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高 的 麦 田
来源 画仓
田野中的麦堆 - sheaves of wheat in a field 1885
凡高
梵高总共画了几十幅关于麦田的作品,大部分作品是法国阿尔勒雷附近圣-保罗摩索拉斯的精神病院创作出来的, 梵高从1889年5月进入保罗摩索拉斯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他在病房的窗口向外看见了山丘,云朵还有麦田与柏树,从而产生了绘画灵感,创作出一系列麦田作品。梵高在写给他的兄弟提奥的信中,文森特描述了这样的画面: '我的画中有一些麦穗和柏树 一些罂粟花, 一个像苏格兰格子昵的蓝色天空;阳光下的麦田, 是那么的厚重与热烈”
梵高在1889年7月下旬经历了一轮严重的精神疾病, 9月初, 他慢慢得以恢复开始绘画。在此期间画了大量芦苇钢笔速写, 有一些版本在后期做了调整,增加了黄色和褐色的淡彩。梵高先用木炭打稿然后在在柏树和天空上涂上薄薄的油彩, 他喜欢白色云彩的明亮的白色, 钴蓝色的天空, 铬黄色的麦田, 翡翠绿色的灌木和柏树,他把花好的小画都送给他的母亲和姐姐作为礼物。
少年时的凡高
阿尔深秋的麦田,麦浪涌动着阳光般的金色。那不是一块普通的麦田,它是梵高最后的家园,因为他无法与世俗沟通。《麦田群鸦》、《绿色的麦田》、《松柏中的麦田》、《太阳和云彩下的麦田》、《危险天空下的麦田》。在这片心灵麦田里,梵高倾泻了他所有的情感与痛苦。“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而这些我难以用语言表达。”这是梵高在1890年7月10日写给弟弟西奥·梵高的信中的片断。19天后,梵高在麦田开枪自杀,年仅37岁。
作品欣赏
《梵高的麦田》创作于1889年9月初 现存于伦敦国家画廊
麦田 - wheat field 1888
雷雨云下的麦田
圣保罗医院背后的麦田
有围栏的麦田和雨中播种的人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麦田
这一幅与'麦田群鸦、'多比尼花园'是梵高在奥维尔所作的最后三幅作品。暮色苍茫的氛围显得颇有浪漫色彩, 这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奥维尔庄园的田野。
梵高在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中提到这幅画时说:'我正埋头作一幅以像海那样广大的丘陵作背景, 有黄色与绿色微妙色彩的广漠麦田的画。这一切存在于青色、白色、粉红色、紫色等色调的微妙天空之下。我现在非常的安宁、肃静, 可以说很适合于作这幅画。
雨中麦田
有围栏的麦田和农民
奥维尔的麦田
从麦田远望阿尔勒
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
麦草堆
麦田里的农舍
麦田、农夫和磨坊
麦田里的草堆和风车
有围栏的麦田和初升的太阳
山前的麦田
麦田云雀
日出时的早春小麦田
太阳和云彩下的麦田
麦田与矢车菊
夏天的傍晚,夕阳下的麦田
阿尔皮依山麓旁的麦田
绿色麦田背后的精神病院
阿尔勒麦田里的草堆
奥维尔的麦田和白房子
在画了一系列的收获景象后,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提奥:“收获时节的景象相比它在春天的时候,变得非常不同;不过自然风景太少,到处都变干枯了。现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铜,甚至是铜,泛着蓝绿色的天空弥漫着奇妙的芳香,特别和谐,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断音一样......”
'我正在描绘一个新题材——极目远望,到处是黄绿相间的田野。我已画了两稿,现在开始画油画。它简直像柯宁克的作品,你知道,就是那个描绘广阔田野的伦勃朗的学生。'梵高为创作这幅油画,共画了四张习作,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
收获景象
凡高在1886年6、7月间经常漫步在阿罗附近的乡间,他发觉拉克罗的田园「像大海一样美丽浩瀚」。凡高想记下这片土地,因为他对它有很特别的感受。他想像自己是居高临下,用这样的方式来作画。高处的视点使田园仿佛伸得比实际看到的还要远。
这幅「收获景象」完成于1890年7月10日,也是凡高逝世前19天。当天,梵高写信给弟弟提奥说:「这些画是描绘阴晴不定天空下的开阔麦田,我无须费劲在画面上表现悲哀与万般孤独。」
那年的7月27日,37岁的凡高在田里朝自己胸部开枪,然后蹒跚走回旅店里的卧房。
两天后,失血过多的凡高在床上告别人间。英国独立报说,当时凡高卧室的墙上就挂了这幅「收获」。
这幅画是少数仍在私人收藏家手上的梵谷遗作,观赏者能透过此画了解凡高临终前的心境
太阳下的麦田和人(收割人在劳作的麦田)
奥弗德的麦田
播种者
凡高自己曾表达对这幅画作的看法:「我一直想画这样的一个人,他在收割的季节里,辛勤的在田里工作,顶着火炉一般的大太阳。整个法国南部的阳光仿佛都浇在他的身上。」
草垛
收割
收割
小麦
播种
收割
收割
午休
《麦田群鸦》
阿尔深秋的麦田,麦浪涌动着阳光般的金色。那不是一块普通的麦田,它是梵高最后的家园,因为他无法与世俗沟通。《麦田群鸦》、《绿色的麦田》、《松柏中的麦田》、《太阳和云彩下的麦田》、《危险天空下的麦田》。在这片心灵麦田里,梵高倾泻了他所有的情感与痛苦。“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而这些我难以用语言表达。”这是梵高在1890年7月10日写给弟弟西奥·梵高的信中的片断。19天后,梵高在麦田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