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自然生态是乡村恢复人文生态的前提

如果仅仅以身体结构和强健程度来说,智人是不及直立人的,也就是说,今天人类的祖先——智人的单独战斗力是不如已经消失了的多种古人类,包括北京人、元谋人等。但是,今天的世界是以现代人类为中心的,是因为现代人的祖先学会了工具、学会了团体关系、学会了总结与遵循。也就是说,从走出森林那一刻起,已经具备了原始的文化与文明。

人类在长期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从自然现象中寻找出诸多的因果关系,并总结了这种现象与关系,建立起了原始的生态文化。继而在村庄形成和部落结构中,对原始生态文化进行遵循和推广,也就建立起了原始的生态文明。不管是祭天、祭地的宗教活动,还是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循规蹈矩,都是文明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关系和文明,使人类在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过程中,没有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留给子孙后代相对完整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工业文明的出现留有余地,打下了基础。在经历了短暂的工业文明后,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类的各种欲望得到空前的膨胀,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性的战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固体垃圾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今天的世界怎么了?地球究竟出了什么状况?该如何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守住得来的财富和生活的家园?我们有过各种各样大胆的尝试和奇葩的思想,我们提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等口号,俨然将人类的能量夸大到可以左右天地,将一些小小的探索成就幻想成改变命运的工具,大胆的设想地球被祸害后,我们可以逃离地球,去外星建立新的生存环境,进行新的污染和破坏。

有些问题人们已经深受其害,已经强烈呼吁改变,而有的问题还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人们正在经历着温水煮青蛙的过程,静悄悄地享受着危害,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已为时以晚,不可回天。比如那些固体垃圾处理时焚烧塑料产生的二噁英一类的有机污染物,表面上变成了空气消失了,实际上它就在那里很难降解,只是从一处转移到了另一处,进入到生物体内,实现积累和转移,实现作用放大,最后危害物种的生存。那个曾经的20世纪最大的发明之一,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我们的环境,不仅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海洋生物受到威胁,今天终于在人类的血液中也发现了塑料微粒,也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也是无从察觉的,不像农药中毒那么直接,只有在体内累积到一定的量后,症状才会出现,不过此时已为时已晚,伤害已经造成,而且是不可逆的。这些方便我们生活的日常用品,包括电池和塑料,还有那些破电脑和旧手机,其实都是重大的污染源。

曾经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工业城市,或是那些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但如今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包括那些极为偏僻的乡村。化肥、农药、抗生素、除草剂、塑料制品,正改变着人们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正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建立起的生态思想和传统。

打工经济使得乡村的环境质量变得不受当地原住民重视,连乡村的传统优秀文化也失去了认同。那种经历了几千年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撼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乡村的文化正在衰落。正因为如此,我们呼唤乡村振兴!这些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也证实了人们潜意识里和心灵深处的回归与期盼。人是一种情感动物,不可能孤零零的存在。渴求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建立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乡村正好可以提供这样的条件,只不过可悲的是,在一些乡村建设中,人们并没有认真思考乡村的转变和功能,只是在一味的城镇化和园林化,最后变成千篇一律的失去了灵魂的空壳村、空心村。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要有文化背景做支撑的,也就是说要有丰厚的人文生态环境。不是要复古,或是留住乡村里贫穷面貌和那些落后的东西,而是要用生态文明作统领,恢复那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去干预和修饰一些自然环境,但不应该超过自然本身能承受的阈值。不应该彻底打破这种关系。可以倡导乡村这一种区别于城市的生活方式,用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取代贪婪物欲的生活方式。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我们不可想象的强大功能,可以有效地消减人类生活造成的许多危害,可以清洁水源,净化空气,修复土地,释放有益健康的自然气息和负氧离子,也正是这些吸引着人们走进乡村。正是自然生态承载着乡村的存在,因此,保护好自然生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期待着,用科学、生态的方式方法来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让乡村发挥它更加重要的功能,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成为人类最为富贵的财富。

(0)

相关推荐

  • 优先选对策

    例: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中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地基础上开始探索 ...

  • 夜读|回首来时路,尽头是乡村

    "现代人如果有什么迷惘,应该到农业文明中去找指南:如果有什么焦虑和不安,应该到农业文明中去找慰藉.这是因为农耕文明经过近万年发展,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是最成熟的文明形态." - ...

  • 闲言碎语(108)

    西方文化也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无奈受制于阶级现象的不可逾越,他们的思想只能因为无法排解相对更多的郁闷而继续分裂.更因为对神的盲目崇拜,使他们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得不到应有的建构,这意味着人与自 ...

  • 点开你才知道,直接“怼”论说!(8)模拟论说

    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35天! 每天早6:30,一起打Call! 2.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某开发区就产业发展问题,召开研讨会.有人提出,本地经济基础薄弱,可以 ...

  •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巴彦

    在2015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按照省市的要求,巴彦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议,王春华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而开启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 ...

  • 耕读大学:以自然为师,回归人心生态

    作者为耕读大学乡村与规划设计专业学员 原题<耕读之我见:何谓真正之文明> 两个月前离职后,我并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开始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通过搜集信息,了解社会各领域发展趋势.不断在思考:如 ...

  • Current Biology:海马网络定向刺激可增强自然事件记忆的恢复

    情景记忆能够让个体身临其境地重新体验过去的事件.一种主流的情景记忆理论认为情景记忆复现了事件编码过程中神经活动模式,而这一过程需要海马的参与. 海马被认为能够将编码阶段分布在大脑皮层中的情景记忆信息绑 ...

  • 恢复草原生态新思路:禽北上、畜南下

    恢复草原生态新思路:禽北上.畜南下 文/董文茂 "试验表明,治理草原沙地种树不如保树,种草不如护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提出,中国的草原生态恢复从思路上进行转变. ...

  • 区域透视 | 昆明如何从自然生态之城到创新生态之都?

    作者:徐苏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 一."七彩云南"核心是生态性 每次到昆明,一出机场出口,就能够看到"七彩云南"的标志.但每次看到"七彩云南 ...

  • 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人文与自然相结合,非常具有人文历史

    都是到,秋天到黄山走一走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其实,在安徽不止有黄山,还有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景区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非常具有人文历史的一个小村子,徽派建筑沿着小河流林立,船形村依山傍水,水至今还 ...

  • 泰国人间仙境甲米绝美地标玛雅湾立即封闭4个月并永久禁停船!恢复海洋生态

    泰国政府正式宣布,著名的甲米省玛雅湾(Maya Bay)自6月起关闭4个月,并永久禁止船只靠泊,以恢复海岸生态环境. 先来看一组可能是甲米最美也最著名的地标性景点玛雅湾的美照: 再来看一组现实里玛雅湾 ...

  • 自然资源部:我国初步形成生态修复新格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2-20 记者昨天(2月19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构建了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的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

  • 从“人工注水”到“生态补水”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还敦煌一弯明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沙漠深处的月牙泉,因形似弦月而得名,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据专家考证,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