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李杲对妇产科的贡献
刘完素是金代人(约112 0~1200年)。他创六气皆从火化与五志过极皆为热病的论点,使他成为一位寒凉派的代表。他对于妇产科学的贡献,也在于提倡火热论与提出不同年龄时期的妇女在治病时应有不同的侧重。
关于妇产科火热论方面,刘完素在《宣明论》中说:“妇人月水,一月一来,如期谓之月信,其不来则风热伤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或内受邪热……”,提出“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的主张。他在《素问玄机病原式》中说:“下部任脉湿热甚者,津液涌溢,而为带下。”《河间六书》说:“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皆湿热结于脉,故津液涌溢,是为赤白带下,本不痛结,缘五经脉虚,结热屈滞于带,故女子脐下痛而绵绵阴器中时下也。……热去湿除,病自愈也。”刘河间一反以往以赤白分寒热的论点,代之以湿热病因之说,这是一大进步。从此,清热除湿成为带下病的治疗大法。在胎产病方面,刘河间
亦以热立论。在《河间六书》中他说:“胎死不下,宜三一承气汤。盖风热燥涩紧敛,则产户不得自然开通……”还说:“夫难产或死胎不下,皆由风热燥涩紧敛结滞而不能舒缓,故产户不得自然开通,此药力至则结滞频开而产矣。后慎不可温补而反生燥热也。”并且还说:“产后诸积不可攻,当养阴去热……”,“俗未知产后亡液损血,疼痛怖惧,以致神狂气乱,则阴气损虚,邪热太甚而为诸热证……”在经、带、胎、产方面,刘河间都提出以热主病的论点,为寒凉治法的引进,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刘完素对妇科理论的重大阐发,是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这是刘氏根据女子从幼童至青春期肾气萌发而未充,所患多在肾,故临床治疗亦多从肾着手;育龄期女子经胎产乳易耗伤肝血,故临床治疗亦多以治肝为主;绝经期以后脏腑渐虚,气血日亏,只有通过补充后天来治疗,故所治常在脾。刘氏的这一理论是根据妇女整个生理变化过程而提出的相应的治疗原则,是妇产科学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李杲是金代人(1180~1251年),在理论与临床上重视脾胃,善于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因此被称为补土派。他对妇产科的贡献,也就在于确立重视脾胃的观点,与提倡补益脾胃,升提阳气治法的运用。
李杲说:“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燥渴,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还说:“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无损胃气,是其要也。”他从后天脾胃入手论治经闭,处处提倡保护胃气,他独重脾胃的观点跃然纸上。他创制的升阳举经汤(柴胡、当归、白术、黄芪、藁本、羌活、防风、川芎、熟地、人参、附子、甘草、肉桂、红花、芍药、独活、桃仁、细辛)治疗妇人经水不调,就是一张典型的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方剂。
李杲认为:“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所知觉”,“本气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补血,又何疑焉?补其血则神昌。常时血下阵亡,今当补而升举之,心得血而养,神不昏矣。……今立全生活血汤(红花、蔓荆子、细辛、熟地、生地、藁本、川芎、防风、羌活、独活、甘草、当归、柴胡、葛根、白芍、升麻)补血养血,生血益阳……”虽言补血养血, 实是偏重升阳。
李杲认为,带下属湿,脾为湿困,下流成带,所以在治疗上就注重升阳除湿以治带下。他创制的升阳燥湿汤(黄芩、橘皮、高良姜、干姜、郁李仁、白葵花、防风、柴胡、甘草)治疗“白带下,阴户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黄而皮缓,身重如山,阴中如冰”,其中的防风、柴胡就是为升清阳而设。同样,他的酒煮当归丸中的升麻、柴胡,也是他升阳除湿思想的体现。
李杲对妇产科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临床与创制的许多方剂,而在于他的学术观点为后人开拓了新的思路。因此,他创制的其他许多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也被后人广泛运用于妇科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根据《中国妇产科发展史》一书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