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追求、片面强调营养是富贵病之源——你可以选择不生病连载6

——顺应人体生理规律的健康法则

作者:张宝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编辑,署真名以示负责)

本书尚未正式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过分追求、片面强调营养是富贵病之源

按说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肉食摆上了大部分人的日常餐桌。我们又有了如此发达、举世公认的营养学,又按照这种高大上的营养学的指导大量补充了蛋白质,人们应该皆大平安、皆大健康、高枕无忧了吧?但事实上呢?现在人们的患病率究竟是降低了还是升高了?看一看医院里摩肩接踵、人满为患的情景就知道了。

曾几何时,“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豪言壮语响彻云霄,深入人心。很多人因此长期坚持饮用牛奶,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标准,但是这些人强壮起来了吗?非但没有强壮,反倒是病起来了。尤其是富贵病空前爆发。特别可怕的是,罹患富贵病的年龄有逐步下探的趋势。这难道不足以证明这种营养观念的悖谬吗?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省吗?

我们真的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肉蛋奶。
肆意夸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把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推崇到极端。现在大规模的富贵病爆发都是这种过分强调蛋白质“营养”而不顾及其副作用的“悖谬营养学”误导、教唆导致的。

我们补了那么多蛋白质,吃了那么多的肉鱼蛋奶,究竟是获得了强壮还是毒害?人们的身体更强壮了还是病更多了?答案不言自明。以前没有肉吃,所以病人很少。只有有钱的人才得富贵病,穷人得不了富贵病。现在肉吃多了,病人也多了。因为大家都“富贵”了,都有肉吃了,所以很多人得了富贵病。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适当吃一点肉蛋奶,补充一下蛋白质,确实能起到补充营养、强壮人体的作用。但是,到了经济条件改善,食物充足,尤其当因为摄入了过多的动物蛋白而得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富贵病的时候,严控动物蛋白的摄入,才是保证健康的正确选择。缺乏蛋白质的时候补充蛋白质是有益的,蛋白质过剩了再补充蛋白质就是有害的了。

其实不只是现代营养学的大肆煽动,我们在习惯上也是把有没有肉类作为“吃得好”还是“吃的差”的衡量标准。但是这种俗成的观念并不符合人体需要。并不是吃得越好越健康,完全不是这样。无数人的实践证明,吃得过“好”必然致病——得各种富贵病。只有按人体的需求去吃饭,才能保证健康。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最大)——碳水化合物、糖,少量的蛋白质。就像一辆汽车要正常行驶,最重要的事情是给油箱加满油,而不是勤换零配件。如果供给不当,总是不停地去更换零配件,油箱都空了却不去加油,汽车能正常行驶吗?人也一样,只注重吃大量蛋白质(相当于勤换零配件),却很少吃碳水化合物(相当于给少量汽油),人体也不会健康。所以在食物的分配上一定要让碳水化合物大大高于蛋白质,这才是真正科学的饮食。

汽车零件重不重要?重要?因为缺少零件汽车就可能跑不了。但零配件要按需供给,不能过度过频更换,也不能因为零件重要,就让人家多换零件少加油。强调多吃蛋白质少吃碳水化合物就相当于让人们多换零件少加油。

但在现实中,对人体如此重要的主食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不吃主食甚至成了时尚。《中国白领膳食健康白皮书》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5个城市共1500名25~40岁白领后发现,近四成人每天的主食摄入量不足250克,未达到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量。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居民主食消费明显下降,2002年谷类摄入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1%和10%。而且,这一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到饭店里看看,那些吃烧烤的,涮肉的,吃大餐的,吃自助餐的,吃饱了肉鱼的食客还有几个吃主食的?如果只是在饭店里偶尔有几次不吃主食也不打紧,如果在家里也长期这样的吃法,那就成问题了,那就离疾病不远了。

治病必须追根求源,首先要搞清楚病是怎样吃出来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些“食源性疾病”的病源、病因是什么,查清了病源,找到了病因,才能从源头上下手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收釜底抽薪之效。

我们不妨细细推敲:生活富足后,人们在饮食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呢?第一个变化就是饮食结构的改变,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脂肪、富营养的食物增多了,主食(粮食)却吃得少多了,由“粮多肉少”转变为“肉多粮少”,导致体内“营养过剩,能量不足”的状况。这样的饮食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置人体第一需求于不顾,只重视营养,不重视能量。与此同时,各种“富贵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也井喷般大规模爆发了。这之间明显存在因果关系。

这是时代发生的新变化,也是所谓的富贵病产生的根源所在。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趋势,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变化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并未引起人们的惊觉与深思。但问题恰恰出在这样的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中。

第二个变化就是吃饭的顺序变了。以前过穷日子,肉蛋奶、蔬菜、水果很少。特别是农民,多数时候只能以一碟咸菜或简单蔬菜佐餐,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吃饭只能先吃主食,附带吃几口菜。现在却是大不相同,菜谱丰盛多了,尤其是富裕之家,每顿饭都要做几个菜,荤素搭配,还有酒水。吃饭自然也是先把菜吃得差不多了再捎带吃点主食,很多时候菜吃饱了,主食干脆就不吃了。一个五口之家,买5个馒头能吃三四天,一袋10斤重的面粉吃一个月两个月,这是常态。

