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不断试探,诸葛亮一再忍让,二人的关系终于崩了!

公元226年的时候,魏国的曹丕刚刚去世,曹叡继位,诸葛亮觉得魏国可能会有些动荡,他就亲自来到汉中,要乘机北上讨伐魏国。等准备的差不多了,诸葛亮想把李严调到汉中驻守,可李严怎么也不愿意去。

李严找了很多借口,反正就是走不开,去不了,非但这样,他还给诸葛亮提出要求,希望把益州分出五个郡,成立一个巴州,让自己担任巴州刺史。那意思很明显,咱们俩都是辅政大臣,你做了益州牧,我也应该在一个州里独当一面才对。对于李严的这个要求,诸葛亮断然拒绝了。

李严一看诸葛亮不理会自己的要求,这心里一时就有点没底了。其实啊,在这件事情之前,李严一直在向诸葛亮示好,他曾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也怂恿诸葛亮称王。这可就有点过分了,从秦汉开始,中国历史上能加九锡的人,到后面基本上都是先称王,后篡位,对于李严的这种过分鼓励,诸葛亮当时就很不高兴,对他驳斥了一番,从那个时候起,两个人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还有一件事情,蜀国的尚书令陈震,是李严的老乡,有一次诸葛亮派他出使吴国,临行之前,陈震私底下跟诸葛亮讲,李严这个人啊,肚子里是有鳞甲的,那意思就是说,李严心术不正,早晚会整出点事情来的。

对于上述这些事情,诸葛亮的心里明镜似的,可当时蜀国地小人少的,要想成就大事,就只能靠团结一心,安定团结了,毕竟现在李严还没做出太出轨的动作,他就一直忍着李严。

这有些人啊,自己动作不断,他还观察别人的反应,李严看自己这么作,诸葛亮都没有什么举动,他就越跳越高了。公元230年的时候,魏国发动三路大军来进攻汉中,为了加强汉中的防守,诸葛亮下令,让李严带着两万人马赶赴汉中,来抵抗魏军。

对于这个安排,李严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可他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命令,就私底下放出一股风,说司马懿想诱降李严,还给他准备了很高的职位。以诸葛亮的精明,他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为了安定团结,他给刘禅上表,推荐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李严的职位,负责江州的防务工作。得到了这样的事前回报,李严满意了,这才起身北上汉中,诸葛亮又任命李严为中都护,来管理丞相府的事务。

好了,介绍完了李严之前的情况,咱们言归正传。

诸葛亮之所以一再的忍让李严,一个原因是为了安定团结,另一个原因,是李严虽然有小心思和小动作,可一直没有干出祸害自己和国家的大事,这次他为了自己的私心,破坏了北伐大计,再加上这么多年攒的总账,诸葛亮就要好好跟他算算了。

李严毕竟是刘备留下来的托孤重臣,诸葛亮不好擅自处置,于是,他向刘禅上书,弹劾李严。

陛下,自从先帝去世以后,这李严就一直打自己的小算盘,到处施一些小恩小惠,就是想安稳的过太平日子,一点也不顾及国家大局。我之前出兵北伐,想让他带兵驻守汉中,他就推三阻四的不愿意,还想分出五个郡,自己做巴州刺史。

去年的时候,我打算前往抗拒魏军,想让李严镇守汉中,他却说司马懿在那边等着招聘他去做大官。我心里明白他的这个小心思,无非是想拿这个为要挟,得到一些好处,为了解决当时的危机,我才上表破格提拔他儿子主管江州事宜。

李严到汉中上任以后,臣把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处理。朝廷上下有很多人不理解,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厚待李严。其实,我心里是有苦衷的,现在国家的一统大业未能实现,正是需要人才效力的时候,与其批评揭发李严的短处,不如鼓励他多为国家出力。

我错了,我以为李严之前的作为,只是想得到一些荣誉和利益而已,哪想到,他居然干出这样颠倒是非的事情,自己不能全力的运输粮草,还一再的撒谎,两头欺瞒,导致这次北伐再次受损。如果对他再这样纵容下去,那我们的国家就危险了,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是臣的错,惭愧啊!

对于诸葛亮的建议,刘禅自是十分的支持,于是把李严一撤到底,贬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0)

相关推荐