邻。无闲瞻胜迹,惭愧爱诗人。
注:月岛为宁波月湖一景,老街当日由宁波飞往宜春。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78|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人称赵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