所以概括起来说,现代生活富足了的人们的饮食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顺序颠倒,二是比例失调。

不要轻看这些貌似无关紧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恰恰就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即所谓“富贵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根源所在。所以富贵病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膏粱厚味上。

同时,一些带有错误观念的新兴学说对富贵病的爆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人们造成严重误导。如《谷物大脑》一书,把只在极少数人身上才会发生的麸质过敏症毫无根据、毫无道理地推广到普遍人群,劝人少吃碳水化合物,把人们引向歧途。“生酮饮食”的主张者把原本用于癫痫病人辅助治疗的饮食方式不负责任地推荐给正常人,导致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高发,让人们付出惨痛代价,得不偿失,误人匪浅。

由于这些错误观念的误导,人们对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制品畏之如虎,避之唯恐不及。认为碳水化合物没什么营养,只能制造多余的脂肪。为了减肥而不吃主食的也大有人在。

现在的医学家、营养学家,普遍都是扬蛋白质抑糖的。总是让你补充蛋白质,没有劝你补充能量、补充碳水化合物的。市面上只有《饮食营养学》存在,没有《饮食能量学》。由于糖尿病高发,更普遍提出控糖、抑糖,让你少吃碳水化合物。造成大多数人普遍缺糖(碳水化合物)、处于低能量的不良状态。这就像对一辆因缺油而停摆的汽车,不是让人家赶紧去加油,却硬逼着人家去更换配件一样。结果就导致人体能量经常处于亏空状态,各个生理系统、组织器官都得不到充分的能量供应,只能勉强维持。久之,人体器官的许多功能退化萎缩,故障频出,健康每况愈下。

过犹不及,无论多么好、多么“有营养”、多么贵重的食物,吃多了,过量了,都会变成毒,变成害,损伤人体健康。片面追求营养,过分注重补充蛋白质,吃肉吃鱼吃豆制品喝奶外加吃蛋白粉,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远远超出了人体的实际需求。多余的消化吸收不了的蛋白质脂肪只能在胃肠里腐烂滋生细菌,产生大量毒素。又因为主食吃得太少能量不足,毒素得不到及时清除,沉积在血管中,导致高血压、高脂血、动脉粥样硬化、心梗、脑梗、糖尿病等病症高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遭受了这些成果的负面效应带来的重创。

人体对动物性蛋白质、脂肪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限度,营养变成了毒素,必然致病。所以,对于蛋白质、脂肪这类营养物质,绝不能只看到其“营养”的一面,忽略其有害的一面。人们只注意到了缺乏蛋白质对人体的不利,却没有重视蛋白质过剩对人体危害更大,后果比缺乏蛋白质严重多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体内普遍缺乏蛋白质、脂肪,那时候,一只鸡、几个鸡蛋、几斤奶都是大补的,吃下去就能修复许多缺损的细胞,使人倍感强壮。而当人体内蛋白质、脂肪已经严重过剩的时候,再吃肉、喝奶,补充高蛋白食物,吃进身体里有许多可能都变成了毒素、垃圾,给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带来沉重负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谓过犹不及。

同样,当你主食吃得过少,体内能量匮乏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点主食,给身体增加点能量,也会使你精神大振,体质增强。

可以说,不当饮食,是占比很大的一个疾病源头。控制住了饮食,也就控制住了疾病的源头。富贵病就是肉鱼吃太多闹的,少吃肉鱼多吃粮食,自然无病。

要知道身体什么需要得多,什么需要得少,按照身体的需求去吃饭,就不会吃出病来。

盲目饮食,不知道应该怎么吃,应该吃什么;不知道什么应该多吃,什么应该少吃。心中没数,吃饭完全是撞大运、茫无目的。要么就是听信某种说教,一味进补,补各种蛋白质,结果是身体越补越差,毛病越补越多。因为吃进去的东西并不是人体需要的,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

为什么许多医生也患上了这样那样的富贵病?有的突发心梗、脑梗英年早逝,因为他们也没掌握科学饮食的要领,也是盲目地在吃饭。

笔者做了十几年的养生保健杂志编辑,主动被动地学了不少的养生知识,但也是在生了一场大病以后才悟出了养生的真谛:对普通人来说,只有素食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只有素食才是健康的源泉。之前也是对素食养生不屑一顾,很相信营养学,相信人应该经常地大量补充蛋白质。直到做了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凡是劝人大量补充蛋白质的,都是害人的鬼话。

真正的“科学饮食”是“多粮少肉”,辅以少量蔬菜水果,而不是“多肉少粮”或“多菜少粮”。粮食是必须充分供给而不应是严格限制的。

富贵病的爆发,给个人身心带来巨大痛苦,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消耗大量社保资金,使社会经济不堪重负。人体摄入的过量蛋白质、脂肪得不到正常利用,反而变成毒素、垃圾,危害人体,也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阻止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

(未完待续,接下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